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广场建成环境意义的研究

2012-03-23蔡学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广场图书馆影响因素

蔡学文

摘要: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一直是建筑设计的重点之一,如何设计出合理优秀的总平面(场地),是一个好的设计的起点。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室内外空间的联系,流线的安排,出入口的位置,这些无一不不是广场设计的重点。作为环境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广场设计可以很好地反映出环境设计的各个基本点而摒弃其它不定性的、琐碎的因素。

關键词: 环境;影响因素;广场;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ildings and environment has been one of the focal point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how to design the reasonable good the total plane (site), is a good starting point of the desig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uilding and city, indoor and outdoor space relation, streamline the arrangement, the position of the gateway, these are all not square design key point. As environment design the important one link in, square design can well reflect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of each basic points and abandon the other not qualitative, trivial, factors.

Keywords: environment; Influencing factors; Square; library

1.广场建成环境研究的影响因素。环境和文化都从属于起着模板作用的图式,设计环境时,有四种因素被组织起来,形成复杂的相互关系:

1.1空间(从规划到家具设计都可以看作为不同目的和按不同原则形成的空间组织,既反映了做这种组织的人的活动、价值观及意图,也反映了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之间的和谐);

1.2时间(环境也是时间的,因此也能看作时间组织,反映并影响在时间中发生的行为);

1.3交流(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言语或非言语的沟通。环境反映交流,又影响交流,它和交流都有文化上的可变性:人际交往的性质、强度、频率和方向都在变化,与交流相适应的场面也在变化);

1.4意义(意义指从环境到事物的非言语表达。笔者认为,空间组织是比形状更为基本的环境属性,而形状作为意义组织的一个重要方面,给环境以具体表现和其他特征的素材);

1.5由此可见,对于广场建成环境的研究我们应该从细化和具体化上述各点的方向着手进行。

2.这里所说的“广场”的定义。在此,有必要先阐明这里所讲的“广场”的定义。

2.1广州市内冠以“广场”二字名称的不下三十几个(处),但观察其构成,则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所谓的“广场”其实都只是一栋高大的建筑,内有多间商铺,充其量只能够被称为“商厦”或“大厦”,如有名的天河城广场、宏城广场、东峻广场、时代广场、荔湾广场等;许多建筑动辄就以“广场”命名,“广场”已成为一个滥化的概念,与有些住宅动辄就以“花园”、“山庄”命名一样,被一些有识之士称为地名的“浮夸症”。也有的虽然冠以“饮食广场”、“娱乐广场”的名称,但与广场的内涵已是相去甚远了。

2.2真正意义上的广场,应具备休闲、娱乐、集会的功能。如火车站前广场和东站广场,虽然是一开阔的空地,但主要是为集疏人流而用,休闲、娱乐、集会的功能很弱。中华广场前虽然也有一小块绿地,但规模太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2.3文章里所要研究的“广场”,实际上指的是建筑物的前广场。可以理解为联系室内外空间,组织出入口用的建筑物与城市间的,有一定规模的,经过有意识处理的,集中表现某一主要功能的,共享的空间。

3.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

3.1粗略来说,宾馆类建筑,办公类建筑,如参观的花园酒店,科讯大厦,其前广场主要的功能在于流线的组织。就以花园酒店为例,广场设计成圆弧形更有力于交通的组织。而博览类的建筑,前广场则更具有欣赏性。如广东省美术馆,以退台式的方式,突出层次。配以装饰构件(休息用的大石块,雕塑,以及因当期展览需要而临时布置的半固定构件),既能使人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动态感,同时又能领略到广场的立体景观。使前广场的功能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表层,而深化到文化层面。有些广场,可以说是纯粹从精神层面进行设计的。比如说纪念性的建筑,如中山纪念堂,或者是有意使之成为具有标志性建筑的前广场。有些广场的则是主要体现出休闲娱乐方面要求的,比如某些城市广场,居住区或校园里面的小型广场等等。

3.2由此可见,不同的建筑主体必定有着性质不同的前广场。即便是同样性质的建筑主体,也会因为具体情况的不同,而在设计前广场是有所侧重。所以在观察和分析广场时,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比分析不同建筑主体的广场有什么不同,相同性质的建筑处于不同环境中又有什么不同等。

3.3实际上,几乎所有大型的公共的建筑物前都存在广场空间。这不仅是因为建筑功能本身的需要,也是出于建筑环境以及审美的需要。当然,更深入的来说,这同时是建筑所要表现的建成环境高层次意义所不可或缺的方面。

4.选择以图书馆为建筑主体的广场:

之所以选择以图书馆为具体实例来研究,是基于考虑到广场处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更利于考察。选择特殊的物质空间、精神空间、文化空间进行研究,令观察更加直接,结果更鲜明,正如在物理学实验中,往往从一些特殊定义的理想模型进行分析、假定和实验。其次是图书馆的使用人群性质单纯。在研究不同个体对环境的态度时,个体便是自变量,自变量少、阈值小,研究结果才更加鲜明和有针对性。

5.广州大学图书馆与广州市图书馆:

5.1广州大学的图书馆是广州大学的标志性建筑,所以虽然普通意义上教学场所环境中的广场应以营造一个幽静典雅的环境为首要目的,但广州大学图书馆前广场却是气派庄重。形式:中轴线对称和高度规整的平面布局,迫使人们的视觉体验集中到位于中轴线一端并被抬高了的主体建筑上。主体建筑虽然未作对称处理,但却强调水平感觉(梯级的处理和建筑体量的处理),使场地整体性加强。左手边的钟楼是构图中唯一的垂直构件,以其独特姿态维持着场地那微妙的平衡。也为原本沉闷的广场添加了一丝活力。钟楼担当着转换视线的角色。在学校正门或远处负责吸引视线的任务,直到人们步向广场的正中,自然而然的把视点转移到横向的建筑物上。强调进深感的处理,是大型广场常用的手法,它有利于突出建筑物的地位。在构图方面,可以说,广州大学图书馆前广场的处理还算是成功的。

5.2但是,广场绿化和半固定因素上的处理,笔者认为设计上有明显的不足。广场被两排椰子树分成三部分,虽然比例上左右两侧比中间道路的宽度小得多,但走在上面却没有明显不同的感觉。这是广场中绿化布置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的结果。除此之外,广场不见什么绿化,因此感觉上欠缺人情味。设计者似乎想以水作为广场的亮点之一,希望能使人产生水上图书馆的感觉,但由于实际操作上的问题,并未成功。广场上的路灯设计上也不见特色,感觉上像随便放置在上面的。硬质方格地板交接处的布置了装饰灯,夜晚上看如同星星十分好看,但却因处理得过于生硬,如同硬搬上去一样,使人感觉与图书馆格格不入。

5.3笔者认为,广州大学图书馆前广场,更多地是作为一个标志性广场而不是一个图书馆广场存在。空间的处理方法和气氛的营造都过于强调庄严而缺乏人情味。相比之下,同样注重轴线对称强调进深布局的图书管广场——广州图书馆前广场,却与广州大学图书馆前广场有着不同的塑造重点。

5.4无论是空间还是尺度上,广州图书馆前广场都比广州大学图书馆前广场要小一些。如果说相似之处,两者还是有很多雷同的地方。比方说两者都是长方形的广场,都是用绿化分割广场形成三部分,都有者醒目的垂直构件,后者是钟楼,前者是雕像。但所營造出来的空间却大不相同。

5.5虽然同样是可以强调建筑主体的对称性广场,但广州图书馆却是作了消弱而非加强的处理。建筑主体没有水平铺开,而是金字塔形,强调向上感。草坪,雕像,建筑的视觉第进关系构成了平衡性很强却不呆板的构图。使人感觉空间的层次感非常丰富。三段分的广场中间是绿化,两边是行人道。这便使人不能直接正向建筑步行,以此大大消弱了广场带给建筑的庄严对称感,使人觉得整个广场以及建筑更亲切和层次丰富。

5.6广州图书馆前广场在广场绿化和半固定因素上的处理上明显比广州大学图书馆强得多。树木栽种十分合理,雕像,围栏,座椅排放位子合理。正如《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中所述,“家具窗帘,陈设布置、花木,沿街设备,广告牌示,橱窗、花园布局这些半固定特征因素的决定往往是使用者最为关注的”,广场使用中的半固定特征因素对于广场空间气氛得营造是有着非常积极得作用得。

5.7虽然在空间本质得处理上,广州图书馆广场有明显不足之处,比如说广场空间的过渡做得不尽人意,但由于其它方面的弥补,笔者认为广州图书馆前广场的设计还是十分优秀的。

6.《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一书曾经提到过用用环境——行为研究的方法探讨建成环境的意义。由于建筑环境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建筑中场所的情景及场所中活动的人们与人们的活动才是建筑建成环境最更本的表现。那么我们这里也不妨用这种方法简单研究一下两个图书馆前广场的差别。

广州图书馆广场空间是兼具了私密性和公共性。由于广州图书馆广场绿化场地多,所以无论是早上和晚上都多时会看到有人在那里读书读报,游玩散步。但这却是在广州大学的图书管前广场中看不到的。广州大学图书馆前广场的尺度过大,容易造成不安定感,兼且绿化率低,夏热冬寒,故以平时少见有人在广场上走动,更别说是停留了。如此,广场的使用率非常的低。

7.结语:

广场的设计是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的重要活动空间,同时也反映着这个建筑甚至是这个区域特有的景观风貌和文化内涵。作为环境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建筑师应予以重视。

猜你喜欢

广场图书馆影响因素
广场
新华广场记忆
图书馆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去图书馆
广场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