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移动数字技术助力优质护理服务
2012-03-27陈煜羲
陈煜羲
(福建省立医院信息管理中心,福建福州350001)
1.引言
2010年卫生部启动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该创优工作的核心是要把护士还给病人,把时间还给护士,使护士从繁重的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作为“卫生部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国家级重点联系医院之一,我院护理部与信息管理中心协调合作,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使用床旁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将护士工作站前移到病人身边,真正将护士还给病人,让护士为病人提供温暖入心、体贴入微的护理服务。
2.传统信息系统的局限性及其不足
2.1 有线网络制约护理工作效率
目前医院信息系统主要架构在传统有线网络之上,护士需要先在护士工作站上查看并记忆先前录入的各种生命体征数据,护理时再凭记忆观察患者情况,把各种所需信息抄录在纸上,回到工作站后再录入信息系统。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2.2 无法监控护理质量
传统的信息系统在护士站的应用仅仅局限于医嘱的查询、执行、确认等操作,而没有关于每一条医嘱实际执行状况的记录,即:缺少每一条执行项目的实际执行人和实际执行时间。系统没有相应的真实数据,无法正确反映护理任务的执行情况,也就无法对护理质量实施监控,有效规范医疗护理行为,一定程度上存在医疗安全隐患。
2.3 无法保障护理安全
“三查七对”是护士执行医嘱的重要环节,以往对病人身份的查对主要依靠床号或姓名,对治疗内容的确认依据是治疗单、输液单等。这样不仅存在病人身份识别出错的危险,而且也无法识别治疗单抄错等情况。特别是针对睡眠、昏迷、有精神障碍或者新生儿等患者,这种简单查对存在较高医疗安全隐患。
2.4 难以实施全面细致准确的绩效考评
在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中,要对病区每一位护士都做了哪些护理操作,诸如静脉输液、肌肉注射、导尿、置胃管等,进行统计汇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要实施全面、细致、准确的绩效考评就困难重重,阻碍了通过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责任心来持续改进病区护理质量的进程。
3.无线移动技术应用于床边护理的实施方案
3.1 无线网络架构
无线床边护理应用效果依赖于其无线网络的性能与稳定性,在现有局域网LAN之上采用成熟的802.11g网络协议进行无线网络搭建,整个无线网络系统主要包含三个部分:WLAN室内信号分布系统(WIDS)、无线网络控制器(WNC)和无线网络管理系统(WNMS),如图1所示。
每路WIDS系统负责覆盖一个物理或逻辑病区,采用的天线、耦合器、功分器、馈线等无源设备均安装在走廊天花板上,WIDS基站作为有源设备安装在弱电间墙上,网络线连接基站和各楼层交换机,既保证了设备的安全,同时也为后期的维护提供便利。该系统的建设对医院现有网络没有做太多改动,却具备了信号覆盖均匀、带宽稳定、信道干扰少、高可靠性、可扩展性强等优点,将网络信息点延伸到了住院病房内和病人床边,以及时刻移动着的医护人员身边。
3.2 系统软件结构与功能
系统采用Web Service技术提供信息服务,前后台系统之间的通讯采用SOAP协议,并利用中间件技术以屏蔽各业务系统的硬件平台的差异性、操作系统与网络协议以及各个系统接口的异构性,将医院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和移动数据终端(EDA)连接,实现了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中重要的数据交换平台,大大提高了各组成部分建设的灵活性,便于已有系统和以后可能建设的系统的集成与扩展,同时满足不同用户的系统需求。
使医护人员能在病床边实时录入、查询、修改病人的基本信息、医嘱信息和生命体征信息等,以及快速检索病人的护理、营养、检查、化验等临床检查报告信息。通过将二维条码标识技术应用于病人腕带、药品标签、生化标签和标本标签等,采用MC55作为手持终端设备扫描腕带等标签信息,实现快速准确地完成出入院、临床治疗、检查、手术、急救等不同情况下的病人、药品和标本等识别。
PC客户端上的桌面护士站则围绕着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展开,此类业务例如批量处理变更医嘱、查看批量执行结果、以及对病人的各项评估评分、打印操作等。可以让护理人员在更大的屏幕上一次性收集更多的信息,另外鼠标、键盘、打印机等外设资源让护理工作人员操作起来更为方便。
4.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
它改变了原有医嘱系统的工作模式,最大限度地拉近了护士与病人的距离。从护理学的角度说,移动护理系统的实施真正实现了对医嘱实际执行的全过程跟踪,闭合了医嘱的生命周期,具有原有的H IS系统无法替代的优势,主要包括:
4.1 优化工作流程,减轻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因移动护士工作站与HIS资源共享,信息一经录入,多终端读取,简化护理记录程序,减少护士重复劳动,优化工作流程,使护士有更多时间护理患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系统还能对护士的工作做出各种提示,尽可能减少护士因繁忙而可能出现的疏漏,同时记录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得到了增强,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4.2 建立标识系统,减少护理差错
目前护理工作中患者的查对有许多不确定性,如同姓名、换床、患者意识障碍等,加上护士查对工作量大,人为出错的几率较大。基于患者标识系统的条码或射频识别技术,护士在床旁为患者进行操作时,用EDA对患者进行确认,极大地提高了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为临床管理路径提供了辅助手段,确保了治疗过程中患者、时间、诊疗行为的准确性。快捷、方便、有效的医嘱查询,也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医嘱漏执行。
4.3 规范文书书写
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使用实现了医嘱全程跟踪,满足了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长期医嘱执行后应签署执行时间和执行人姓名的要求。另外,使用EDA后,护士还可以在床边采用结构化模板确认的方式方便地进行录入,从而快速生成各种原先需要手工录入的护理单据,也避免了反复转抄带来的差错,最后随着电子病历归档,护理工作真正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4.4 加强质量控制,杜绝护理差错
移动护士工作站使护理质控深入到医疗护理过程的每个环节,实现了实时环节控制,使终末式管理变为环节控制。即时的信息存取,降低了错误率。护士长能够很方便地随时掌握全科的护理工作动态,加大了对工作过程的监控及管理,及时发现医疗护理过程中各环节的问题,可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事后管理变成事前管理,增加了护理管理的深度。
4.5 规范护理行为
使医嘱和护理任务的执行更为规范合理,完整地闭合医嘱的生命周期。一方面护士可以在病人床边得到每一条医嘱的详细内容,另一方面,医嘱项目在具体执行时将得到电子化确认,同时记录医嘱的执行人和实际执行时间等重要执行信息,并且用药途径,对病情观察的时间、观察数据等即时进行录入,不但规范了护士的行为,同时为护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资料,避免了在医嘱执行过程中责任区分不清。
4.6 提高病床周转率,提升医院效益
引入标准化和过程化的护理模板功能,减少护理环节的差错,帮助缩短病人康复周期,提升医院的病床周转率;同时标准化的护理模板功能对于缩短新进护士的护理业务学习和熟悉周期也非常有效;进而提升医院效益。
4.7 促进管理创新,树立护理品牌
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应用,使护理管理更加严谨规范,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以数据资料为依据,实行对个人、科室、全院护理工作绩效考评、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促进了医院护理管理科学化、正规化的进程。实施移动化的医院,降低了人力资源投入和耗材成本,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院的管理水平,树立了“精美护理品牌”意识,增加了医院的竞争力。
无线移动数字技术的应用和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建成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为护理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使病人得到了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也为建设数字化医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弓俊梅,梁麦苗,韩强等.流程管理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11B):2981-2982.
[2] 车淑红,刘和.临床护理信息网络化管理的应用体会[J].吉林医学,2009,(18):2191.
[3] 王虹,吴飞,张曙熹.基于RFID的无线护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实现[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7,26(3):305-307.
[4] 栾艳,吴北江.无线局域网在医疗系统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6):82-83.
[5] 张志彬.RFID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研究[J].医疗装备,200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