新型消化道支架的研发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03-28郑立琪
新型消化道支架的研发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滕皋军教授、郭金和教授等联合上海长宁区同仁医院、上海交通大学以及南京微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新型消化道支架的研发与应用技术研究,并在精确定位、增加治疗功能等方面取得开创性成果,使消化道支架成为安全、简便、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该成果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2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滕皋军教授出席大会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表彰.
针对第一代消化道支架固有的不足,中华放射学会介入放射学组名誉组长、东南大学医学院院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主任、江苏省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滕皋军教授和郭金和教授等以提高消化道支架治疗效果为突破口,开展了长期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并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
1)通过支架设计和操作释放的技术创新,发展了第二代消化道支架,解决了食管支架并发症发生率高、定位不精确、手术难度大等世界性难题,使食管支架技术更安全、简便、有效.通过应用新材料、新设计和新工艺,提高了支架的柔顺性,缩小了支架释放器的管径,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发明了支架端缘结构的“面接触”设计,减少了支架的移位、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明了从内窥镜钳道通过的TTS支架系统,提高支架置入的精确性和成功率.
2)通过发明125I粒子食管支架系统及5-氟尿嘧啶缓释食管支架,成功地发展了第三代支架,使原仅能解决管腔梗阻的食管支架同时具有治疗肿瘤的功能,为支架应用开拓了一条崭新途径.通过发明125I粒子与食管支架一体化的支架装置及输送释放系统及具有知识产权的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突破了管腔肿瘤放射剂量计算难题,临床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证明了125I粒子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性.
3)通过研制新型的消化道支架和相关技术的创新,显著地提高了消化道瘘、小肠和结肠梗阻等复杂性疾病及良性病变的支架治疗水平.通过发明“杯口球头食管支架”和“堵瘘支架”治疗消化道瘘,显著地提高了封堵消化道瘘道的成功率;通过发明“双球头小肠支架”和“蘑菇头结肠支架”,使小肠和结肠梗阻的支架治疗更安全有效;“可回收食管支架”的研制成功则使食管吻合口狭窄、贲门狭窄等良性消化道梗阻的支架治疗成为可能.
新型消化道支架的研发与应用成果显著地提升了消化道梗阻的治疗水平,提供了多层次、个体化的解决方案,使支架治疗消化道梗阻成为一项安全、有效、实用的临床技术;突破了多项支架应用的限制与禁区,延伸了消化道支架的内涵与价值,丰富了消化道支架治疗的技术与理论.(郑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