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植物造景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2012-03-23董晓娇武修航刘洋
董晓娇 武修航 刘洋
中图分类号: X50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人们把自然界中具有美感的物象称之为“景”或风景、景致。这种物象不仅仅是某种单一要素的表象,而是在空间环境中多种要素的共同表象,它们有主次之分,相辅相成的体现出景观效果,而园林绿化即植物造景正是园林景观的基础所在。
★ 植物造景的概念
传统的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它强调传统的艺术手法与现代精神结合,创造出符合植物生态要求,环境优美,景色迷人,健康卫生的植物空间,满足游人的游赏要求。
中国园林善于应用植物题材,表达造园意境,或以花木为作为造景主题,创造景点,或建设主题花园。我国古典园林中,以植物为主景观赏的实例很多,如圆明园中:杏花春馆、柳浪闻莺、曲院风荷等等;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拙政园中更有枇杷园(金果园)、海棠春坞、远香堂、玉兰堂、听雨轩等以枇杷、荷花、玉兰、海棠、柳树、竹子、梧桐等植物为素材,创造植物景观。中国现代景观设计中,也沿袭古典园林中传统手法,创造植物主题景点。另外我国也根据各地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建立了各种植物专类园,如月季园、牡丹园、竹类园、香花园、岩生植物园、中草药园等,这些无不成为游客参观、游览的要点。在吉林市江北公园景观设计实践中,我们就创造了由植物名称命名的景观空间,例如专类观赏园—芍药园、太阳花园、丁香园、桃花“源”,再入荷花坞、芦苇塘等,这些由植物营造的景观可单独成景、引人入胜、烘托气氛、让人不能不流连忘返。
★ 植物造景与其他园林要素的关系
园林植物不仅可以独立的作为景观表现,同时,还可与建筑、山水、道路以及园林小品等组合成景,起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一、园林植物对建筑物的柔化作用
园林植物对建筑物会产生很大影响,配植得体,可相互因借,体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而使景点变得更加完美。
建筑物的形体多是生硬的几何线条,植物的形体和质地,与建筑物相比显得柔和而且多变,因此在建筑物周围种植植物以后,会使这部分空间和谐而有生气,变得更富生机和活力。
二、园林植物对山水的衬托作用
山水虽然是自然式园林的骨架,还需有植物装点陪衬。“山因水活,石因树灵”。植物与山石相配一般选用姿态优美的树木,可乔木、灌木错落搭配,体现山石和花木的姿态美。植物与水体结合,才能显示出水体的灵性,使规则的几何形水池活泼生动起来。例如:在吉林江北公园湖面上我们改造出一片适宜荷花生长的区域栽植荷花,则形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优美意境,再在水岸边做桃树与柳树的搭配,可在春天形成“桃红柳绿”的特色景观,在堤岸缓坡处栽植宿根福禄考、八宝景天、马蔺等地被植物搭配东北连翘、四季锦带、紫丁香等结合常绿植物便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由近及远、由高及低的向水边推进,让人对水的亲近感倍增。
三、园林植物与园路组合成景
光秃的路面两旁如无树木、草皮或其他地被植物覆盖,不但生硬呆板,而且直接影响到行人的情绪。地被植物与低矮灌木搭配远处的高达乔木栽于曲折道路两侧分隔空间,可达到“曲径通幽”的意境,也可達到“草路幽香不动尘”的环境效果,如设计一条浅草铺装的小路,便形成软与硬的结合、让人分辨不出是草从石逢中长出来还是石板压在了草地上,这样的环境怎能不给人舒适、惬意的感受。
四、园林植物对园林小品的强调作用
现代园林中往往以常绿树作为雕塑、喷泉等园林小品的背景,通过色彩、质感、形态等方面的对比和呼应来强调园林小品所处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如在儿童活动区的游乐设施—“蜘蛛网”后栽植大量乔木作为背景,即可对于此攀爬玩耍的儿童形成一种有安全感的心理暗示,也成为整个儿童活动区的背景,
★ 植物造景的优点
现实生活的实践表明,植物造景能产生其他造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效果,在大连地区如以金叶女贞与小叶黄杨组合集栽,再以几丛紫叶小檗和几株红枫点缀,经过修剪形成波浪形植物景观,以其鲜明的色彩特征和各异的形态成为人们参观的热点;如在大连以北吉林等地区则可用金叶莸、小叶丁香、水蜡、紫叶稠李、茶条槭等结合也可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
★ 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植物造景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有的甚至已成为植物造景发展的障碍,主要表现为在绿量问题上存在着两个极端:
一、 “大草坪”泛滥
简洁的草坪是丰富的园林植物的基调,园林中如果没有草坪就犹如一张只画了主调没有画基调的没有完工的图画,相反,如果只有草坪而没有其他,则如同只是铺开的底色而没有内容的画布。目前的植物造景,特别是城市广场绿化中,比比皆是千篇一律的大草坪绿化模式,以求得“开敞景观”“热带风光”等效果。在江北公园现状中就存在“大草坪”现象,有不止一处大至千平米的场地中除了草坪再无其他,这样的栽植方式不但不能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无法实现夏季庇荫的作用,更为养护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二、乔木+灌木+草坪(地被)模式的滥用
园林建设讲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植物造景同样如此。只有因地制宜,因“园”制宜,结合绿地使用性质、面积大小和环境条件等进行综合考虑,在此基础上建设的绿量才与景观质量成正比。一味地将自然植物群落中的乔木+灌木+草坪(地被)的结构进行搭配,不综合考虑园地大小、土壤肥沃程度、交通安全和视觉安全等而滥用,其结果往往是超过植物承受的环境负荷量而造成大量植物死亡,甚至成为病虫滋生的场所,或犯罪猖獗的地方(因植物阻碍视线而使得场地不能得到周围游人的监视)。如果说大草坪的流行是缺少对绿量重视的极端,那么,乔木+灌木+草坪(地被)的模式则是在缺乏对绿量含义真正理解的情况下片面、过分地强调绿化量值的极端,不得不说这真的是过犹不及。
综上所述,园林植物景观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都应根据设计的总体空间布局,设计的原则以及苗木的情况来确定总体构思,巧妙、合理的运用园林草坪、花卉、树木以及水生植物、攀缘植物等在园林中创造出丰富的、自然的、生态的、积极的以人为本的植物景观效果,在植物景观的营造过程中需要我们30%图纸设计+30%现场设计+40%施工协调+设计师100%的热情投入方能创造出精品,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有资格成为一个优秀的植物景观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