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嫁入”中国应享国民待遇
2012-03-22
王 永
最近,公车采购向自主品牌倾斜的消息令本土汽车企业很是振奋。不过,如何界定自主品牌,却众说纷纭。例如,按照当前的国家政策,由本土汽车企业吉利并购获得的沃尔沃并不能算做中国品牌。我认为,看待自主品牌不妨眼界再开阔一些,品牌不问出处,只要是中国人完全控股、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就应该视为自主品牌。
因此,从吉利以100%股权收购沃尔沃开始,沃尔沃就已经算是加入中国“国籍”。如今,一年半过去了,沃尔沃的身份还没有被“摆正”,要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自主。自主,就是指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沃尔沃被吉利收购100%的股权,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完全由中国人做主,当然是自主品牌,属于被中国企业收购但总部仍然设在瑞典的中国品牌。
有人说,自主品牌应该强调原创性。但是,在我看来,自主品牌更应该是自有品牌,而不一定是自创品牌。品牌的归属分两个方面:第一是“血缘归属”,第二是“产权归属”,前者是情感关系,后者是法律关系。
这些年来,“嫁入”中国企业的洋品牌并不少,联想旗下的“ThinkPad”系列,TCL旗下的“THOMSON”等等,这种现象给我们传统的自主品牌观念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曾经财大气粗的洋品牌到底算不算中国的品牌?在“血缘归属”上,这些品牌展现的风格是异国的,其核心理念也多是在美国、欧洲形成的,所以我们承认它们在“血缘归属”上讲是外国品牌。但是,在品牌的“管辖归属”上,它完全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品牌,是遵循收购方中国企业的意志、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服务的。反过来说,去年徐福记、小肥羊先后遭外资收购,尽管这两个品牌在“血缘归属”上依然属于中国,其品牌形象、品牌理念、传播方式、主要市场也都是中国的,但从品牌“管辖归属”上,它们服务于外企的利润要求,已经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外品牌!同样的道理,对于已经取得了中国“国籍”的沃尔沃等品牌来说,为什么它们无权享受与自主品牌同等的权利呢?
今天,中国正在积极倡导并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不过,有关部门的“错觉”,会使这些洋品牌成为没有官方机构认可的“悬空”品牌,既在国际上处境孤单,又在国内身份尴尬,显然与企业收购的初衷相悖。如果在“走出去”过程中,中国企业锐意收购得来的品牌总是面临这样的尴尬和无奈,势必会给这些踌躇满志要“走出去”大干一番的中国企业浇一盆冷水。
当前,中国自主品牌在竞争力上与国外大品牌还有不少差距,在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还必须要突破国外大品牌的包围。因此,收购有价值的洋品牌实属不易,极大地增强了中国自主品牌的信心,对于具有榜样作用的品牌收购案例,我们要更加呵护和珍惜。为此,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完善各项政策和法律条文,让“嫁入”中国的洋品牌获得属于它们的国民待遇,为自主品牌走出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杜绝类似的尴尬再次出现。▲(作者是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