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钢筋混凝土的二次防护
2012-03-20孙忠伟
孙忠伟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
1 概述
全世界每年生产的混凝土量,地球上每一位居民平均能分摊到1t。这是因为,混凝土与其他建筑材料相比,有着极大的优势:间隔便宜,原材料资源丰富,可以利用其他生产行业的副产品。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尽管可以肯定地说,混凝土寿命担保会超过年,但诸多因素会使该指标大大降低:静、动荷载的作用,外部腐蚀介质的侵袭,磨耗作用,风化作用等。
人们对桥梁结构的使用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这就需加强日常维护,保持桥梁的良好状态。近些年来,养护修理的投资与新建投资的比例不断改变。据统计,在欧洲,对现有结构的维护和修理费用占到新建投资的50%,与10年前相比(该比例占20%~30%)翻了一番;更有甚者,2010年该比例竟达到85%。在美国,每年用于重建易老化的桥梁的投入达500亿美元。
目前,对养护和修理混凝土结构,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可用材料。对用户来讲多样化的材料,一方面可供任意挑选;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对这些材料的深刻认识,究竟在什么条件下,该选用哪种材料,也使他们很为难。
我们在修理混凝土桥梁结构时,通常也有相关的规范,规定了一些可用材料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但在实践中,很少有人仔细研究各种材料的相容性。也就是说,修理的效果,不仅在于材料自身,更重要的是这些材料的组合作用。要统筹考虑“修理材料—界面层—被修理的基质材料”。这就给设计、材料、承包商带来了麻烦。如果设计的组分不好,不仅对修理时的操作不满意,还会使加固后的结构耐久性出现问题。
2 欧洲标准
欧洲国家对秀丽结果满意度的统计表明,25%的业主对修复5年后的结构不满意;对修复10年后的结果有75%的业主不满意。于是在2009年,欧洲国家制定了EN1504标准:《对混凝土结构修理、保护的操作、要求、质量控制和评价》标准的第三部分《结构性修理和非结构性修理》中提出,混凝土的保护材料、修理材料必须保证它们的相容性。表1中列出了对一些修理材料的要求。
标准将修理材料分成R1、R2、R3、R44级,而且还分成结构性修理和非结构性修理。这就可以明确,哪些结构物应进行承载力加固,哪些结构物可以仅对混凝土进行保护。
传统的修理是先进行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着眼点在材料自身;欧洲国家规范则着眼于整个修理系统:修理材料的组合,被修理混凝土的表面处理,界面层的粘结力等。从表1中可以看出,物理力学指标高的材料不能担保修理完的结构具有高质量。除了把粘结强度作为主要指标外,系统的耐久性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
3 对混凝土的二次保护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修理和保护往往得不到人们的足够重视。通常的做法是将涂料覆盖在混凝土表面上,一来使结构得到初步保护,二来也起到装饰作用,这是一种浮浅的做法。具有非常现实的意见是,如果我们能保证各种修理材料的相容性,修复后的结构就会完善而持久。遗憾的是,事实并非如此。比如,我们对桥梁墩台进行了局部修理,没有对结构混凝土进行全面保护,在两年之后,未修理部分的混凝土也开始出现剥落。
表1 对水泥基修理材料的要求
在欧洲标准《混凝土表面保护》中,明确规定了用于混凝土二次保护的材料要求,根据结构的健康水平和它们对保护材料的影响,选定保护材料。
4 表面保护类型
(1)憎水型。
用溶液或胶液喷涂在混凝土表面,可获得防水效果;溶液附着在气孔和毛细管壁上,使混凝土形成憎水层。混凝土表面孔隙并未被填满,仍然可以“呼吸”,混凝土表面不形成封闭的薄膜;憎水层可以抵御大气侵蚀。
(2)浸渍型。
浸渍液体喷涂在混凝土表面,形成坚固的表层;混凝土表面气孔和毛细管部分或全部被填满;混凝土表面形成或断断续续的薄膜;浸渍液可采用有机聚合物。
(3)覆盖型。
使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坚硬的实体保护层;层厚通常为0.1~0.5mm;覆盖物采用某些聚合物,可以在聚合物中填充干水泥或水泥浆以使浆液粘稠、均匀。
除了对材料自身要求外,标准还制定了混凝土二次保护的选用原则和工艺,根据结构用途、使用状况、腐蚀机理选用不同类型的材料。
应该特别指出,我们目前的情况是,已经发现钢筋混凝土桥梁出现了裂缝,甚至引起了钢筋的锈蚀,保护层脱落,这才想到对混凝土保护。在欧美国家,在检查桥梁时,是着重看混凝土是否碳化及碳化深度,检查氯盐含量。但氯盐含量超标时,就要进行二次保护。比如,注入(或喷涂)带阻锈剂的硅烷防水材料,可以延缓或消除腐蚀过程。与不做二次保护相比,至少,会延长使用寿命7年。
5 结论
(1)应借鉴国外经验,制定混凝土二次保护规范,包括所用材料,如何保护和验收标准。
(2)制定养护和修理规范,包括日常检查内容,在结构修理时,采用什么样的材料和工艺。
(3)改变对桥梁结构的养护思路,不是等问题出现了才去解决,而是要预先告知桥梁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及时保护和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