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如何对孩子进行谦让教育
2012-03-26杨翠美
杨翠美
奇奇的妈妈的苦恼:这孩子怎么这么懦弱?
周末,奇奇的妈妈带着儿子在楼下和小朋友玩儿,看到儿子和同伴争玩具,就严厉地说:“弟弟比你小,你要让着他。”儿子只好让出玩具。一天,有个比奇奇大的孩子来家里玩儿,孩子们又争东西,妈妈跑过来对奇奇说:“奇奇,你是乖孩子,要让着小朋友!”奇奇反驳道:“你不是说大的要让着小的吗?他比我大,应该让着我。”妈妈说:“他来我们家玩儿,你是小主人,小主人应该让着小客人。”……
奇奇过3岁生日,爸爸给他买了个漂亮的遥控玩具汽车,刚吃过饭,奇奇就高兴地让妈妈带他到楼下玩儿,刚玩了一小会儿,来了个小姐姐,看到遥控玩具汽车后非要玩儿,这时妈妈说:“你是小男子汉,把小汽车让小姐姐玩一会儿吧!”奇奇依依不舍地把遥控玩具汽车给了小姐姐,谁知那个小朋友玩了很久,怎么也不还给奇奇,妈妈只是一味地安慰奇奇:“宝宝最乖了,是不是啊,小朋友之间要谦让。”奇奇两眼泪汪汪的,非常委屈,但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闷闷不乐地、眼巴巴地等待着小姐姐把遥控玩具汽车还给他……
好不容易爸爸妈妈都有时间带奇奇去公园玩儿,遇到了朋友也带着两岁多的鹏鹏玩儿,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玩得非常开心。可是刚过了一会儿,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争执,动起手来,只见鹏鹏握紧小拳头一下接一下地打奇奇,而奇奇一边哭,一边往后退,嘴里还说着:“小朋友之间要谦让,是不能打架的!”爸爸这时很生气,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回来后妈妈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这孩子现在怎么这么怯懦?以后孩子去幼儿园了怎么办呢?
奇奇的妈妈想:谦让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视为一种美德,但是,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家长都要让孩子谦让呢?
翠美解析
●幼儿谦让行为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互动双方是平等、友善的;谦让应该有谦让的原则;在谦让的过程中互动双方能够互惠互利,能够为别人的需要着想;要促成孩子之间的相互合作;该争取的时候要争取,该保护自己利益的时候要保护。一味的谦让会导致幼儿忽视自己的权利。
●谦让应该是有理、有节、有度的。在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强化下,加上幼儿强烈地对于赞扬和认可的需要,在个别幼儿身上会出现一种事事“谦让”的现象,他们不懂得争取自己应该得到的权益,没有自己的个性。为了表现自己是个“好孩子”,为了得到家长的表扬,因而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起来,失去了自我,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是为别人而存在的,而不是为了自己。一味的谦让会造成幼儿丧失自我,确实,奇奇虽然谦让了,但是他看起来是郁郁寡欢的,他没有太多的言语,也没有太多的表情、动作,内心是那么的委屈,完全没有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具有的活泼好动、天真快乐的特点。说句心里话,我真感到担忧。
●同时,一味的谦让还会加剧经常接受谦让的幼儿的“以自我为中心”。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庭关注的焦点,而且,幼儿期处于“以自我为中心”思维阶段,很容易使孩子养成“唯我独尊”的习惯。适当的谦让可以让幼儿意识到他人的需要,发挥“去中心化”的作用,对“唯我独尊”产生制约作用,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和性格,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然而,过度的谦让,只能使得经常接受谦让的一方更加“以自我为中心”,接受谦让慢慢地会成为他的习惯。
妈妈热聊:家庭教育中到底该怎样教孩子谦让呢?
青青的妈妈:一味谦让也未必是好事。
诚然,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时代已经变迁,今天的孩子,面对的是残酷的元争。如果孩子始终谦让别人,他永远都只能得到那个最小的梨子,这样对孩子公平吗?比如分梨的时候,不如教孩子进行合理分配:可以按照年龄大小分配,大的吃大的,小的吃小的,公平而且能避免浪费;可以先让年龄小的选择,表示爱幼;也可以根据个人的表现分配,表现好的可以自己挑选,表现不好的就只能得到别人挑选后剩下的,这同样是公平的,还能够让孩子懂得一些道理。我会教孩子公平分配,而不是让孩子一味的谦让。
多多的妈妈:适度谦让,不要忍让。
教孩子谦让无可厚非,但谦让不等于忍让,该坚持的还要坚持。我家的多多3岁了,我没少给她讲“孔融让梨”这类故事,结果发现这孩子似乎谦让过头了,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别人想要她手里的玩具,她几乎都会让给别人,如果是很喜欢的玩具,舍不得时就会说:“我们一起玩吧!”可是,要是对方很霸道地拿走,她很少能坚持维护自己的权利。问她为什么不据理力争,多多却说:“妈妈,您不是一直都讲好孩子要谦让吗?”孩子的话让我当场愣住了,难道对孩子说谦让不对?后来我拿遇到的几件事给孩子分析,谦让不是一味的退让,如果别人无理取闹,要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在平时跟小朋友玩也是一样,自己的玩具别的小朋友要是也喜欢可以一起玩儿,但如果有谁硬抢的话,你就去告诉大人,让大人来解决。虽然小孩子之间没有真正的“战争”,但受到攻击也是不可避免的。一味的退让会使孩子变得胆怯、懦弱,适当“还击”还是应该被允许的,只要不是主动发起就好。
笑笑的妈妈:不要强迫孩子谦让。
孩子们玩耍时发生争执是常有的事情,这时如果家长用强迫的态度让自己的孩子让出玩具,而不是他们自己主动谦让,孩子就会对这种“谦让”产生抵触情绪。谦让应该是让双方都感到愉悦的事情,如果总是让孩子得到负面的情绪体验,如何能培养孩子谦让的美德呢?当孩子不愿意让出手中的玩具时,我们可以引导他去分享,或者让他自己想想除了争抢外有没有别的解决办法,比如轮流玩儿、交换玩具,或者换一种大家都能玩的玩法。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让他们先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大人不要过早介入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在争执中学习人际交往、体验游戏规则。当他体会到独占并不能带来快乐,可能还会让大家都不喜欢和他玩儿,这时他就会学会谦让、分享。
阳阳的妈妈:不要盲目谦让。
以前我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总说要谦让,从没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对,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想法。那天是阳阳的生日,亲朋好友来给他庆生,有位朋友是带着孩子一起来的。当我取出生日蛋糕,准备给阳阳戴上生日帽让他切蛋糕时,朋友的孩子跑了过来,非得要阳阳的生日帽和蛋糕上的巧克力做的生日插牌,阳阳不肯给,两个孩子争吵起来。朋友尴尬地过来要把女儿拉走,小女孩说什么也不走,看着乱哄哄的场面,我对阳阳说:“阳阳,把帽子给妹妹玩吧,你看,大家都等着你分蛋糕呢!”阳阳说:“我不,这是我的,我就不给她!”好说歹说阳阳还是不肯,于是我直接威胁起来:“小妹妹比你小,你怎么这么不知道谦让呢?不就是一顶帽子嘛!再闹蛋糕就不要吃了……”阳阳看我发火,没有办法,最终妥协了。可是随后几天我发现阳阳无精打采的样子,也不愿意理人,我只好安慰他一番,可阳阳说:“明年再过就不是我3岁的生日了,那天又不是她过生日,为什么要给她?”说着,阳阳的跟泪都流出来了,听着儿子的抱怨,我忽然感觉自己的做法真的不妥,我让儿子把东西让给别人,表面上看自己是大度、谦让,避免了朋友间的尴尬,可却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奇奇的妈妈何尝不是如此。孩子是谦让了,可孩子为之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啊?当别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还让孩子放弃属于自己的东西去谦让,去做一些违背自己心意的事情,长此以往必然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编辑孙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