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地震》网络传播趋势分析*

2012-03-21

地震科学进展 2012年1期
关键词:浏览量载文科技期刊

吴 琼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

《中国地震》网络传播趋势分析*

吴 琼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

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平台提供的浏览量、下载量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中国地震》的网络传播趋势。结果显示,国内特大地震事件加快了文献的网络传播速度,大学图书馆是下载浏览《中国地震》的主要单位,《中国地震》的网络读者绝大多数来自中国大陆,地质学是网络读者最关注的学科,超过54%的载文被浏览或下载10次以上,地震预测预警、川滇地区强震活动性等方面的论文受关注度最高。

《中国地震》;网络传播;下载量;浏览量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基于互联网的网络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读者利用期刊文献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由阅读纸质原刊转向以网络浏览、下载为主要途径[1]。传统的科技期刊一般都有固定的读者群,他们从事的专业和刊物的内容基本一致或相近,并且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期刊信息的传播也往往局限于一定的范围。网络媒体的受众是所有能够上网的人群,不受地域限制,人们可以很方便地从网上检索、获取信息,实现全球信息资源的共享[2]。学术性科技期刊应发挥自身的优势,突破科技期刊以往狭窄的传播面和传播群的局限,构建网络时代的科技期刊传播系统,最大化地增加覆盖面,提高文献的利用价值,为更多的读者提供方便[1]。为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地震》的网络传播状况,本文对该刊近年来的总的下载量和浏览量,以及不同单位、不同地域、不同学科的下载量、浏览量进行了分析,对国内外下载量、浏览量进行区段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办好刊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结果

本文采用的资料:2005年1月到2009年1月《中国地震》网络传播趋势统计,不同单位、不同地域、不同学科的下载量、浏览量,1985年创刊以来至2009年第1期共1 374篇载文的国内外浏览量、下载量区段分析资料,均来自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平台①http:∥cpas.cnki.net/index.aspx?sid=5ef3ee92-4b3d-4ad7-9583-ae000b9a6700。

1.1 网络传播趋势统计结果

2005年1月到2009年1月《中国地震》网络传播趋势统计结果见图1。由图1可见,《中国地震》浏览量自2005年10月起呈缓慢波动的增加趋势,但均低于1700次/月,2008年5月突现较高峰值,达4839次/月,至7月回落到此前的浏览量水平。下载量的变化趋势与浏览量基本一致,2008年5月的下载量达3490次,远远高于该月前后的水平。

图1 网络传播趋势统计

1.2 读者所属单位分布分析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平台显示,2005年1月到2009年1月下载浏览过《中国地震》的单位分布较广,共计780家,前20位的统计结果见表1。其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馆无论是下载量还是浏览量均远高于其他单位,前20位中有18家为大学图书馆。

表1 读者所属单位分布(以下载量大小排序)

1.3 读者地域分布分析

2005年1月到2009年1月全球31 663次下载、38908次浏览的地域分布情况见表2和表3。亚洲无论是下载量还是浏览量均远高于其他各洲,北美洲稍高于非洲、欧洲和南美洲。亚洲共有9个国家及地区的读者下载或浏览过《中国地震》,其中中国内地的下载、浏览比例均占有绝对优势,其次是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但其比例均小于0.5%,其他国家及地区仅有个位数的下载量或浏览量。北美洲美国的下载量、浏览量远远高于加拿大。

表2 各地域下载量、浏览量统计表(按下载量大小排序)

表3 亚洲、北美洲下载量、浏览量统计表(按下载量大小排序)

1.4 被访文献所属学科分析

表4显示了各学科下载量、浏览量的统计结果。在全部31 663次下载、38 908次浏览中,属于基础科学的文献下载及浏览比例均最高,属于工程科技Ⅱ辑的次之,但比例小得多,其他几类学科的比例更低。基础科学中地质学文献的下载量、浏览量占绝对优势,地球物理学次之,但整体比例不高,仅约为2%,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海洋学、物理学、天文学比例都极低。

1.5 文献访问数量分区段分布分析

2005年1月到2009年1月《中国地震》1374篇文献国内外下载量、浏览量分区段分布见表5和表6。下载量、浏览量前10位的文献见表7。在国内被下载或浏览过1~50次的文献占较高比例,两者均超过83%,其次是下载或浏览过51~100次的,再其次是多于100次的,比例最小的是从未被下载或浏览过的,仅为2%左右。而在海外从未被下载或浏览的文献占绝大多数,比例均高于80%,下载或浏览1~10次的次之,而11~50次的仅有个别文献,没有一篇文献被下载或浏览50次以上。由表7可见,2008年第1期张晓东等“地震预测与预警探讨”一文,以671次下载量、942次浏览量成为《中国地震》在网络上最受关注的文献。

表4 各学科下载量、浏览量统计表(按下载量大小排序)

表5 文献国内外下载量分区段分布统计表

表6 文献国内外浏览量分区段分布统计表

表7 下载量、浏览量前10位的文献(按下载量大小排序)

2 结论与讨论

《中国地震》创刊于1985年,是中国地震局主管主办的学术期刊。20多年来发行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纸质刊物的征订范围亦不断扩大。通过上述对该刊近年网络传播趋势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2.1 国内特大地震事件极大地提高了文献的网络关注度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的当月,《中国地震》的下载量、浏览量均急剧增加,直至2008年6月仍保持较高的频次。这反映了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地震灾害,海内外各界对中国地震科研工作的关注度极大地提高,无论是专业地震科技工作者还是关心我国地震事业发展的网络传播的其他受众,都视《中国地震》为反映国内地震科研现状、展示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迫切希望从该刊的载文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2 大学图书馆是下载浏览《中国地震》的主要机构

通过读者所属单位分布分析可见,在网络传播中大学及科学院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是《中国地震》最主要的目标读者,这与这些大学的专业特色密切相关。下载量、浏览量前20位的大学中绝大多数都开办了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物探学、工程抗震学等相关专业,参与地震科研工作的研究人员较为集中,他们承担着大量科研项目,对国内地震科研工作的进展格外关注,《中国地震》的载文可为其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提供有用的信息。

2.3 下载浏览《中国地震》的读者绝大多数来自中国大陆

由于语种的原因,中国内地读者的下载量、浏览量占有极高的比例。因此,国内属于《中国地震》文献传播相当充分的地区。其他华语地区如香港、台湾,也有一定的传播量。在非华语地区的传播状况不理想,这与其他中文科技期刊的网络传播现状基本吻合。除了语种的原因之外,《中国地震》期刊文献缺乏免费全文上网,也造成海外读者在浏览下载全文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献在其他区域的传播。

2.4 地质学是网络读者最关注的学科

被访文献所属学科分析结果显示,按学科归类后《中国地震》载文被网络读者下载和浏览最多的属于基础科学,基础科学中又以地质学比例最大。目前《中国地震》设置“综述”、“研究论文”、“研究报道”、“地震考察”等栏目,载文的研究领域涉及地震学(含震源机制、震源参数、地震活动性、地震辐射能量、震相分析、地震触发、地震定位、地震波、地震观测、震例研究、历史地震等)、地震电磁、形变及重力、地下流体、地震预报预测、地质构造、工程地震及地震工程、现场考察及地震灾害调查、其他(含人工地震探测、火山地质、黄土动力学实验、爆炸地震、实验研究、线性构造、地貌、地震科技回顾与展望、地震科技信息、地热、网络应用、矿山水库火山诱发地震、仪器研制)等领域。上述学科领域是该刊在传播方面的优势学科,读者浏览下载《中国地震》载文时,最感兴趣的文献也在此。依托这些最受关注的学科领域,科学地选题组稿,可为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2.5 超过54%的载文被浏览或下载10次以上

文献访问数量分区段分析结果,提供了文献按被访问次数归类后的分布,有助于了解该刊所发表文献中最受读者关注的文献情况,此类文献具有较强的出版价值,较高的被引用可能性。《中国地震》刊载的文献在国内普遍受关注度较高,下载比例与浏览比例均呈现相同的逐渐增长的趋势,已成为国内地震科研工作者重要的文献资料来源。海外的被访问情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下载量位于前10位的文献下载浏览次数均超过了190次,这在科技期刊论文中已属较高水平。这10篇较受关注文献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地震预测预警、川滇地区强震活动性、监测技术、信号转换等方面,它们很高的下载量浏览量,也与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大震发生后,社会各界对地震预测问题高度关注,急于了解国内在地震预测预警及川滇地区强震活动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这类文献在大震之后特殊时期自然最受关注。下载量前10位的文献发表时间大多集中在2003年以后,表明读者最关注的还是近期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反映了该刊的载文质量及受关注度逐步提高,在国内地震科研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作者电子信箱,吴琼:wq6412@sohu.com)

[1]张惠民.网络时代的科技期刊传播研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6):1 113-1115

[2]施莼,汤晰.网络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对策.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3,12(6):29-30

Analysis of network promulgation trend of ERC

Wu Qiong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Beijing 100045,China)

Based on browse and download quantities provided by CNKI,we analysed the network promulgation trend of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ERC).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specially large earthquake event in China acclelerated network promulgation of literature.The libraries in universities are major departments where ERC were browsed and downloaded.Readers who have browsed or downloaded ERC mostly came from Chinese Mainland.The most interesting topic is focused on Geology by network readers.More than 54%papers were browsed or downloaded more than ten times.Papers involved in earthquake forecasting and strong earthquake activity in Sichuan-Yunnan region were paid more attention.

ERC;network promulgation;download quantity;browse quantity

G353;

A;

10.3969/j.issn.0235-4975.2012.01.007

2010-06-04;

2010-08-04。

猜你喜欢

浏览量载文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科技期刊的分类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文以载道与道以载文
科技期刊”
热议李子柒
科技期刊的分类
游记表述与游客关注度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