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他国诋毁不应“沉默是金”

2012-03-24

环球时报 2012-03-24
关键词:污名国家日本

周寂沫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枝野幸男不久前就日本商标在华遭抢注一事痛批中国,称中国“没有国家自尊心”。把商标问题上升到“国家自尊心”层面,这种言辞不免有些失态,但笔者注意到,除了国内一些媒体作了报道和批驳外,并未看到国内相关部门对这些失态言辞做出公开回应。

随着中国市场对世界影响力的显著增强,关于商标的事件已是屡见不鲜,最近,乔丹就找上门与一家中国体育用品企业说事,苹果iPad的品牌也与一家深圳企业诉诸公堂。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是商场中司空见惯的商业行为,双方虽“大动干戈”,但都没有把纯商业的一般现象,提高到国家“自尊”的层面。

因此,这一回,日本官员的表现有点过于敏感,对于几个常见的经济纠纷个案,却动用非同一般的外交辞令,称“事态很严重”,无疑是把事态扩大化了。这种通过诋毁他国来要求对方让步的做法虽然现在只是一个苗头,但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

其实,污名化他国借以在商业战场获得更大利益的做法,在西方国家多不胜数。日本自己也曾屡受其害,上世纪80年代,美国人曾炮制“日本异质论”,压制日本开放市场,给日本造成很大心理压力。时至今日,美国也在使用“贸易不平衡”、“汇率操纵国”、“血汗工厂”等等污名向中国施压,所以作为老牌市场化国家的日本效仿起来并不奇怪。不过,用“国家自尊心”来指责中国实在是谬之千里,大量中国本土老字号也曾遭遇西方企业的侵权,“三国志”、“王致和”等带有明显中国文化印记的商标就先后被西方公司抢注,在以竞争和获取利益为核心的市场博弈中,它们早已将“自尊”抛于脑后。

应该说,中国制造业在迅速崛起,国内市场不断膨胀,而西方工业和市场都出现衰落迹象,这是他们只要有机会就诋毁中国的主要背景,恰也是我们坚决回击的底气之所在。我们都应清楚,回击比不回击要好,我们也握着不少好牌,在市场博弈中一味“谦让”只会打输。

过去,中国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所考虑的主要是如何“走出去”,占领国际市场,对自己国内的市场对世界经济、外交关系有何影响,是准备不足的。面对种种问题,要么缺乏相应的预案,要么在相关部门之间的利害关系协调中受阻,结果怯于公开发声,选择其他渠道谋求解决,实际上在公众面前沉默应对,给了对方把事情做大、声势做足的机会。当然,这与我们长期闷头发展经济,不善于对外打交道、顾虑太多有关,但这种不适应不等于总是保持缄默,如果对任何诋毁中国国家的苗头不有效回应或采取反制举措,将会导致更为不利局面的出现。

可以说,日本借商标问题对中国横加指责,就是一种新打法。在美国将其战略重点移向亚太,西方将遏制的目光投向中国时,日本作为前沿,在对付中国的许多问题上,明里暗里都在竭力较劲,把商场中的小摩擦描绘成“严重事态”,这对中国而言也是一个“严重事态”。对此,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应对这些“试探”迎头回击,顾虑太多、犹豫迟缓将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演化出更令人“吃惊”的下一步。▲(作者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污名国家日本
探寻日本
基于污名视角探究地域刻板印象的形成因素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新媒体语境下“代际冲突”的新呈现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精神障碍者的污名与建构
日本神社
马桶座圈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