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谣言对社会政治稳定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2-03-20田李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2年8期
关键词:谣言网民公众

田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 100038

0 前言

网络谣言仍然具有谣言的一般特征,但由于其发布和传播是借助网络进行的,因此它比一般谣言的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也更加迅速。加之网络文档复制的低成本、无成本和高度便利性,使得网络谣言的传播途径极其繁多,常见的有门户网站、聊天室、电子邮件、手机信息等。网络谣言匿名性、即使性、数字化等特点,使其呈几何级数增长的趋势扩散,影响力强,危害性大。

1 当今网络谣言的特点

(1) 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

网络谣言借助于网络媒体,会在社会公众中广泛传播,和传统媒体不同,网络媒体具有时效性、快速性的特点。人们通过论坛、博客、QQ群可时刻地分享信息,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者还可以运用网络技术队谣言进行增添、删减、夸张,产生多个传播版本。

(2) 网络谣言通常和社会中人们的需要相关

网络谣言的内容具有多样性,虽然有针对个人隐私的谣言,但多数情况下是和社会公众事件相关的社会谣言。比如当突发的公众事件爆发时,网络上就会出现很多关于突发事件爆发的原因、处理情况和进展状况等内容相关的谣言。这些谣言恰好满足了人们对突发公众事件的好奇及担心、忧虑的心理。

(3) 网络谣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网络谣言是在网上传播的,谣言的传播者和发布者的身份都有较强的隐蔽性,网上发布传播信息的人极少用真实的姓名,人们要想获知他们的真实身份,只能通过IP地址。有时,谣言的发布者为了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和神秘性,还会故弄玄虚,打出“最新消息”,“绝密”,“内部消息”等旗号。

2 网络谣言的成因

(1) 权威信息的缺失、落后为网络谣言提供了发展空间

公众事件特别是一些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往往会引起网络谣言的传播。权威信息的缺失成为人们获取事件信息的主要途径,社会舆论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失控的情况。如果政府不重视谣言,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或者采取封堵的方法遏制网络网络谣言的蔓延,那么网络谣言的任意泛滥,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2) 造谣者对社会不满、借用网络媒体发泄

任何谣言的产生都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制造谣言的主体或者是对社会现实不满,却无处发泄,因而上网发泄不满情绪,比如一些民谣的编纂,就反应了他们对官场腐败,权力滥用的深恶痛绝。也有的传播者是别有用心,有目的、有计划地攻击个人、单位甚至政党和国家。

(3) 网民的辨析能力因网络谣言的威胁性内容而受到削弱

网民对于网络谣言的辨别能力越强、网络谣言的传播空间就越小。但是一些谣言往往涉及到一些重大的突发性公众事件,如地震、瘟疫等灾难性事件。由于重大的突发性公众事件和网民有着重要的利害关系,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网民心理承受能力被削弱,恐慌、焦虑的情绪在网民中蔓延,如果权威性信息的缺失和模糊,就必然导致网民对网络谣言的依赖程度增加,对网络谣言的可信度的辨别能力下降。这些威胁性内容的网络谣言一但获得一定数量网民的信任,进而会引发一定的社会问题。

(4) 网络媒体监管不力

网络媒体通常是把新闻的时效性放在第一位,许多新闻网站是靠网民的自由投稿来获取信息。网络媒体为了追求更多的点击率,对新闻信息的真假往往不予监督和管理。网络为每个人都提供了进入公众领域的渠道,而网络媒体不监督、不审查的做法很容易导致网络谣言的泛滥。

3 网络谣言对社会政治稳定的负面影响

(1) 会影响社会大众的心态

网络谣言尤其是关于自然灾害,公众事件的社会网络谣言,极易造成社会大众的心理恐慌,并引发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比如日本核辐射泄露事件发生后,有人在网上散发谣言称中国的部分海域已经受到污染,呼吁大家储存盐、海带等海产品。这种谣言的出现使得大家人心惶惶,囤积食盐,这也引起了部分地区盐价的上涨。

(2) 会激化社会矛盾

突发的公众事件发生时,由于政府权威信息发布的不及时,网络谣言蔓延,会造成大众的恐慌。一些网络谣言把矛头直指政府,这会激化政府与群众的矛盾。网络谣言的煽动性会导致一些不明真相的网民走上街头,对社会稳定构成极大地冲击。

(3) 会导致政府公信力的降低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赢得公众信任的能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条件。网络谣言的广泛传播,权威信息的滞后与缺失,会让公众对政府的办事效率产生质疑。公众事件中,网络舆论的矛头往往会直指政府,这也使政府公信力受到挑战。网络谣言的泛滥,政府公信力的下降,从长期的发展看,会影响国家与社会的稳定。

(4) 网络谣言会侵蚀社会主流价值观

网络谣言满足了公众对社会事件信息的需求度,但网络信息来源的多元化和反复加工较高的迷惑程度使得公众对谣言的识别能力下降。网络谣言违反法律和道德,煽动民众的恐慌和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社会主流价值观被逐渐侵蚀。

(5) 网络谣言的治理对策

谣言和网络结合起来形成网络谣言,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对社会稳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针对网络谣言的特点和产生原因,对于网络谣言的治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 建立、健全网络传播行为的法律法规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为很多人提供了随意散布谣言的机会,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借此机会进行违法犯罪行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人们网络上的行为可以起到约束、制约的作用。同时,任何违法行为都应受到严厉的制裁,政府有关部门应该注重培养公民的法制意识,建立严格的网络传播问责追责制度。网站也要认真遵守宪法和互联网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查。

近年来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网络信息传播法规,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尽管如此,我国现行法律仍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不适应高速发展的网络社会的实际情况等等,这就要求立法机关加强网络传播行为的法律法规,对于恶意制造、传播网络谣言,破坏社会稳定的网络造谣者,能够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利用法律手段有效遏制恶意网络谣言的产生。

② 确保信息及时、充分的公开

权威信息不能及时公开,会给网络谣言留下大量的传播空间。例如贵州瓮安事件中,学生溺水后,有关部门如果能够及时,充分公布信息,谣言就会不攻自破。只有信息的公开,政府和媒体权威、透明的报道才能消除公众疑虑,阻碍谣言传播的渠道。事实证明,信息公开程度越高,谣言生存空间越小。比如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最初的十分钟内,有关地震的谣言四处传播。第18分钟,新华社发布准确信息后,谣言自动停止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充分说明了信息公开、透明的重要性。

③ 加强网络监督管理,完善网络谣言预警与处理机制

网络空间的自由不应该是无限度的,网络空间的无限度性会成为网络谣言滋生的土壤。针对网络谣言,各级管理部门应该加强重视和监控力度,建立有效的网络谣言等负面信息的预警机制。对网络上新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要发挥网站在网络谣言管理中的作用,增强网站的管理能力。

④ 加强网络平台的互动

传统的媒体报道具有滞后性,而网络谣言往往涉及最新的事件。同时,由于传统媒体报道会受承载能力的限制,这往往是信息公开的盲点。因此,当面对网络出现谣言时,如果公众可以通过有关部门的网站迅速查到相关信息,或者通过网络互动,向主管部门求证,就会有效遏制网络谣言的传播。网络平台的互动机制可以包括以下三个环节:公众或媒体发现疑似的网络谣言,可以迅速无障碍地向有关部门求证:主管部门有义务及时查证相关信息是否属于谣言;有关部门应该如实向求证者反馈查证情况,或通过公开渠道发布信息。

⑤ 提高网民素质,加强道德引导

网络谣言的扩散往往和网民的盲目跟风传播有关,由于缺乏理性的思考,网民会成为网络谣言的传播者,因此提高网民素质,教育网民理性的思考问题,可以有效遏制网络谣言的传播,同时引导网民保持高度的道德自觉性,保守和把握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和广大网民只要以积极的态度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把国家和公众利益放在首位,网络谣言就会得到有效遏制。

[1] 汪志坚,骆少康.以内容分析法探讨网络谣言之研究.资讯科技与社会学报.2002.

[2] 胡钰.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新华出版社.2000.

[3] 邓国峰,唐贵伍.网络谣言传播及其影响研究.求索.2005.

[4] 奥尔波特等.谣言心理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5] 蔡静著.流言:阴影中的社会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6] 罗敏,张平.政治谣言的心理成因及对策.法治与社会.2008.

[7] 柯贵幸,迟毓凯,王波.非常时期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和应对策略.社会心理科学.2009.

[8] 高兵武.政府对网路谣言的防范与治理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0.

[9] 陈红梅.网络谣言传播的特点及其应对.传播前沿.2009.

猜你喜欢

谣言网民公众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谣言π=4!
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