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和B超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价值的比较
2012-03-22孟令娜
孟令娜
子宫内膜息肉(EMP)可引起不规则阴道流血、不孕,近年发病率增加,有资料表明:35岁以下EMP的发病率约3%,35岁及以上为23%,绝经后妇女为31%,高峰年龄在50岁[1]。许多妇女就诊的症状是不规则阴道流血、不孕,也有无任何症状,仅体检时才发现。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12月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52例,比较阴道B超、宫腔镜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中的应用。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10年7月~2011年12月我院B超及宫腔镜诊治的子宫内膜息肉152例。患者年龄20~52岁,首先行常规妇科检查,排除宫颈其他疾病,再行阴道B超排除宫颈管和宫腔疾病,最后行宫腔镜检查,并经术后送检病理得以证实。
2.仪器与材料:采用美国ATL-3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3.5 MHz凸阵探头。宫腔镜用美国stryker硬管宫腔镜检查,277.8 mmol/L葡萄糖用做膨宫液。
3.方法:患者均不须憋尿,取膀胱截石位,腔内探头表面放置耦合剂后套装避孕套,排空气泡,探头插入阴道内达穹窿部位,启动探头进行探查;宫腔镜采用美国stryker硬管宫腔镜,使用5%葡萄糖溶液作为膨宫介质,以2%利多卡因作宫颈旁浸润麻醉,膨宫压力为80~11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月经干净后3~7 d,月经紊乱者尽量在阴道出血量少时进行,按宫腔镜常规操作,从宫颈管开始,全面观察宫颈管、宫腔双侧宫角,输卵管开口,镜下定位及确定手术方式,在宫腔镜监视下摘除内膜息肉,并宫腔镜检查明确息肉全部摘除,摘除组织均送病检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
4.统计方法:四格表的 χ2检验;进行灵敏度比较。
结 果
1.B超检查阳性者116例,经宫腔镜检查均为阳性;B超检查阴性者36例中,经宫腔镜检查36例为阳性。
B超、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比较
2.数据分析:χ2检验,宫腔镜检与B超两者比较 χ2=36,P <0.01,B 超和宫腔镜检查结果是有差异的。进一步用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予以验证得出B超检查的灵敏度76.3%(116/152);宫腔镜检查的灵敏度100%(152/152)。宫腔镜的灵敏度高于B超。
讨 论
阴道超声方便、快速、无创,是诊断宫腔内病变首选的、最常用的检查手段。EMP在超声上呈舌形或椭圆形,无被膜,蒂部与子宫内膜连续、界限欠清,一般呈强回声结节,内见小回声区,子宫内膜常偏厚。由于息肉小于1 cm时也不易识别,B超灵敏度低于宫腔镜,但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可提示医生是否有必要行进一步的检查。
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中应用广泛。宫腔镜下EMP为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息肉,呈指状、舌状或乳头状,多位于宫底部,质地柔软,色鲜红,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相似,多数有蒂,细而长,可随膨宫液而飘动,表面有时可见纤细的血管网。多年的研究支持宫腔镜诊断EMP的准确率较其它任何一种检查手段高。宫腔镜具有超声不可比拟的优点是直观准确,同时能了解息肉周围内膜,能在直视下活检,诊治兼顾,已成为EMP确切可靠的诊断手段。
临床EMP以单发性为主,据报道单发性息肉在绝经前妇女中占85%,绝经后妇女占74%;息肉的平均直径0.5~2 cm,上述特点使息肉更适合宫腔镜下切除。宫腔镜下息肉摘除的手术方式有两种:宫腔镜定位后摘除息肉或宫腔镜直视下切除息肉(TCRP)。宫腔镜直视下切除息肉定位准确、手术范围局限、效果确切,不易穿孔(0.89%)、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保留了脏器功能,术后并发症低,尤其能切除位于子宫内膜基底层的息肉根部,明显降低复发率,再次手术可能性小,其优越性是其它手术方式所不能代替的,因此TCRP逐渐成为EMP首选的手术方式。
1 Garuti G,Sambruni I,Colonnelli M,et al.Accuracy of hysteroscopy in predicting histopathology of endometrium in 1500 women.J Am Assoc Gynecol Laparosc.2001;8(2):207-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