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模式

2012-03-20

外国语文 2012年1期
关键词:学习者交流环境

海 丛

(北京语言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北京 100083)

1.研究背景

1.1 继续教育部分英语学习者的困扰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中国人的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浓厚地显现出全球化和国际化的特征,人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在真实环境下使用英语开展国际交往与合作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全球化时代自身的生存能力和职业发展力,很多年轻人选择了继续教育来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习者因为生活、工作和交通等原因,难以保证在英语作为外语的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下提高语言能力所必需的学习和训练时间,更无法实现其使用英语进行国际交往与合作的美好愿望。综合部分继续教育英语学习者的困扰,作者深切感受到在现有条件下帮助学习者提高英语沟通能力、掌握一定的国际交往与合作能力是继续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难题。

1.2 21世纪英语教学的国家决策

为了顺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教育决策部门2000年颁发了具有前瞻性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合作精神,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研究式等),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大纲》还强调,学校要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条件的基础上,鼓励开发新的教学资源,重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更新教学内容、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自觉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1.3 研究目的

在《大纲》的指导下,面对继续教育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困扰,作者认为在继续教育英语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可以利用发达和便捷的网络技术,引进海外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与模式,引导学习者逐步转变传统的以语言知识和考试为目的的英语学习观念与方法,指导其提高英语沟通与国际交往合作的能力。例如在训练学习者的英语阅读能力方面,教师在保证最基本的每周2学时英语阅读教学以外,可以训练学习者在课外利用免费的网络工具(诸如QQ或者人人网等具有同步和异步相结合的网络工具)开展基于网络的真实环境下的合作英语阅读活动,帮助他们逐步跨越因为面授学习的学时与训练不足而难以提高英语交流与国际合作能力的瓶颈。

2.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研究

2.1 合作学习及其理论基础

西方学者将合作学习定义为学习者通过和他人互动,向共同设定的目标努力,最后建构出意义和知识。[1]

合作学习可以追溯到认知建构主义和社会文化建构主义。认知建构主义强调,理解是学习者借助一定的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通过积极建立假设、形成新形式的理解。[2]社会文化建构主义强调两点:一是学习者通过某种媒介的帮助可以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二是学习者在最接近他的认知发展区的学习最易取得成功,而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和他人充分的社会互动。[3]

根据以上西方学者合作学习的理论,学习者要想理解新知识,需要借助一定的学习活动,并在同伴和专家的互动、交流讨论和协商的过程中,共同构建出意义、经验和知识。因为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所以西方教育中常采用这种学习模式。

2.2 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环境中的应用

伴随着网络技术和西方教育教学理论融合的不断深入,西方英语教学研究文献中出现了很多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成果。这些文献不仅提到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模式为网络学习者带来的好处,而且指出采用该模式容易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另外,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出国学习英语的越来越多,因此研究中国学生处于这种学习模式中的各种反应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报告也不断增多。有关研究报告和文献如下。

2.2.1 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点

西方学者认为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学习者获得新知识,促进学习者和社会的互动。Harasim[4]指出:“像计算机视频会议这样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不仅极大地增强了人类的智力,而且增进人与人的合作,有利于人们积极地构建知识。”即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习者在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的发展。Jonassen& Davidson et al.[5]将建构主义的原则应用到教育技术里,并将之描绘成促进学习者社会互动和知识建构的必要方法。Hron&Friedrich[6]在有关文献综述中阐述了基于网络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几个好处:一个是网络学习情境有利于学习者互相交换资讯。在非实时的交流中,学习者发出的信息不仅可以长久保存,而且可以灵活修改。学习者提交到网上的报告可以由其他学习者在静心的时候阅读与回复;同样,不同的话题可以归类,从而在网上分组同时进行讨论;即使是参与人数很多的学习小组也可以开展有组织、有计划、协调一致的讨论;这种学习模式带来的更大的好处是,学习者之间可以随时随地交流信息,不需要因为要轮流发言而排队等待。

2.2.2.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模式的缺点

有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社会互动能力也是一种挑战。Sweller et al.和Van Bruggen et al.指出:“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模式对学习者的要求较高,因为学习者必须会操作复杂的技术、处理复杂的学习内容、并同时和其他学习者保持沟通。”基于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Hron&Friedrich认为:“在使用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模式时,学习者会出现认知负荷的问题和资讯交换的困难。”他们对认知负荷的解释是:“为了达到合作学习的目标,学习者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积极参与活动,这样可能使学习者感到认知负荷。”关于资讯交换的困难,他们强调,“在学习者交换信息时,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可能会出现短暂的信息滞后,容易发生所交换的信息在结构上发生混乱,所以在非实时学习环境中,难以保证学习者交换的信息具有连贯性”。同时,学习者等待同伴的信息和信息的延迟也会是造成学习者认知负荷的一个原因。关于社会互动方面的问题,Ge&Yamash et al.指出,学习者在合作学习环境中容易出现负面的情感体验。比如学习者,尤其是成人学生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可能会感到不如在教室的学习舒服。两位学者对这类问题的具体解释是:有些计算机初学者在上网学习时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有些人会因为学习者交换的信息杂乱无章、目的性不强或者固执己见而对所学内容产生困惑,迷失学习方向或者出现学习信息超负荷。这些问题在实时合作学习环境里比起非实时环境更加显著。

2.2.3 中国学生对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反应

由于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模式具有很强的西方学习文化特点,所以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在使用这种学习模式时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教育者注意观察、缜密思考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海内外学者均有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报告:

国内学者的有关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学生在使用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模式之前需要适应与同伴的合作学习模式。Huang&Zhou对中国学生在“混合”学习模式中使用网络教室管理系统(WebCL)的案例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教室管理系统在中国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它为学习者提供了合作与沟通的有效方法”。两位学者认为这个研究结果具有启示作用,因此在网络教育使用“混合”学习模式时,选取合适的学习管理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两位学者也指出,“中国学生不习惯老师不在身边的授课和学习,其结果是他们往往要花比传统的学习模式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学习内容”。Zhou&Zhang在另一个研究中指出多数中国学生不知道如何应对网络学习的模式:“在技术手段丰富的网络教学环境中,中国学生接受合作学习的方法较慢,不能很好地利用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模式,而且经常掌握不好合作学习模式所对应的学习技能。”前述中国学者面向国内学生开展的研究显示:学生们不习惯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模式。

国外学者的研究报告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结论:在一个关于教育技术对亚洲学生的影响的纵向调查中,Pan&Tsai,et al.指出中国学生不情愿参与网上讨论。学者们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学习者在开展讨论活动时,需要具有自我效验、坚定、自信、保持心境平和的信念,但是中国学生却不熟悉这类信念。所以当技术与课程结合以后,中国学生便处在了不利的地位。因为在以计算机为媒介的学习环境中,讨论交流的学习方法有悖于他们从小习惯了的传统的学习经验和相应的价值观。”

Chester&Gwynne面向留学海外的中国学生开展的研究报告显示,“与面授教学相比较,中国学生在网络讨论中的参与度要显著得多。原因可能是,(由于中国学生在面授时比较沉默)西方教师没有期待中国学生参与网络讨论”。Gerbic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从中国人的视角出发,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流环境有助于学习者克服其(参与讨论和交流的)语言障碍。中国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的学业成功表明,他们已经认识到新技术和教学法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与期待,并且做出了相应的反馈。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流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在学习者面前,在本质上有助于学习者进行深度思考;再加上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流环境具有虚拟的性质,因此学习者在网络讨论和交流中的参与率不断提高”。上述学者的研究报告表明:留学海外的中国学生在适应了网络学习环境后,愿意参加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活动,而且可以达到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

2.2.4 应对基于网络的学习文化差异的研究文献

为帮助中国学生克服因为不熟悉网络学习环境和西方学习模式产生的学习困难,国内外学者提出并实施了相应的解决方法。Collis认为:“基于网络开设的课程站点应该在设计时就考虑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需求。为此他提出了十条指导性原则。原则之一,在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中师生的角色设置应该多样化;原则之二,为了方便学生携带和学习,在设计网络学习内容时应该配有书籍和纸版本学习材料做为初级学习材料。原则之三,同时向学生提供同步和异步的讨论交流渠道。Collis还指出,不要认为学习者之间交流多就比交流少更利于学习,为学习者设定的交流数量需要考虑其文化背景;请学习者决定其学习方式、沟通风格和使用的语言。”

对比国内外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不难发现,为了适应中国学生传统的学习文化,国内网校聘请专家学者制作了大量的视频课程、提供一定学时的面授和基于网络的课程学习辅导、加入配合课程的教科书等。这些均是中国网络教育为适应学生的学习文化特点而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措施,均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2.3 总结

从以上海内外学者的研究报告可以看出: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模式既为参与者带来兴奋,也会带来痛苦。针对中国学生参与网络讨论和交流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克服语言表达障碍方面,基于网络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学习者参与网络讨论和交流;但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学习文化与西方学习文化有较大的差异,中国学生在初期使用这种学习模式时会感到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必要研究和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不同教学对象学习特点的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模式。

3.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模式与英语阅读教学的融合

作者认为利用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训练继续教育英语学习者提高在真实环境下的英语沟通与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本节的重点是研究如何将这种模式部分融入到继续教育的英语阅读教学中,目的是为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语言技能学习与训练学时不足的难题提供可行的解决办法。

3.1 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模式在继续教育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照顾中国学生的学习文化特点,教师可以采用面授与学生基于网络的合作阅读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按照以下几步开展。

第一步,在面授中教师讲解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模式,训练相应的学习技能,比如为什么和如何建立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并在课堂上具体指导学生的小组活动。为了适应中国学生的文化特点,小组的组成和角色分配由学生自己完成,组员间的交流方式和时间自定。

第二步,以网络学习活动法(e-tivities approach)为框架,教师面授指导学生如何交换信息、共同建构知识和意义。这个方法可能与学生的传统学习习惯和价值观念相悖,所以教师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并采用灵活的策略,帮助学生逐渐接受并喜欢这种学习模式。

第三步,中国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非常依赖QQ同步与异步的网络交流工具,因此教师可以使用这种免费的网络工具,邀请学生分别在课内外合作完成一个真实环境下的英语阅读任务。阅读任务的选择需要围绕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教师在布置阅读任务时要向学生提供纸版和电子版阅读材料。

第四步,在课外的学生网络合作阅读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观察和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更换策略,以保证网络合作学习活动的运行。

第五步,在面授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网络阅读学习活动中呈现出的优点,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告知原因、提供解决办法,确保学生不出现迷茫和中途退出。

3.2 教学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中国学生的传统学习文化及其价值观可能会影响其对这类学习模式的接受和喜欢程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迷茫、对合作学习技能的忽视和对同伴的学习能力产生质疑。因此教师对勇于尝试的学生应予以加分奖励。

在合作学习小组的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学习者可能会担心小组成员不努力而影响其最终成绩。教师可以设置小组竞赛以激励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如果教师发现学生中出现了问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而不是替代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教师需要对英语学习者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提供充足的学习支持,尤其是因为教育技术和学习理论中的异文化变量带来的学习障碍。

[1]Littlejohn& H.Kkinen,Learning together: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es of Computer-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C]//Dillenbourg,P.Collaborative Learning,Cognitive and Computational Approaches.London:Elsevier Science,1999:20-30.

[2]Piaget,J.Science of Education and 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M].New York:Orion Press,1970.

[3]Vygotsky,L.S.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Harvard: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4]Harasim,L.Online Education:An Environment for Collaboration and IntellectualAmplification [C]//L.Harasim.Online Education:Perspectives on a New Environment.New York:Praeger,1990:39 -64.

[5]Jonassen,D.,& Davidson,M.,et al.Constructivism and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in Distance Education[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1995,9(2):7-26.

[6]Hron,A.& Friedrich,H.F.A Review of Web-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Factors beyond Technology[J].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2003(19):70-79.

猜你喜欢

学习者交流环境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