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教育·心智课堂·阳光德育
———武汉市大兴第一实验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思考
2012-03-25武汉市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小学陈平吴莹
■武汉市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小学陈平吴莹
大兴教育·心智课堂·阳光德育
———武汉市大兴第一实验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思考
■武汉市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小学陈平吴莹
第一部分学校发展主要思路
一、发展思路的提出
(一)遵循办学规律,彰显个性
1.“大兴教育”有积淀、有个性、有品牌、有梦想。
“大兴”是我校的发源地、是根、是发展的依托。
“大兴”是从南部向北部移植的品牌。
“大兴教育”没有固定哪一种教育模式,只有持续发展的空间。
2.“心智课堂”符合我们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心智超群的阳光少年),关注每个生命的核心差异——思维的差异,符合多元智能理论,它应该成为我们学校课堂建设的目标。
3.“阳光德育”是用道德的手段达到道德的目的,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的教育。它是一种面向全体,渗透全过程的教育,它应该成为我校的德育模式。
(二)符合区局精神,促进内涵发展
江汉区教育局倡导“本色教育”,我校认为:本色教育就是回归教育本质的教育。我校的文化价值追求是和区局保持一致的。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育人!育“德育为首、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办学,就要关注每个生命个体的发展,学生是有灵魂、有情感、有智力的人,不是知识的“容器”。办学,就要满足学生成长的多元需要,帮助他们张扬个性,提高综合素质,体验存在和成长的幸福。
我校的“心智课堂”“阳光德育”是达到区“本色课堂”和“本色教育”教育效果的一种手段,分别是它们的一个分支,是我校对“本色”的个性化思考,更是根据学校文化进行的理性选择。
二、我们办学的优势
在“十一五”的五年中,大兴人做了很多大事,形成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学校规划、学校文化、质量管理、年组自治。
在新的“十二五”规划中,我们将要进一步张扬优势,积极促进学校发展,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学校规划——按照学校规划,有战略步骤的治校、兴校,理性地、与时俱进地促进学校发展。
学校文化——寻找学校文化的发展点,将学校文化渗透到课程体系。
质量管理——以《质量手册》为依据,倡导“品质促分数”。
年组自治——搭建学习平台,激活教师团队的积极性。
第二部分大兴教育
一、“大兴教育”的发展模型
1.专家的理论模型
我校对此结构模型十分认可。在“十一五”期间,学校积极利用该理论模型,努力促进学校和师生发展。
2.我们建构的新模型
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十一五”学校文化建设的优势和“十二五”学校发展的思考,提出了一个新的结构图。如下:
“塔基”部分是我们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将在“十二五”发展中正式提出的“大兴教育”模式。
“塔身”部分是“大兴教育”的三个要素,由下往上层层作用,最后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塔身的第一、二层是“文化制度”“学校管理”,这是我们“十一五”做得比较好的。最上面一层是“课程”,这是我们“十二五”期间主要要做的工作。
“翅膀”部分是我们在做每一层时的主要抓手,下面四个也是我们做得比较成熟的,也是我们“十二五”期间需要坚持和发展的。上面的“心智课堂”和“阳光德育”是课程建设的主要抓手,是我校“十二五”期间学校课程建设的着眼点。
二、“大兴教育”发展内涵的理解
1.“大兴教育”是让学校的内涵成为一种品牌(如“海尔模式”等),区别于将“学校特色”形成一种品牌。
2.品牌有特征,特征由理念决定,我校的办学理念是:让每个孩子的生命都放出夺目光彩。因此,我校发展的核心是“生命光彩”。
3.我们对“生命光彩”的理解就是“差异”。每个孩子都有差异,但要让孩子的生命都放出光彩,必须尊重孩子的差异。因此,我们对直指“生命光彩”的教育的理解是“尊重差异、为了差异、发展差异”。
第三部分心智课堂
一、思考与设想
(一)课堂目标:尊重差异为了差异发展差异
我们相信,当每个生命都保有独特差异的时候,生命就能绽放出夺目光彩。心智超群的阳光少年,是会思考、有个性的。因此,我们追求“心智”课堂,关注每个生命的核心差异——思维的差异。我们从思维风格切入,尊重每个孩子的思维差异,并尽力保持和发展他们思维的差异。
(二)课堂特征:真实平等灵动
1.真实学习
在心智课堂上,我们看到学生个体真实思维活动的产生。学生的认知发生了冲突,他们有强烈的渴望想去解决冲突,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这样的课堂,才能促进真实的学习。
2.平等对话
在心智课堂上,师生之间是平等、对话、和谐的交往关系。师生处在良好的互动交流中,这样的课堂,没有权威妨碍学生思考或抑制真实的思维产生。
3.灵动氛围
在心智课堂上,整个课堂氛围是鲜活、生动,充满灵气的。
(三)课堂评价:学生教师教材氛围
学生: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心智发展。
教师:看老师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的选取和运用,是否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
教材:看老师对教材的灵活处理,能否反映心智内容。
氛围:看空间环境和人际交往环境的氛围,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
二、探索与发现
对于“心智”课堂,我们没有下定义,而是引领老师们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实践经验来思考意义,强化个性实践。学校试图自下而上从中抽出全员共识。
开学以来,学术部门围绕“心智课堂”分别组织了三次“心灵之约”培训,主题分别是“教师即课程,生活即教育”“让论文闪烁心智的光芒”“激活思维,开启心智”等。通过例会和“每月一学”以及教研活动等平台,老师们都在积极地思考和探索“心智课堂”。
(一)思考内涵,找准方向
老师们对心智的理解虽然表述方式不同,但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将心智理解为“思维和情感”。
(二)理顺关系,把握实质
思维是心智的核心,情感是激活思维的桥梁和催化剂,我们通过激发情感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也就是说,促进学生思维时要用情感激发,达到“激情促思”的效果。不过,这里的情感是浅表的情感,是小情感,只能说是“感情”;换一个思考角度看,我们通过搭建思维平台,促进学生的情感升华。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思维是手段,升华情感是目的。我们激活学生的思维,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情感才是大情感,是“精神”,是态度,是价值观。而人文精神、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与升华是学校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只有人文精神提升了,学生才能真正地得到发展。
心智课堂的三个特征“真实、平等、灵动”,放在任何一种课堂都适用,但“心智课堂”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哪儿呢?我校认为就是“思维”,我们要通过“思维”这个切入点实现“真实、平等、灵动”这三条标准。也就是说,我们要以“思维”为抓手,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促进学生心智的全面发展。
(三)选择代表人物,感知“心智”特质
我们组织全体教师浏览和学习了学校具备“心智特质”的教师的个人博客,了解她们的教育想法和教育故事,并且邀请“心智教师”做专题报告,全体教师撰写活动感受。力求从我们身边的人中选择代表人物,让全体老师初步感知“心智”的特质。
(四)推进集体备课,探寻教学策略
我们加大了随堂听课以及集体备课的力度,通过观察课堂及时发现问题,提炼经验,引导备课组成员进行深度对话,探寻激活思维,激发情感的策略。逐渐提炼出这样几种心智课堂的教学策略——追问、情境、整体、反例等。
(五)及时总结,提炼推广
在各学科备课组活动中,教师们也小结出备课的四个程序,即研读教材,抓住主旨;理清脉络,抓住主线;捕捉重点,抓住关键;选择方法,引发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验证它的可行性。这四个步骤的实施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
第四部分阳光德育
一、阳光德育的基本内涵
德育的目的是培养有道德的人,是培养和提升人的幸福感受。
阳光德育就是用道德的手段达到道德的目的。道德的手段和道德的目的是阳光的,是一致的。
教师应该像太阳一样公正、透明,尊重一切生命,尊重每个渴望求知的心灵,无论他来自繁华的都市还是偏僻的乡村,无论他是聪慧还是迟钝,绝不厚此薄彼,冷暖各异。教师应该像太阳一样温暖、纯净而又博大,能净化每个孩子的心灵。只有这样的阳光教师,才能培养出阳光少年。
二、阳光德育的提出
1.学校文化的延伸。我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心智超群的阳光少年。“阳光少年”从何而来?只有从“阳光德育”中来,“阳光德育”又从哪里来?只有从“阳光教师”来。培养阳光少年,关键还在于阳光教师。
2.教师师德现状的担忧。部分教师没有明白德育的原理,说得多,但效果差;不少教师往往能力不够就用不道德的方式去达到目的;有些教师教育手段和目的不一致,尤其表现在对在学困生的教育上。部分教师的道德意志不强,教育效果不好。道德意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不受诱惑(简便的不道德的方法很有诱惑);自我牺牲(面对学生要有自我牺牲精神,不断重复,有耐心)。
三、阳光德育的着力点
阳光教师的核心品质是道德阳光、心灵阳光,而源头在于教师的个人修养和专业素养。所以,阳光德育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通过学校搭建的各种平台让教师从细节上明晰自己的职业目标,洞察自己的教育对象上。
1.文化浸润促内涵发展
学校通过组织各种培训让文化进一步浸润老师的心灵,让教师真正从内心认同阳光教育,形成共识,提高老师个人修养及专业素养。
2.细节落实促习惯养成
当学校明确了文化践行的大方向之后,接下来最重要同时最难的也就是细节的落实了,细节管理决定着文化实践的效能。我校通过搭建平台、培训、激励教师,让教师把他们对学校文化的认同落实在他们的教育行为当中,落实在每一个育人细节当中。大处着眼抓方向,小处着手抓落实,努力培养心智超群的阳光少年。
从“小处着手”是我校目前在落实本色德育中采取的主要方法——抓细节促品质。关注到每一个细节,把每一处细节做好,就能把简单的事做得不简单,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品质。
3.教师德育培训,促教育方式转变
教育德育培训的主要方式是“分享式”。校长室、德育部门加强日常督导,以一颗敏感的心去发现校园里的真实案例。德育部门将观察到的好的或存在问题的德育现象以案例的方式在“心灵之约”例会上与大家分享,发现教师中有育人思想、有育人智慧的案例及事件及时通过不同的平台宣扬,给予其他老师以启发和指导对发现问题及时跟进,了解原因给予指导,引导老师们用“发现思考化解”的思路去对待身边的德育现象,从而让老师的行为和手段阳光起来。
4.学生德育培训,促行规优化
同样用“发现”和“分享”的方式,通过“每周一句”等平台给孩子以引领,通过每周执勤队反馈、今日发现等平台指导学生的礼仪行为,根据年组目标承诺以年组为单位全员共同做学生德育。德育部门通过抓少先队、抓礼仪队等队伍督导孩子们的行规现状,发现的问题和亮点除了利用大课间、升旗仪式、大型特色活动等平台与全校同学分享外,还要及时反馈给年组,有利于年组教师研究学生,及时调整教育方式。
责任编辑 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