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产学研用结合 普及肿瘤微创治疗
2012-03-28葛长森
7月6日,中国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召开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峰会,总结了微创联盟近期的创新发展工作,提交了微创联盟中长期发展规划草案,搭建了政、产、学、研、用、资交流合作平台,建立了微创联盟创新发展激励机制。
联盟联合了中国肿瘤微创治疗相关医院及产业技术领域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创投公司,在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领域开展组学研发创新,今年获得了三项国家级课题;联盟普及推广肿瘤微创治疗操作规范,两年来组织7场培训班,为全国培训肿瘤微创消融治疗临床医生1660人次;撰写的《CT引导肿瘤消融治疗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为医生提供了临床应用参考工具书等。联盟今年被科技部(国科发体[2012]293号)批准为国家级试点联盟。为中国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注入了生命力。
联盟以产学研用资相结合的模式,为医生与企业、大学、研究所和创投公司搭建了一个创新交流与合作平台,创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独创或原创的(T0)新技术产品;并对现有技术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使医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得以快速解决,形成创新(T1)产品。联盟建立了创新发展激励机制,让医生和科技工作者的先进理念(Idea)快速转变成生产力(产品)的同时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让临床医生既是医学专家、又是科学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产学研用资相结合的平台初见成效:部分联盟成员间已签署了原创(T0)或技术改进升级(T1)合作项目,并生产出了样机;联盟专家与中华医学会介入学组专家共同编写的“经皮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操作规范专家共识”于今年6月在《中华放射学杂志》发表,为普及推广肿瘤微创消融治疗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联盟将进一步提升产学研用资交流合作平台的广度及深度,整合各方优势资源,进一步培育和提升中国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中国该产业技术领域可持续性发展。
为了快速推进中国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会议对联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做了具体部署。根据发展规划,到2016年,联盟将初步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肿瘤微创治疗创新产业链,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宜市场需求、智能化程度高、技术稳定、性能可靠的肿瘤微创治疗系列产品及耗材;在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氩氦刀冷冻消融、激光消融、光动力、纳米刀、影像导航等九大技术设备领域,实现联盟产业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另外,联盟将组织相关专家团队进行单病种肿瘤微创治疗体系建设(如肝癌、肺癌等),制订肿瘤微创消融治疗系列规范化操作指南。撰写有关肿瘤微创治疗系统培训教材和科普书籍。开展临床及基础研究,落实5年内在全国建立10家以上肿瘤微创治疗技术临床中心、100家临床中心,10年内以此为模板在全国复制。同时建立肿瘤微创消融治疗病历库,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多中心研究,在此基础上修订规范指南,对常见实体肿瘤治疗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使更多从业人员掌握规范化的肿瘤微创治疗技术。
会议期间,联盟成员就与会领导对联盟的建议和要求,就如何在临床建立肿瘤微创治疗体系,开展多中心研究,产业化创新与发展,促进肿瘤微创治疗产业链健康发展,与国际接轨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沟通和讨论。为了联盟的健康发展,联盟扩编了专家委员会和新吸纳了12家符合条件的理事单位,为他们颁发了聘证书和证书。
联盟理事长郑加生
郑加生理事长代表联盟表示:作为国家级试点联盟,要完成肿瘤微创治疗体系建设,建立产学研用资合作创新发展平台。欢迎符合条件的医院和高校与研究机构、各个企业单位加盟,共同促进中国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联盟还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按照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新机制,促进联盟更快更好发展。
中国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国家科技部和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领导下,在全体联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已成为国家级联盟之一,这是对联盟工作的肯定,也是对联盟工作的鞭策。联盟要联合全国有关肿瘤微创治疗领域的医院医生、企业、科研院所、投资公司、相关专家及科技工作者,共同攻关,在各位院士和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全体联盟成员积极努力,以肿瘤微创治疗体系建设为龙头,以政、产、学、研、用、资为机制,以制订肿瘤微创治疗指南为先导,以肿瘤微创治疗技术示范推广医院为载体,以创新研发及成果转化为动力,以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集群为后盾,把中国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联盟绝不辜负党和国家的重托,全力推进中国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努力赶超世界的先进水平。
参加峰会的领导、专家合影
编者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载体。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和发展,是整合产业技术创新资源,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迫切要求,是促进产业技术集成创新,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中国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两年来,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搭建起产学研用的创新型服务与转化医学研究平台,为宣传和普及肿瘤微创治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国务院参事袁隐
肿瘤微创不仅仅是一种肿瘤治疗技术,还是个大产业。从筹备会到现在的一年多里,联盟的知名度提升很快,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肿瘤联盟建设得好,一年能挽救30万人以上的生命,这是利国利民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而微创技术对许多肿瘤都有效,也需要在肿瘤治疗的策略上向微创方向发展,针对常见肿瘤微创治疗制订出临床路径,要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重视体化治疗。联盟“苹果LOGO”的寓意表达了微创消融的理念,希望联盟把这个救人的“苹果”做得越来越好。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也会大力支持联盟这棵小树,让他茁壮成长。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惠鲁生教授
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源于生命,源于临床。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创新联盟是产学研用结合的产物,能够促进创新落地。联盟要以消费、需求为引领,深入研究和创新,通过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最终服务于临床实践,服务于人民健康。联盟是国家创新发展的形式,肿瘤微创联盟的工作做得很好、很丰富,但还要把创新落到实处,在联盟运作过程中,要探讨联盟运作运行的规律,研究如何让产学研用紧密、高效结合,并且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就需要“扎实,不虚”,把事情做扎实了,能够催生出硕果累累的产品和良好的市场化成果,使肿瘤微创治疗产业链健康发展,真正使联盟富有生命力。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王建华
肿瘤微创联盟是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支持下成立的第一个以临床治疗为主导、同时带动相关企业创新与发展的创新战略联盟。2020年中国要发展成为创新型国家,必须有一大批各领域的创新战略联盟为之奋斗。联盟工作两年来业绩突出,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试点联盟。这说明国家非常关心人民的健康问题,把人民健康提到了战略发展高度;也非常重视相关医疗设备产业技术领域的创新与发展。联盟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一个创新型组织。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将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和创新资源,搭建好创新服务平台,共同推动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健康发展。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戴建平教授
肿瘤微创治疗第一个“P”就是要早期诊断,诊断越提前,治愈率就越高。第二个“P”是预防,联盟还要注意肿瘤的预防工作,减少肿瘤的发病。第三个“P”是个体化的治疗。第四个“P”就是参与。联盟是产学研用资整合组织,要让社会、病人、家属和医生共同参与,让病人知道、让病人家属知道、让社会知道,减少医生和病人之间的距离,让大家都了解肿瘤微创。联盟是一个促进大家思考、集思广益的平台,从理念出发,寻找转化为生产力的路径,有助于临床医学实践中依靠企业和科研院所对产品进行技术改进升级,或者是把新的治疗理念转化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或独创产品。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玉清
近年来中国影像学包括CT、核磁、超声各种数字化成像以及内镜发展迅速,与微创治疗共同构成了肿瘤学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但从临床的需求和转化医学这个方面,也有很多新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早期诊断仍然是肿瘤诊断学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而微创治疗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了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能更进一步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要建立健全肿瘤影像和微创治疗全科医生的培养体系,对发展肿瘤微创治疗很必要,以适应整个微创医学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志强
传统观念中,手术刀才是外科,其实并不是,这只是个工具,工具可以多种多样,包括针、刀,包括铲子、钳子,多种多样的工具都可以治病,因此微创治疗与外科治疗及化疗不一样,要特别强调“微创”以区别于传统观念。在传统观念中,似乎外科手术做得越大,外科医生越伟大。但现在不同了,以微小的切口让病人少受痛苦,又达到同样的效果,已经成为新时期的医疗理念。目前外科的发展主流就是微创手术,外科医生就要与先进设备广泛地联合起来,也就是说,产业、应用、治疗、生产应该联合到一起。所以,建立中国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需要思想上的碰撞、交流,才能产生新的观念指导工作,寻求发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院长李宁
中国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此领域积极努力工作,开拓创新,与本领域全国专家共同撰写了“肝肿瘤消融治疗规范操作专家共识”,主编出版《CT引导下肝肿瘤消融治疗学》,并全力开展创新研究,做出了很多成绩,这个联盟在中国也是第一个微创医学领域里面产学研用的创新型服务与转化医学研究的高端平台。佑安医院将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和赞助战略联盟的发展,同时也要和大家一起在临床转化医学研究领域作出应有的贡献,为摘掉中国肝病落后大国的“帽子”、为中国肿瘤微创事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