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
2012-03-23董凌霄
董凌霄
摘要:转换层结构的跨度和承受的竖向荷载均很大,致使转换层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不可避免地高而大。通过多年的施工实践经验,着重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工艺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轉换层;施工
Abstract: the structure of the conversion layers span and the vertical load are big bear, the conversion layers structure component the section size of inevitably high and big. Through the years of construction practice experience, and focuses on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al laye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Keywords: high building; Conversion layers;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施工技术
2.1埋设型钢法支撑
在转换梁中埋设型钢或钢析架,并与模板连为一体承受转换层粱板自重及施工荷载,转换层一次浇捣成型,可节省模板支撑材料,转换梁可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
2.2 叠合浇筑法支模
应用叠合梁原理将转换梁(板)分2次或3次浇筑成型,支撑系统只需考虑承受第一次的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采用三层的支撑完成施工,投人少,施工简便。采用叠浇法进行施工时应对叠和构件进行仔细分析,考虑分层处水平剪力对构件的影响,注意叠合面的处理,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配合,进行一次设计,确保第一次叠浇构件在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承载能力。
2.3 一次性支模浇筑
从转换层底一直撑到底层地面或地下室底板.需要大量模板支撑材料,适用于旋工现场可用的支撑材料较多,且转换层位置较低的情况。优点是一次性浇筑,施工工期上有优势,安全可靠。
2.4 荷载传递法支模
当转换层位置较高时,可以将转换层梁板的自重和施工荷载通过楼面设置的竖向支撑构成的梁下排架体系传递给下面若干个楼层,利用已浇筑楼层分担荷载,但支撑楼板的数量必须通过计算己浇筑楼板的承载力、混凝土强度值等来确定。或者,充分利用转换层支撑柱的传力作用,通过钢牛腿荷载传递法支模,在柱上做钢牛腿,牛腿上支撑钢析架,钢析架再支撑转换层梁,转换层梁大部分荷载传递给框架柱,小部分荷载通过楼面设置竖向支撑传递给下面的楼面,该方法要投人大量的型钢、需预先制作钢析架,安装时间长,施工难度大,工期长且不经济。
2 模板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高层建筑转换层模板工程的施工,第一步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所用材料符合相关的国家建筑工程标准。然后,相关的工程管理与现场施工人员要认真执行下列工作:
①进行模板及支撑系统的配置设计,画出模板排列图。必须对模板支承、排列、施工顺序、拆装方法向班组人员作详细交底。对运到现场的模板及配件应按规定、数量逐次清点及检查,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得使用。
②模板安装按排版图,控制轴线位置及截面尺寸必须正确、模板不得扭曲、拱裂,模板拼缝要紧密。
③梁模板支撑的变形控制,由于大跨度粱模板支撑受力后可能会产生压缩变形而造成混凝十结构变形,为保证梁截面尺寸的准确,在粱底模安装时,必须严格按施工规范起拱。模板安装后,用水平仪检测模板的起拱程度,保证拱度达到要求。
④梁、板的模板安装,为保证大截面粱模板的刚度和强度符合要求,梁下支撑的立杆间距必须按实际受力情况进行计算后确定,并用钢管作好水平拉杆及剪刀撑。此外,梁底的承重木杭必须全部采用经过挑选的完好木杭。梁侧模安装应在梁中部加对拉螺栓,其间距及排距必须经受力计算后确定;再用钢管作侧模的水平杠,做法与剪力墙基本相同。这样才能保证大截面梁的模板安装质量。
⑤模板支撑系统要横平竖直,支撑点必须牢固,扣件及螺栓必须拧紧。浇混凝土前对模板的支撑、螺栓、扣件等紧固件派专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⑥正确留置孔洞、埋件等,在翻样图上自行编号,防止漏放。安装要牢固,经复核无误后方能封闭模板。
⑦每层模板施工完毕后,要进行技术复核工作,达到要求方可浇捣混凝土。
⑧ 针对模板和支撑体系,必须做如下验算:转换层模板及支撑体系的计算、转换层以下结构层的承载力验算、分层浇筑时确定第一次浇筑混凝土高度后验算第一次浇筑混凝土的承载力等。
⑨转换层以下的各层楼板可考虑设置回顶支撑卸荷,上下对齐,在转换层受荷后可将荷载传到下层楼板,使转换层以下的各层楼面能逐层卸荷。全部回顶支撑在转换层的粱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才能拆除。回顶支撑的设置虽然增加了周转材料的使用量,但能使支撑体系更安全。
3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钢筋抽料应严格按施工图及规范的要求计算。柱粱节点处钢筋密集、交错的部位必须先给出钢筋布置图后再严格按规范设置。钢筋下料前必须严格对钢筋抽料表进行复核。超密集部位的钢筋施工,应在施工现场先放样后进行安装,做到合理安排钢筋就位次序。为保证保护层厚度,采用坚硬的花岗岩石板碎块作垫块,间距1.Om,统一垫在箍筋下,在梁骨架就位前放置。由于转换层的梁截面一般较大,钢筋特别密集,钢筋自重很大,所以梁钢筋在梁底模铺设完后进行绑扎,梁底纵筋铺设一排即安放长度同梁宽的拟5钢筋垫铁,垫铁每1.5m设一个,再铺设第二排;上部纵筋先在顶层横杆上铺面层钢筋,再采用中10钢筋制成的“S”型在上排面筋上挂起下层面筋,依次类推,将面筋逐层挂起;主筋铺设完后,套箍筋、放吊筋;由上而下逐根拆除搁架下横杆,同时将下部纵筋与箍筋绑扎固定:放置粱底保护层垫铁(采用解5钢筋头垫铁,每1.5m设一个);最后,穿负筋、腰筋、拉筋,绑扎梁上柱插筋及洞口加强筋。梁的侧模应在钢筋安装完毕并经验收合格后才安装。安装梁柱节点箍筋时,按事先确定的位置和数量,在主筋铺设的同时将柱箍放置在各层主筋之间,待大梁钢筋骨架就位后,按由上而下的顺序将柱箍同柱主筋绑固定,梁柱节点箍筋不得不放、漏放。大直径钢筋的连接,一般采用钢筋机械连接技术。由于荆筋排列密集、交叉,机械连接安装的难度较大,而接头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所以必须严格把好验收关。容易遗漏的角落应仔细检查,发现不合格的立即通知修改。每个接头均须通过验收而避免隐患。转换梁的上下几排钢筋在绑扎就位时要保证其上下对齐形成垂直的钢筋间隙,以利于混凝土浇筑。转换层板筋设直径12钢筋拭撑脚,每1平方设一个。转换层主、次梁的上层承重结构的柱、薄壁柱或剪力墙等,其结构钢筋必须插入转换层的梁、柱内,并与粱、柱内的钢筋焊牢固定,且在距楼面50mm处设置二道箍筋,以确保上部结构钢筋位置正确。
4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转换层结构的混凝土工程,着重要注意大体积混凝土的浇捣组织、钢筋密集部位混凝土的浇捣方法。转换层的梁、柱钢筋分布密集,且为大体积混凝土对混凝土的施工要求特别高,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便于高密度钢筋混凝土的浇捣,同时控制混凝土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在混凝土配比中可掺16~18%的粉煤灰。而且,最好使用细石混凝土(细石含泥量控制在1%以下),并选用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中砂,严格控制好搅拌时间,每槽混凝土搅拌时间保证不少于905,以降低浇捣的难度,使砖的施工质量有保证。对于混凝土柱的浇捣,由于转换层结构均为大截面梁,其面筋一般应锚入柱内至粱底以下,所以梁底以下的柱混凝土不能一次性浇捣至梁底,必须分二次:第一次在梁钢筋未安装前浇捣至梁底以下的梁面筋锚入深度的位置;第二次浇捣应在梁钢筋验收完毕且第一次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浇捣,浇捣高度至梁底平。由于梁底钢筋分布密集,在柱头中心位置会形成密集的钢筋网,所以,第二次浇捣难度较大,必须在粱侧模板和柱头模板安装前进行浇捣,浇捣方法从柱头四角侧面钢筋较疏的位置下料和振捣。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浇捣质量,第二次浇捣柱混凝土必须采用细石混凝土,这样才可大大减少混凝土的振捣难度,保证混凝土的密实 混凝土施工顺序:混凝土一般采用输送泵和塔吊运送平行后退浇筑,由于混凝土具有流动性,当插入振动器后,混凝土可斜向流淌2~3m,可采用“斜面分层、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程序浇捣。每斜面层浇筑厚度严格控制在500cm以内,且应确保砖均匀上升,避免过大高差。这种自然流淌形成斜坡的浇筑方法,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从而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沁水处理。斜面分层混凝土接合时间间隔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以免出现施工冷缝。
混凝土的泌水处理:混凝土入模分层浇振捣后,由于水泥的析水和骨料的沉降,其表面聚集一层游离水(浮浆层)。这层泌水对混凝士的危害极大,会使混凝土表面产生大量浮浆,损害各层之间的粘结力,造面混凝土强度不匀,并极易出现沉降缝和塑性裂缝。故装模时在板端头一侧后部设排水口,使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按下流至楼面容器内 粱柱节点处钢筋密集部位的混凝土浇由于梁柱节点处钢筋密集,必须采用直径35mm的振动棒插入振捣,个别地方35mm振动棒都不能使用时,采用钢钎人工插捣。振捣时应快插慢拔,振点均匀排列有序,不漏振。振捣至表面水平不再明显下降,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由于小直径的振动棒的振动力度较小,还必须采用附着式的振动器在模板外侧振捣,确保这里混凝土密实度,保证浇捣质量。
结束语
总之,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是上下楼层结构体系的重要连接点,在整个高层建筑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尽可能征得工程各参与方的协助,实践证明,在转换层施工中,只有做好模板支撑体系,钢筋的定位,大体积混凝土等施工措施,才能确保建筑施工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