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寸心知
——和教育家在一起的感悟
2012-03-24天津市中营小学特级教师杜蕴珍
■天津市中营小学 特级教师 杜蕴珍
得失寸心知
——和教育家在一起的感悟
■天津市中营小学 特级教师 杜蕴珍
受教袁微子,
亲炙霍懋征。
——编者画外音
亲近大师,他们那一句句闪光的教育启示录给与我深刻的启迪和感悟。我愿与青年教师共享这笔财富。
我从教已53年,从青年、中年,现已过古稀之年。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有幸得到一些老教育专家的直接帮助,聆听他们的教诲。如今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在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课程理念,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中,我时时想起我和老前辈在一起的那一件件往事。老专家们那一句句闪光的教育启示录,在我多年从教的历程中,给予我深刻的启迪。过去我只简单地认为我从他们那里学的是教学方法。随着自己的不断成熟,阅历的加深,尤其是对教育真谛的理解,我才初步感悟到教育前辈给予我的是对教育的真爱之情,是对新一代成长的关爱之心;他们传播的是教育规律的真经,是给予教育者的人生启迪。我由衷地感谢他们引导我在教育这片沃土上走向成功之路。
如今,我回顾教育前辈对我的谆谆教诲和从中所得感悟,与青年教师共享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共同思考语文教师应怎样做才能无愧于我们的时代、无愧于我们的学生。
感悟一,紧贴学生实际,遵循学生发展规律
1962年,在我从教的第四年,我所在的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与静海县城关小学承担了教育部、人教社新编十二年制小学语文新教材的实验任务,这是国家级的实验。那时原人教社语文室蒋仲仁先生、专家陆静山先生常来往于我所在学校。他们在校长室搭个板床,一住三四天,听课、与老师交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测评分析,并做细致的数字统计。对错误率高的字在第二年修订的教材练习中,一定会有新的巩固练习。他们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促使我增强关注学生学习的意识。我坚持每天记录学生课堂作业、测验中的知识缺陷,并编写有针对性的练习。老专家对我这个22岁的年轻实验教师要求很严格,他们送给我《教学论》,启发我用教学论思想检查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指导思想,鼓励我写课后小结,每次生字测试后逐人、逐字分析错处及原因。他们的教导化作我的教学行为,我坚持了几十年,已成为习惯。这为我日后研究改进自己的教学提供了十分宝贵的一手资料。老专家研究教材的同时,还通过听课研究教学,以使教材更便于教师教、利于学生学。这也成了我参与编写北师大“五四”学制小语实验教材和天津地方教材时的有益借鉴。蒋老先生曾讲过的一段话至今我记忆犹新:“老师不能讲太多。老师讲课,学生读书,学生写字大约各占三分之一。”“学生已经懂的不要讲,讲了还不懂的也不要讲,可是学生不懂又应该懂的,你一定要讲明白。”“没有安排写字的课,不能是好的语文课”。那些年,我在45分钟的课堂内,最少安排10~15分钟写字。实验班的学生人人都能写一手漂亮的铅笔字。蒋老先生还教导我:“要使教案成为专门指导读书写字的教案和准备点拨的一两个问题的记录。”我多年来的教案被年青教师认为“实际”、“实用”,这与老前辈的指教是密不可分的。老专家还教导我:“要让你的学生从从容容地读书,从从容容地写字。”他特别强调“从从容容”,说:“只有踏下心来才会学到读写本领。”我至今难以忘怀前辈对我中肯的教诲:“你的讲台可不是只在黑板前,教室的每个角落,凡是有学生的地方都是你的讲台。”“作为老师,你要研究你的学生是怎样读书的,怎样写字的。”这与新课标倡导的教师角色转变,教与学方式转变,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是何等的一致啊。我一直在想:只有研究学生才能获得教学的成功,所以,我多年从事的语文教学,我的教学方法改革,我的各种语文专题实验无一不是因紧贴学生实际、遵循学生发展规律而获取成功的。现在崔峦先生以及其他教育专家在报告中多次强调的有关学生读书写字的教导,老师如何讲、讲什么,学生如何练、练什么以及“了解学情”“循学而导”等教学原则,其实质都在点明语文教学改革的“真经”。
感悟二,让孩子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60年代,我校还得到中央教科所张田若先生的指教。他曾多次来中营小学听我的识字教学课,我们受益于他的集中识字、大量识字、提早阅读的指教。这对我所采用的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融合互促的教学尝试起了很大作用。我经常阅读张先生编写的识字教材、论文,这对我掌握识字规律、识字教学方法以及识字与阅读结合方面,有很大启发。
70年代初期,中营小学作为电化教学实验基地,由于媒体的宣传报道,吸引了全国各地同行纷纷来参观、听课。其间,教育专家老前辈王企贤、霍懋征老师也先后来中营小学听了我的课。回忆他们的评价,使我再次体会到老教育专家对教育改革的远见卓识。王企贤老师听了我的一年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难点,课上我为学生出示了两张幻灯片:解放前在船码头上,中国搬运工人肩扛重物,受洋人和中国资本家的皮鞭抽打;在炙热的烈日下,农民在农田里为地主干活。随后又放映了《中国人民的胜利》电影片断,那是工人农民翻身解放后愉快劳动的场面,配上老师的解说:中国人民不再受欺压了,工人农民当家作主人了,这就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王老听课后说:“电化教学用具体的孩子们易懂的形象理解抽象的词句,这样做真好!”他又说:“时间花得恰到好处,不是幻灯、电影课,还是语文课。”他还给我在学生分析生字字形方面提了意见。学习“中华”的“华”字,全班学生共同用一样的语言分析字形:“‘华’字是上下结构的字,上边是个‘文化’的‘化’,下边是个‘十’字底,合起来就念‘华’,‘中华’的‘华’。”王老师对此这样讲:“为什么这样呆板?要让孩子自己说嘛,非得说是‘文化’的‘化’吗?我旁边那个孩子说的是‘四化’的‘化’,用他自己认识的字分析字形多好啊!也不要只说‘中华’的‘华’。我看还应让孩子多说几个词。”王老的批语和指点,为我以后引导孩子识字学得实而活打开了思路。这使我联想起新课标倡导的让孩子在生活中自主识字这一理念,确实应当遵循,实践证明这样识字才会有实效。
感悟三,将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
霍懋征老师听了我的《小小的船》,也看了《中国医疗队在阿尔及利亚》一课中“友谊”、“欢呼”等词的幻灯配录音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说自己是来中营小学学习的,看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确实能起到传统媒体所起不到的作用,效果真好!她的鼓励使我坚定了运用现代媒体进行语文教学的信心。
1978年,我们开始使用人教社编写的全日制十年制语文教材。实验中我们遵循专家教导,牢牢把握语文学科特点,多识字、识好字,提早阅读,读写结合的思路,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袁微子先生(原人教社小语室主任)、崔峦先生曾来我校听课。我曾在幻灯片上用毛笔指导学生写生字,我努力练基本功,带动学生也练习写毛笔字,从描红到仿影拓写,练就了一手好字。我们师生因此也都得到袁老先生和其他专家的称赞,使得学生更乐于写字,时时盼着写字课的到来,由此也形成课外练书法的风气。班上曾有4名学生获全国少年书法大赛一、二、三等奖,三名学生获市级书法大赛优秀奖,骄人的成绩一时震动市区。当时一个农村学校向我发来求援信。因为他们那里每学期开学一个月后教材才能到,恳请借一套教材。我想这也解决不了几十名学生的用书问题啊!我和全班同学商量,决定用假期时间为伙伴抄书,抄写三个单元,按书的格式打好田字格,看谁写的最像书的样子。全班每个同学都参加。40多套“书”制成了,我们打包寄出去。此举令这个农村小学的师生十分震惊,他们在感谢信中表达了赞美、敬佩之情:“特级教师就是‘特’,他的学生也‘特’啊!”
1978年底,人教社指定拍摄识字教学电影,分配给我的任务是拍摄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教看图学词学句《你长大了干什么》。我荣幸地与斯霞老师(拍摄随课文识字《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同在人教社接受集中培训,初拟脚本。我们得到的指示是“不是拍艺术片,而是揭示识字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斯霞老师对我说:“我想这样帮孩子理解‘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不讲大道理,不解释词语。结合校园里花圃中美丽的花朵(呈现插图),每天辛苦劳动培育花的叔叔,然后说你们是祖国妈妈的孩子,就像这美丽的花,老师就像栽培你们的园丁,好比咱们学校的陈叔叔。”她准备让孩子们说说老师是怎样帮助他们进步的,说说自己的心情。孩子们很感谢老师,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咱们的工作是让孩子认认真真地读书,踏踏实实地写那四个生字。”她还结合我要拍摄的课指点我:“‘你长大了干什么?’要让孩子放开说,最后归结到无论做什么,都是给人民做事情,也就理解了‘为人民服务’。”联想到现在我们倡导的要运用儿童生活经验去认识事物的理念,在老前辈那早已成为了教学的“法则”。
1980年,我和斯霞老师共同参加在北京香山举办的全国小语教材教法改革会议。我在会上有个发言《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斯霞老师听后说:“小杜啊!你的经验非常好,但是你举的课例怎么都是电化教学的?咱们国家的学校大部分在农村,他们哪有条件天天用电化教学啊!你可以举些城市农村都能用、好用的教学方法说服力才强呢!”斯霞老师的话语重心长。在以后的电化教学中,我将“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当成了一个重要课题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这与斯霞老师当年科学求实思想的引导是分不开的。
感悟四,相信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982年,我在山东济南参加全国小语理事会议,有幸和袁瑢老师同住一处。当时,因回津后我将有一节全市观摩课的任务,我便带着三年级一篇课文《李时珍》请袁瑢老师帮我进行教学设计。我向袁老师求教的中心点是老师课上应提出哪些问题。袁老师中肯地说:“为什么只想老师提什么问题?你应该想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议论、质疑。”接着她细致地帮我设计如何启发学生自己发表意见,如何引导学生互相补充。她鼓励我说:“大胆尝试,放手让学生自己谈对词句的理解和体会,老师只作点拨和补充。”回津后我按袁老师的指教,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堂上给学生留下表达的空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课后学生说:“这样上课真带劲!”同行也由衷地称赞这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能让学生当主人的语文课。袁瑢老师给予我的不是一般的教法指导,而是相信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人,进而得到发展的闪光的教育思想。从此,我加大了改革步伐,立足学生,研究教材的同时研究学情,改革教法,使语文教学走上成功之路。
感悟五,养成自觉分析研究的习惯,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研究方针
1985年我在北京中央教育行政学院脱产学习,我曾与著名教授朱作仁、胡克英近距离接触。
朱作仁教授的精彩讲课,我至今难忘。尤其是他讲的语文教学心理学,帮助我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研究和处理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应用于语文教学中研究和揭示学生在掌握语言文字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和心理特点以及与教材、教法的关系。这成为我在语文教学改革中遵循的原则并因此取得教学工作的成效。在以后的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会中能近距离接触朱教授时,我曾向他讨教有关教学方法问题。朱教授指点我:“什么是方法?方法就是事物本身规律的外化,想找到教学方法,就要研究事物的规律。”这也促使我日后养成了自觉分析研究的习惯。
胡克英教授阅读了我的课题研究作文部分的思维训练,先是给予我极大的鼓励,然后启发我探索如何在写作指导中提高学生认识能力。他很欣赏我指导学生写《油炸烟卷》的成功习作的过程。“杜老师的成功指导,最可贵的一点是帮助学生实现认识上的飞跃。你看从嘲笑到赞扬,学生思想的变化是老师的功劳啊!这是语文老师指导学生作文的关键点。”他的一席话令我折服,也为我奠定了以后如何指导学生作文的思想基础。
在学术问题上,胡克英教授在讲课中是这样说的:搞学术允许“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却不能“王麻子刀剪子独此一家”,这使我进一步认识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研究方针。多年来,我在识字教学的研究中,注重领会各种识字流派的识字教学理论,学习各家之长,主张并实践“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融合互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感悟六,没有传统的继承,就谈不上创新
我最崇敬的田本娜教授给予了我更多的、更具体的、细致入微的帮助。她指给我怎样扎扎实实教语文,怎样老老实实去做人。她经常教导我,要走自己的教学之路,要保持自己的教学特色。“求真、求实,关注学生发展是对老师的起码要求。”我曾荣幸地得到田教授为我写的语文教学述评。她肯定我多年来在识字教学中的探索与取得的成果,鼓励我扎实地进行语言训练、创造性地进行电化教学,更激励我坚持教书育人。
我多次聆听田本娜教授的报告,读她的著作。她尊重科学,研究教学理论、教学规律,从不屈从社会上各种“风”,她一贯注重优良传统的发扬、先进教学经验推行。她常说“没有传统的继承就谈不上创新”。她的观点总是那么实实在在,令人折服。她总是鼓励年轻人去实践,她提出的教改策略操作性很强。正如青年教师说的“按田教授的教育思想、语文教学方法去实践,准会获得实效”。
田本娜教授一辈子老老实实做学问,认认真真研究语文教学,她谦虚待人,给我和我们那一代人,以及现在的新一代人在做人上树立了楷模,是我们心中的一面旗帜。
感悟七,要树立忠于教育事业、矢志不渝的信念
1998年我从教四十周年时准备出书,南开区教育局领导建议请斯霞老师为我的《教育教学艺术》一书题词。说实在的,大家也仅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因为斯霞老师已年过八旬。然而,就是一封邀请书写题词的信,斯霞老师那么认真地亲笔写了“献身教育,业绩斐然”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寄给了南开区教育局。大家激动得热泪盈眶,多么让人崇敬的老前辈啊!此书出版后,我去南京参加全国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会议,会后我带着那本书去斯霞老师家看望她老人家。当时她没在家,家人说她天天去学校。我们通了电话后,我赶到她一生未曾离开过的南京师范附小。在通往学校的路口,斯霞老师正迎候我呢!随后她带我在校园走了走,到她办公室坐了坐。那时她已88岁高龄!她对教育的一片赤诚和对同行的浓浓关爱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坚定了我像斯霞老师那样忠于教育、矢志不渝的信念。
特约编辑 刘中林
责任编辑 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