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论“学”中的文化育人观念

2012-03-28宋丽萍

大理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做人论语孔子

宋丽萍

(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安 710127)

孔子论“学”中的文化育人观念

宋丽萍

(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安 710127)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在其思想中有许多发人深省的文化育人哲理。尤其是在教世人如何“学”中,对教育后人要以文化来熏陶自己、提高自己,从而更好地教育中国无数子孙,同时对于中华民族建立特有的文化体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学”;文化;文化育人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1〕。会议中再一次强调“文化”作为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国民素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经历了两千五百多年风雨的儒家思想,有着经久不衰的文化育人观念,其作为中国文化之精髓,对于我们发扬传统文化,并且通过其之精髓来达到育人之目的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孔子论“学”的内涵

关于“学”的解释在历史上有很多种:或解释为“觉”;或解释为“效”。“觉”在《说文解字》中作:“学,觉悟也”,在当代,很多人在学习知识时候激发的某些灵感去更好地理解知识本身所代表的含义,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之为“觉”;而“效”在朱子《论语集注》中曰:“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学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者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朱子的“学”之前在于“效仿”,其与孔子在《述而篇》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一定的相似程度。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效仿别人的学问,只是孔子论“学”之一。

孔子论“学”不但包括有“觉”、“效”,而且还包括“问”而求知的“学”,通过“问”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孔子在《八佾篇》中曰:“子入太庙,每事问。”说明“问”也是“学”知识的又一含义。

孔子论“学”中把“学”的含义进一步扩大,让人们理解到学知识不仅是“学”就可以了,而是要“觉”、“效”、“问”,让我们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学无常师”,凡是可以得到知识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学”。

二、孔子论“学”的对象

孔子很重视“学”的内容,在《述而篇》中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四教”很好地说明了孔子论“学”的对象有哪些,其中很明确地指明了“文”在“四教”中的地位,在《先进篇》中说:“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2〕。由此来看,孔子将读书作为取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学文”是“学”的佼佼者。

“文”是指上古时代以及夏商周流传下来的文献,尤其是周王朝各种思想,孔子毕生的任务就是回归周礼,恢复周的文化,因此所谓的“文”,就是指《诗》、《书》、《礼》、《乐》、《易》和《春秋》等。在当今物质文化急剧发展,而精神文化急需满足的客观条件之前,我们应该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这不仅是文化育人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稳定国家之群众精神空虚的良好途径。

“行”在孔子这里具体指的是道德修养,当时这些道德修养的建立必须以学为基础,否则会产生各种“弊”。如孔子在《阳货篇》中告诫子路时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孔子在《季氏篇》还曰:“不学礼,无以立。”虽然孔子恢复周礼的想法在当时受到时代的压迫,但是孔子就是要告诫人类通过自身的修养来获得社会的和平;而今这个思想是很符合现代需求的,人类经济发展的同时,道德却在滑坡,人类甚至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精神危机,这不是通过某种外界的信仰就可加以解决的,而必须要从自身做起,提高自我素质。

“忠”已经作为人类判断人际关系的参照要素,一般而言,性忠的人会得到别人的信任,而当今社会“忠”这个作为人类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已经在人类身上慢慢退化。孔子在《子路篇》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在《八佾篇》中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可见,“忠”已经作为判断一个人好坏的参考性因素。我们从一出生就学习一条法则,就是做人要讲诚信。同样,“信”也是孔子“学”的对象之一,孔子在《为政篇》中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缺乏“信”则在生存中无法立足。

因此,从孔子的论“学”中我们体会到,孔子在教人“学”的同时,也是在教人如何做人。孔子在《论语》中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闻‘道’,无以为仁人。”

三、孔子论“学”的方法

学习的方法是自古以来学者所探讨的问题,同样在孔子的论“学”中也涉及到很多学习的方法,比如:“学”与“思”、“学”与“习”、“学”与“温故”和“学”与“问”等等方法。

孔子《为政篇》中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卫灵公篇》中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两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学”与“思”关系,孔子在肯定“学”与“思”的关系的同时,首先要“学”。在学之后要注重思,“学”是一种外在的读书、观察等活动;“思”是一种内在的反省、思考和体悟等活动。孔子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把“学”与“思”结合在一起来做学问。

其次,再看“学”与“习”的方法。习是对学的一个重复过程,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朱熹解释这句话说:“习,鸟数飞也。说,喜意也。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悦,其进自不能已矣”〔3〕。可见,“习”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能够给人带来快乐的。

最后,谈“学”与“问”的方法。孔子爱学,同时孔子也爱问,孔子在《公冶长篇》中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在《八佾篇》中曰:“子入太廟,每事问。”孔子在《为政篇》中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因此,要把未知变已知则必须要学会不耻下问,同时做学问要诚实,来不得半点虚假,但是在当今社会,各科学者在做学问时却缺乏这种诚实的精神。

孔子论“学”中的学习方法不仅教我们如何学习,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告诉我们在人生转角处或人生困难时如何去应对,学习方法中蕴含着为人处事的哲理。

四、文化育人在孔子论“学”中的地位以及意义

儒家特别重视文化育人,尤其是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开拓者,更加重视“学”在其思想中的地位,而“学”的教育思想在儒家思想中占有一定的分量。根据杨亮功先生的统计,在整个《论语》中只有五篇中没有提到“学”,在剩余的十五篇中则不同程度地提到“学”。可见,“学”对于儒家传统的教育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论语》在开篇《学而篇》中便记载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表面看似简单的三句话,却蕴含了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在《论语述而》中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矣!”而在《里仁篇》又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同时,孔子以自己的行为表现了其对“学”的重视,同时为中国后期文化育人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由此可见,文化育人的观念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是根深蒂固的,不仅仅是儒家,还包括道家、法家、玄学等等学说都蕴含有深厚的文化育人观念。

五、孔子论“学”中对现代文化育人的启示

孔子的“学”的哲理所反映的文化意识,远古而又深远,在儒家学派创建以来,几乎成为历朝历代的御用文化,其“学”的内容曾教育了古代无数优秀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然而在这急剧变化的社会中,尤其是教育环境也随社会的不断变化中,我们应该学会吸取儒家之精髓,尤其是孔子“学”中的教人如何去学习、去做人、去做事。

(一)学会如何学习

学习的过程虽然是艰辛的,但是这不代表学习没有方法。在学习中要学会“思学”、“问学”、“乐学”。“思学”在《论语·为政篇》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很重视学与思的关系,强调在学会的同时要学会思考,不能死学。

(二)学会如何做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受到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因此,我们要在这繁华多变的世界,学会如何做人。孔子的“学”中虽然没有详细地提到如何做人,但是提到过学习的目的在于为人。孔子在《论语宪问》中批判当时学风时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因此,不管是为己之学还是为人之学,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人。如《论语·阳货篇》中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4〕。做好仁、知、信、直、勇、刚这六者的基础就是要好学,否则会“蔽”。因此,在如何做人的同时首先得学会如何“学”。尤其在21世纪,我们要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就必须在先学好某些品性以及某些知识的基础上才可以把“人”做得更好,文化育人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学好文化知识来提升自己。

(三)学会如何做事

《雍也篇》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颜渊篇》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学”不仅是为了做人,同时也是为了如何更好地为人处事。

〔1〕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3(111).

〔2〕杨亮功.孔学四论〔M〕.台北:台湾联经出版社,1983:7-8.

〔3〕李明辉.儒家视野下的政治思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7-64.

〔4〕张燕婴.中华经典诵读·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1.

(责任编辑 杨朝霞)

Concept of Cultural Education in Confucian Theory of Study

SONG Liping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Northwestern University,Xi'an 710127,China)

Confucius was a famous ancient Chinese educator whose cultural education philosophy was thought-provoking.Among Confucius'philosophical theories were his theory of study which emphasized self-nuturing and self-promotion through culture. Confucian concept of cultural education has referential significance for educating Chinese descendants and building specific Chinese cultural system.

"Study";culture;cultural education

B222.2

A

1672-2345(2012)02-0071-03

2011-12-08

2011-12-20

宋丽萍,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和法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做人论语孔子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做人,不要做藤
孔子的一生
如何读懂《论语》?
孔子的一生
做人要经得起“推敲”——担当不能靠“喊”
《论语·为政第二》
做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