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考物理命题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2012-03-20于克明
于克明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营口 115000)
1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2003年教育部提出“新课标”的培养目标和指导思想,为中学教学改革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现在,我国内地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已经实行了“新课标”的课程改革.然而,在“课改”实施的区域,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在高中物理“新课标”三个系列的选修教材中,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只选1系列(文科)和3系列(理科)教材,对应用技术方向的2系列教材则无人问津,甚至无人订购.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人才市场上目前最需要的正是大量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
从人才市场上看,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适合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从人才培养上看,由于现行理(工)科高考命题基本上是对应3系列教材,而3系列教材偏重于物理概念、逻辑分析和思维方法.在高考命题的“指挥棒”下,“木块摞木块,滑轮加斜面”的问题依然成为物理习题的主流.让全体选修理(工)科的学生,都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不仅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也使一些学习成绩平常,而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生,无法发挥特长和潜能,很难考入理想的高等学校.
从社会效益上看,现行考试制度中,学生从进入中学(甚至小学)以后,为了实现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的梦想,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有的甚至学习到半夜.重点高中的学生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和家务劳动,大部分学生每一天的生活就是听课、做题、考试,很少有独立思考和社会实践的时间.很多学生只是善于“应试”,而不善于“动手”;另一些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却不善于“应试”,使学生中“会考试”和“能做事”的矛盾十分突出.学生时代养成的学习习惯和基本素质,将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产生不可忽视的社会效益.
由此可见,要改变这些不合理的现象,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物理命题和高考制度必须进行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2 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方向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培养研究型人才;另一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对于中学生来说,也可以看到两类学苗,一类是头脑聪颖,思维敏捷,但不太善于动手;另一类是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强,学习成绩并不十分优秀(当然也有既善于动手又善于动脑的学生).而现在的考试和命题方式仅仅对前一类的学生有利,因此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需要 “爱因斯坦”,但更需要“瓦特”和“爱迪生”.我们国家各行各业需要的是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包括清华、浙大等名校在内,全国高校毕业生大部分将要从事应用型技术工作.因此,高考方式和命题的改革也应当更倾向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 高考物理命题与高考制度的改革
如前所述,为什么应用型人才需要最多,而侧重于应用技术的2系列教材却无人选用?关键在高考物理命题和高考制度上.
由于高考物理命题的内容针对选修3系列,而高考录取又是“一卷定终身”,当然全国各所高中都“一刀切”地选择了“选修3”而放弃了“选修2”.
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建议高考制度与高考物理命题进行如下改革.
3.1 考试方式的改革
改变“一卷定终身”,而采取一年多次考试.可以暂行一年考两次.
第一次高考:“研究型本科”招生考试.
时间:每年4月初.
招生学校及专业:“211”大学和重点大学中的“研究型专业”(包括文、理).
培养目标:为我国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新能源、新科技的探索和开发,以及世界前沿的科学研究培养研究型人才.
形式:分文理科.
第二次高考:“应用型本、专科”招生考试.
时间:每年6月初.
招生学校及专业:所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专科院校(含清华、北大等重点院校的部分专业),包括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培养目标:培养我国急需的、大量的、各行各业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及其他应用型人才.
形式:分文理科.
这里没有采取“把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分开”,而是“把研究型考试和应用型考试分开”,原因是很少有学生和家长在学生一上高中时,就把学生的报考志愿定位于职业技术学院.前一种考试方案,实际上起不到多大作用.而后一种考试方案,很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一开始就定位于参加应用型考试,而把应用型命题及提高实践技能、创新能力作为努力方向.对于准备参加研究型考试的学生,也有了两次参加高考和被选拔的机会.
3.2 高考物理命题的改革
对于研究型考试,命题的宗旨是:
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考查学生逻辑推理、辩证思维、创新能力及归纳综合和协调能力;考查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自己不熟悉的地方中去的能力.即使对研究型考试,也应适当地减少“抽象问题”,着力考查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
研究型考试命题与现行高考命题相似.应当承认,通过现行考试命题选拔到重点院校的学生,确实是智商很高的学生,但仍需要加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在现行高考命题中(通常是压轴题),常常可以看到既脱离实际,又隐晦难懂的“人造难题”,可以设想一下,让全体考生同将来从事研究性工作(很少一部分)的学生一样,接受这样的命题选拔是多么的残酷和不恰当.
对于应用型考试,命题的宗旨是:
对知识的掌握只要能很好地理解,并达到课本的基本要求,能熟练地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即可.重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基本技能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考查的内容不局限于书本,突出书本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命题引导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学习,善于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自己不熟悉的地方中去;通过命题,体现出学生具有熟练的基本技能,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命题,体现出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协调、策划、合作的能力.
比如,市场上出现的新产品、新科技;世界上出现的热点问题;与“全国应用物理知识竞赛”类似的问题;与家务劳动、社会实践活动有关的问题都可以作为命题素材.当然,命题所涉及的知识,不应超过教学大纲,但可以离开书本,即“离书不离纲”.
建议命题内容采取“三三制”,即三分之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后习题的难度);三分之一难度有所增加,但重点考查创新思维、整体意识、归纳探究能力,基本不脱离书本,不纠缠在繁琐的推演和计算之中;三分之一脱离书本(“离书不离纲”),从家庭和社会实践中产生命题.命题主要靠后两个“三分之一”提高区分度.
这样一来,学生为了取得好的成绩,需要拿出一部分时间,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实践活动(如科技制作、航模、野外生物考察等),关心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并因而从中获益.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课业负担都会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当然,由于每个人参加实践活动的内容不同,国内不同地区发达程度不同,考试中会产生一定的偶然性,出现了不公平的现象.实际上,即使是现行考试,考生应试时也常出现一定的偶然性,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补救.如各省或几个省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单独命题,有些实践性强且存在区域性差别的命题,可以一个问题同时提供2~3个题目供考生选作.
对于理科综合试卷,大部分现行高考命题,都是物理、化学、生物合在一起作为一份试卷,共300分.这种命题和考试方法单个题目分数高(偶然性增大),考试时间紧,很多学生在指定时间答不完试卷或来不及深入思考,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建议“理科综合”分“理综一”和“理综二”两份试卷,各150分,“理综一”含化学和生物,“理综二”含物理和三科综合(可包括能力测试).
4 相应的“新课标”课程改革
针对这一高考和命题改革方案,需要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现行新课标课程设置(以高中物理为例)是必修课包括必修1、必修2,选修课有选修1(文科类)包括选修1-1,选修1-2共2册;选修2(应用理工技术类)包括选修2-1,选修2-2,选修2-3共3册;选修3(普通理工类)包括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共5册.由于没有与之配套的高考制度,各校基本上都没有开设2系列的选修课,甚至没有订2系列的教材.
如果采取以上考试改革,建议高中仍分三类课程供学生选修.第一类“选修1”是文科类;第二类“选修2”是应用型理工类;第三类“选修3”是研究型理工类.但每个系列的课程中各册教材不再有选修,例如,选修1系列共分4册,即第一册至第四册;选修2系列和选修3系列共分6册,即第一册至第六册.每册书都是必修课.
也就是说,学生只在三个系列之中选修其一,每个系列的各个部分不再有选修.
实际上,高中知识(如物理的力、热、光、电、原子物理)不应当舍弃一部分(否则,将来学“大学物理”难以衔接),知识面应当广一些,要求的难度则不宜太高.事实上,2010年全国只有大约一半实行课改的高考试卷,提供了选修3-3、选修3-4、选修3-5的任选试题,另一半全部为必答题.
改革后,应加强选修2(应用型理科)教材的编写力度,所涉及的内容不宜过少,而应当降低理论知识的难度(同3系列相比),并注重联系实际.
预计实行上述考试改革之后,将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2系列”(就业前景好),将改变现在出现的“市场上应用型技术人才需求最多,而应用技术方向的课程却无人选修”的奇怪现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考制度和命题的改革,牵动着千家万户,也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潜在巨大动力的“命脉”.相信我国教育事业一定会出现健康发展、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1 于克明.人才培养的新理念.物理通报,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