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建筑设计浅析
2012-03-23陈绍平
陈绍平
摘要:
我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来看,人们发现立体空间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人们越来越发现建设地铁交通的必要性。地铁建筑的开发与建设与我国城市化经济与规划性建设有着重要的联系。本文通过有关理论性的资料,和文献资源,对我国地铁建筑和地铁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并结合地铁工程实际的施工体会,对地铁建筑设计进行分析与说明,并针对地铁建车站筑设计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分析。
关键词:;建筑设计; 地铁;立体空间;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21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伴随着交通拥堵,交通立体化的趋势渐渐登上了我国交通的舞台。而地铁的开发与建设,大大的减轻了我国交通拥堵的问题。地铁的开发与建设,是满足我国现代化城市交通需求的公共交通建设之一。地铁设计与建筑比较复杂,涉及的专业性技术较高。所以,在地铁的建筑与施工方面,更是要严格的检测与规范的建筑,建立以人为本,本质以人们舒适、安全为宗旨,确保地铁交通的通畅、便捷、准时和安全。
地铁的建筑特点
我国人口众多,面对日益严重的交通堵塞现象,地铁的建设与利用,大大的解决了我国交通阻塞的严重问题。地铁站多处于热闹繁华的地域,地铁周围的建筑、底层的结构和地下建筑物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使地铁的设计与建筑施工技术难度系数相当大。同时,也增加了地铁建筑安全与风险的难度。而地铁站,也是地铁建筑中最复杂的部分。
地铁站建筑设计中,要根据地铁车站周遭的地理环境,底层的机构和周围地下建筑的位置和对其地铁站的要求与功能进行详细的分析,之后结合各种要素来进行设计。尤其重点要考虑的利与弊的因素,由此来满足在地铁施工建筑是的科学、规范、安全的要求。地铁站建筑应注意的特点:
1..战乱时可作为良好的避难场所,防护性能好;
2.城市用地的合理化节约;
3.地下潮湿性大;
4.火灾发生后扑救过程十分困难;
5.人工采光设计难度大,机械通风耗能高;
6.工程建筑施工复杂;
7.空间结构类同,封闭而狭长。由于是向地下开掘,所以空间闭塞,给人们一种压抑的负面情绪;
8. 站内噪声大。站内空间封闭,声反射强度大,防声音反射设计难度大。
二、地铁车站出入口的设计
1. 地铁车站出入口的特征
地铁车站的内部地下与地面外界连接的建筑物——地铁车站出入口,是进出车站唯一通道。为了方便客流的方便寻找和客流的疏散,地铁车站的出入口,设计以应分散的布置为宜,一个地铁车站通常设有设置4——8个出入口为宜。伴随着地铁开发,地铁网线的不断扩展,地铁车站的出入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逐渐的成为城市的建筑景观,渐渐的成为城市建筑的一部分并对城市环境产生相应的影响。所以,地铁车站出入口的设计除了满足城市景观规划,做到美观、协调外,还应做到疏散乘客,易于识别。
2 地铁车站外观的设计
地铁车站的外观是整个地铁唯一在地上的建筑,所以,地铁的外观要结合周边的建筑风格,和当地的城市环境的特点来设计。建筑设计上要整体把握城市的环境与周围建筑之间的联系,考虑整体城市规划,以整体规划和地铁实际建筑相结合的构思特点。从城市整体规划点出发,与周边建筑相呼应,紧密结合周围的建筑文脉
三、地铁车站的整体布局与主体设计
1.地铁车站的整体建筑布局设计,从布局形式可分为:浅式和深式;浅式地铁车站,由于地铁车站的深度较浅,所以浅式地铁车站会大大节省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如:技术难度减小、土方减少、客流通道上下高度小等特点,给建筑方面带来了经济效益。浅式地铁车站建筑的基础是,地铁的建筑并不在城市的主要道路下, 而地面下也没有城市的各种管线所通过,所以能获得地下铁道线路开发的许可;深式地铁车站,因受地下某些建筑的制约与周边环境的影响,必须鉴于较深的地下,土方增加、客流上下高度的增加和投资的加大,深基坑等各项较难的技术加大。
2. 地铁车站从主体设计,大致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地铁乘客的使用空间,另一部分是车站的技术设备仓库和地铁管理办公用房。地铁乘客的使用空间是地铁直接为乘客提供服务的空间场所,主要有公共区、站厅层、站台层售票处、问讯处、公共区、检票口、小型超市、楼梯、公用电话、直升电梯、自动扶梯和公共卫生间等。地铁站的站厅层,应有足够区域面积作为乘客公共区,来缓冲客流高峰期的集散,应设有足够数量的服务实施与售票设备和人工售票点;管理用房与设备用房是为了确保地铁正常运行和营业只需而设有的库房与办公用房。
四、地铁建筑与施工方法
1.明挖法 如果是深式地铁建筑工程,又处于客流密集的繁华都市市区,地面建筑物过于密集,地下的水位较高,地质条件比较差,主道交通繁忙,没有足够地下空地来满足满足地铁的开掘施工需要,不能采用敞口放坡来基坑时,可采用能围护结构的基坑方式。 2.盖挖法 1.盖挖法施工,是明挖施工方式的一种变化形式,与明挖法的主要区别:是施工顺序不同、方法不。盖挖法是:先盖后挖,即先以结构顶板维持地面通畅或临时路面向下支护的基坑式的施工。
五、地铁建筑的安全与建议
由于地铁建筑的特点:环境封闭,深埋地下,人员密集、流动性大和建筑复杂等特点。所以,通风排烟性能差,人员疏散会受到制约,事故救援难度大,一旦突发事件和事故的的发生,就会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一旦发生事故,还会对我国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为确保乘客生命安全,采取如何应对地铁内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和提醒乘客如何自我保护等措施,所以针对如何处置突发事件,对地铁乘客应告知:
1.对地铁工作人员要加强培训,并经常演习突发事件的應对措施。对乘客可采取宣传教育并提醒。当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时,公安消防干警和外部救援赶到之前,地铁理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要各尽其责、并分工明确、冷静的处理、维持事故现场的秩序;地铁内的乘客,要配合地体工作人员的疏散工作,进量减少由于秩序混乱而造成的额外损失。
2.除要有完善的安全检测系统外,还应充分发挥地铁乘客的监督作用,一旦发现可疑现象,应立刻举报给地铁工作人员。有效防止地铁突发事件的可能性。
3.对于我国地铁治安管理与安全保障,我国的各个城市,应根据各个城市的各自特点,尽快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地铁治安管理和相应法律法规,完善我国各城市的地铁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为确保地铁的建设、安全与管理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4.对于地铁内的突发事件,我国的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安全教育、反恐演习、技术安全设置等措施,做好地铁的安全预防,确保地铁正常的营运与管理。
结束语:
人口众多,交通堵塞是我国当今的热点话题。人们发现立体空间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人们越来越发现建设地铁交通的必要性。而地铁的开发与建设,大大的减轻了我国交通拥堵的问题。所以,在地铁的建筑与施工方面,更是要严格的检测与规范的建筑,建立以人为本,本质以人们舒适、安全为宗旨,确保地铁交通的通畅、便捷、准时和安全。从实践中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必须严格按照我国现有的规范、规定的要求来执行。
参考文献:
[1]布正伟:《自在生成论》,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哈尔滨,1999。
[2]韩冬青:“建筑形态建构方式的比较和探索”,《新建筑》,1994.3。
[3]郑曙:“绿色设计之路——室内设计面向未来的唯一选择”,《建筑创作》,2002.10。
[4]杨子宝:《世界经典捷运建筑》,木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台北,2004。
[5]布正伟:《自在生成论》,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哈尔滨,1999。
[6]韩冬青:“建筑形态建构方式的比较和探索”,《新建筑》,1994.3。
[7]郑曙:“绿色设计之路——室内设计面向未来的唯一选择”,《建筑创作》,2002.10。
[8]杨子宝:《世界经典捷运建筑》,木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台北,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