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空间的地域文化特征
2012-03-23陶立
[摘要] 城市空间, 可理解为城市中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空间,包括城市中的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城市公园、城市街道等等。本文尝试通过对城市空间地域特色的原因和本质,结合国内外多个地方的特色城市空间浅谈其地域文化的特征。
[关键词]城市;城市公共空间;地域特色;
[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d the reason and nature of the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space, to combine more than one place on its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嬀Key words: urban; urban public space; geographical features
中图分类号:[K90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城市空间
城市设计,究其实质,是城市建筑物之间的城市空间设计。空即为虚,而城市空间却实实在在地体现着城市,它是城市架构的外在形式。城市公共空间指人工因素占主导地位的城市开放空间,是建筑物之间的、公众可以任意达到的、外部空间环境形式的总和。从早期的街道、集市和码头到后来的社区花园、广场、公园、步行街,到如今城市开放空间系统都属于此范畴。
公众“可望、可游、可行、可憩”的城市公共空间最能展现一个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社会形态的符号,同时也成为识别城市文化的符码和特定地域人群的身份证。
1 城市空间的特征
王建国在其著作《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中,归纳出城市空间的四方面特性:①开放性,即非封闭性;②可达性,意即人们可以方便进入达到的;③大众性,意即其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非少数人所享用;④功能性,供人们休憩和日常使用,而并非仅仅供观赏之用。究其四方面特征来看,公共性是城市外部空间的内在本质特征。
2城市空间的作用
(1)提供活动场所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主要的行为方式,并通过一定的渠道表达社会情感。公共空间正是为人们提供了交流、活动的场所,且为其主要功能之一。在城市中,我们能见到街头绿地中休憩的人们,城市广场里各种各样的群众活动,绿林里散步的身影,公园里人们的聚会等等。
(2)有机组织城市空间和人的行为构成
城市景观通过对公共空间的有机组织,为市民提供行走、驻足、停留、休憩、观赏等行为支持,对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城市公共空间有机组织建设,是从物质层面上对人的行为的支持,同时也是城市空间有序组织必不可少的环节。城市景观正是城市公共空间有机组织建设的。
二 特色的公共空间的塑造方式
1 传统文脉的传承
塑造特色的公共空间要充分运用地域本身的特点与优势,特别是一些有着文化底蕴的城市, 对其公共空间的塑造要注意历史文脉的传承。
2 空间形态的序列
特色的开放空间的塑造可以从整体的布局上来营造, 最典型的例如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当其它的广场都以方形或是圆形来布局时, 圣马可广场以它独特的梯形平面赢得了世界赞赏的目光。同样中国北京中轴线式的天安门广场也是世界闻名的, 对称的空间布局与轴线的序列关系塑造了庄严肃穆的气氛, 给来这里参观的各地游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城市文化识别与地域特色
凯文·林奇认为所谓:”疏离的城市,归根结底是一个偌大的空间,人处在其中,无法在脑海里为自己定位,识别自我”。这里的城市与空间都是指城市的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反映了城市文化的内涵。一个城市的地方特色由其“场所”特质和“非场所”特质所决定和体现。狭义地说来,地方特色就是“一个地方特定的场所感”,反映到物质形态上,就是在深层次结构上对形式和内容相似的公共空间的识别与解读。
1国内外城市公共空间的地域性特征
在西方,宗教对于社会的影响极其深远,它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形态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甚至起到过决定性作用。今天许多欧洲城市公共空间形态还保持着中世纪的格局。
例如意大利的很多城市有着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广场,许多广场的铺地一直延伸到周边建筑的墙根,广场周边建筑有着高大的柱廊,广场上甚至没有花草和树木,却有很多艺术价值极高的城市雕塑和喷水池。街道和广场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只是为了交通。
在我国,古代都城和重要城市公共空间的格局基本以反映皇权统治和宗法制度为特征,即通过政治、宗教等控制手段所形成的封闭、规整的空间形态。然而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成是与其自然环境、区位条件及人文历史相关的,因而不同城市的公共空间也一定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时应当研究这个城市的历史和环境条件,依据它的脉络进行创作,而不可简单地去“拷贝”。
2例举我国各地的文化与地域性影响
例1:上海的石库门住宅
上海历史悠久,同时又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最繁华的大都市,其城市空间的塑造是非常有地域特色的,浦东浦西作为两个板块,展开了新城市空间的比赛。但是,在上海的发展过程中,最具体色的还是其发展史及其近现代老建筑。其中,石库门住宅作为上海的特色之一,被保留,改造和开发。以上海新天地为典例:“上海一大会址的保护要求+中心区地价+1600的国际大都市的市场支撑=不可复制的作为时尚地标的上海新天地“。这是一种在历史情境中镶入当代性的努力。一种追求形神兼备的多样性改造旧建筑的努力。同时创造触觉味觉听觉同时逾越的人性化空间的努力。
例2:南方沿海城市 ——城中村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与计划经济时代城乡二元体制之间的矛盾,直接催生了最初中国南方沿海城市的城中村,城中村以自下而上的适用原则并行于自上而下的落后机制,以内爆的方式制造出农村机制与城市化进程相结合的自发奇观。
城中村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它的空间特征,所有在近20年之间形成的城中村,都是由密不透风的村民私宅组成的建筑集群。二是指它的社会组织特征,由于解放后长期奉行的城乡二元化体制,在乡村实行的宅基地政策到了城市化阶段反而成了村民们追求经济利益的唯一途径。
例3:重庆的山水城市特色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形较复杂, 起伏很大,山地特征明显,故而又被称为“山城” 。与此同时,两江交汇,“四山”携“两江”的城市风貌,注定了重庆这座城市的独特山水特色。在设计它的城市公共空间时, 不能仅仅为了强调形态或是构图, 一味铲平或开挖,而应该充分的利用这些起伏的高差变化,将山城的特色表现出来,让人们在这些公共空间活动时能感觉到所在的是山城重庆。同时,重庆还有着“桥都”的美誉,两江环抱,山水相辉,山水作为重庆至关重要的城市空间要素,充分体现了城市的自然人文情怀,赋予了城市的公共空间基底,在城市的大空间要素下进行公共空间的特色营造,最能体现城市空间的地域性特征。
城市中的这些空间正是因为有了某种共同的性格特征而易于被人识别而又印象深刻,是一个城市文化特征最清晰可辨的要素,反映了人们内心对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体验。
结语
我國的城市特色在当今的持续发展中已日渐单一,城市公共空间也趋于雷同,导致人的定向感和归属感减弱以至于消失。因此,我们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改造中应尊重和发掘地域信息,创造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空间场所,体现城市的文化特征与地域属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文化多样化的今天,使公众对所在的城市产生归属感与认同感。
参考文献
[1]王鹏.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3](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4]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陶立,就职于重庆市设计院,建筑专业负责人,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等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