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反思及改革建议
2012-03-20陈再平
陈再平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旅游系,湖北 咸宁 437100)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反思及改革建议
陈再平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旅游系,湖北 咸宁 437100)
文章对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反思,并针对性地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师资稳定等方面提出了较具体的实施方案,以期充分发挥其在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大学语文作为高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对进一步提升高职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精神、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并能促进文理渗透、文化与科技交融、营造良好的大学文化氛围等。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学语文课程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也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因此,进行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在教学中实现人文素养与职业能力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必修基础课地位无保障
由于教育部并未对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开设做硬性规定,该课程如何设置由学校自行规定,加上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侧重功用性的教育思想,重视通过有实际功用的课程学习获得一技之长,从而在社会上获得立足的一席之地,而大学语文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在短时间内难以看到显著效果。此外,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语文能力也极少有具体的要求。因此,大学语文并未被确立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基础课,对该课程的开设及开多开少主要取决于院系领导人是否支持。有的专业虽然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但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
(二)课程性质定位出现偏差
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历来是见仁见智,分歧较大。有坚持工具性(应用性)的,从能力培养角度强调大学语文的实用价值,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并美其名曰是与高职的职业技能教育紧密结合;有坚持人文性的,从人文素质角度强调大学语文的社会价值,注重教材作品思想文化内涵的挖掘;有的甚至对课程性质缺乏较明确的认识,教学设计主观随意性大,等等。课程性质定位不准确,致使大学语文课程失去了自身的特色。
(三)教材缺乏特色与创新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材层出不穷,种类繁多,但都没有跳出纯文本的框子,无一例外都是范文选读,并且所选范文偏重于对思想内容的考虑,尤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居多,外国文学、现当代文学中贴近大学生的时文较少,有的甚至将外国文学彻底排除在外,有厚古薄今、固步自封的意味,而且范文的篇目与中学语文教材存在一定的重复。教材内容在编排体例上也大同小异:或者按作品思想内容为序,或者以常用文体为序,或者以文学发展史为序,等等。版本虽多,但缺乏特色与创新,无法适应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四)教学方法老套
长期以来,大学语文教学采用的是基于教材文本由教师主讲的方法,并力求讲深讲透,从介绍作家身世家史、创作经历,到作品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中心思想的分析解剖,一篇篇经典范文被肢解得鸡零狗碎,本应是生动活泼的语文课演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教条式灌输。在这种惯用的讲授教学模式中,学生所渴望的大学语文给予他们能力上的提升、文化上的熏陶、精神上的启迪、审美上的享受却无法满足,结果是教师讲得唇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五)师资力量不稳定
由于大学语文课程长期受到冷落,有的高职院校甚至并未配备专职大学语文教师,而是由有关文科教师临时兼任;有的虽然配备了专职教师,但专职教师顾虑该课程前景不明朗,而想方设法转向相应的实用性强的课程教学,或者转而从事行政工作。大学语文师资力量不稳定,也是总体教学水平不尽人意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开展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提高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如果说专业技术是高职生应该掌握的硬实力,那么语文能力、人文素养就是软实力。一个人职业工作成就的取得不仅仅靠硬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还受软实力的影响。学好大学语文可以产生一些重要作用:增强人文精神;看到人和人格的力量;可以陶情养性,提升交流表达、组织协调、分析判断能力;有助于突破思维定势,获得启发,利于创新,实现文化与科技交融等等。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宽厚的人文根底,肯定能为高职生提供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大学语文虽然没有“两课”所具有的红头文件的强制管理手段,没有英语四六级那样的“尚方宝剑”,但只要学校有关领导转变急功近利的短视观念,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在高职生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将其确定为本院校的公共必修基础课,并积极创造条件开设这门课程,相信大学语文教师会专职专心上好这门课,学生也会喜爱这门课并从中受益。
(二)明确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综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有关阐述及2006年“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对大学语文性质的讨论,可以明确大学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1]。大学语文教材不仅仅是听说读写的范本,更蕴含了品格胸怀、爱国民生、社会人生、亲情人性等丰富多彩的人文精神,是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媒介。在讲授时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可机械割裂,如果抽掉人文精神,只是在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会失去灵魂、失去生命而黯淡无光,步入排列组合文字游戏的死胡同[2]。同样,如果脱离语言文字的运用,架空讲人文性,并以此来组织教学,又必然会游离于按照完成相关工作任务需要的能力模块来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之外,受到专业课程的挤压也是在所难免的。只有融入高职教育模式之中,并承担相应的任务,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才会真正体现出其开设的价值。因此,高职院校负责大学语文教学的有关领导要重视组织大学语文教师开展对大学语文性质的学习,并负责督促、检查其贯彻执行情况,使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落到实处。
(三)优化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内容
首先,优化高职大学语文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凭借,大学语文教材既要符合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又要有利于高职生建立最优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促使其在尽快完整掌握知识体系的同时,形成能力,发展智力,提升个性、人格等。各高职院校在遵循统一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立足实际,大胆尝试,编写出富有个性特色的教材。例如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除必要的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体现高雅文化品位、熏陶感染塑造完美人格的传统经典名篇外,还需要更多的反映现代化、体现应用性的文质兼美、增知益智的科技说明文以及应用文。选文或选段要避免与中学阶段重复,中外兼收,堪为模式。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体例上,尝试以能力训练为序,将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分解为若干能力模块:阅读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职业事务处理能力、职业语言能力、书写能力等,将大学语文教学真正融入高职教育模式之中。在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上,以文字教材为主体,以音像、电子教材为两翼,使教材更形象、生动、活泼,既便于教师指导、辅导,又利于学生探索、研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浓缩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并不是教材所提供的原型,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认知水平将它们加以选择和改造所形成的信息。信息的有效成分越多、结构越合理、难度越适当、相关学科内容的渗透程度越高,教学效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浓缩课堂教学内容。具体的做法是讲解精华和疑难,精练。在讲解的时候,不求从头到尾、面面俱到,而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准确选择精要部分、疑难之处做必要的启发、引导、指点、讲解和练习,做到“详讲处精雕细刻,不仅讲得透,还要练得够,搞得扎扎实实;略讲处则或做简要说明,或一语带过,甚至大胆割舍”[3](P294)。通过浓缩课堂教学内容,把蕴藏于文本中的语文知识、语文技能、深厚的人文精神提炼出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获得更多的启发和熏陶,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实现了教学的高效率。
其三,兼顾专业特色与需要以及同生活的联系。高职教育有明显的职业化倾向,大学语文教学也要立足课堂,适当延伸,加强与其他学科学习、生活乃至日后工作的联系,拓宽教学的路子。如在欣赏名篇时,旅游专业可结合旅游文化将内容延伸到与其相关的诗词、民俗游记、名胜楹联等的欣赏;机械电子类专业则引导学生突破理性思维定势,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提升思维的活跃性与健全性。写作教学在注重实用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也有所区别。如文科类专业偏重于机关常用公文、事务常用文体、常用公共关系文体等的学习与训练;理工类专业则偏重于实验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科学技术报告、产品说明书等的写作与训练。兼顾不同专业的特点授课,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也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与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大学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收益与乐趣,大学语文也会因此被越来越多的高职生所接受。
(四)改善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尝试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教学。打破单篇传统教学模式,根据教学模块整合教学内容,确立不同的专题,实行巧讲。
第二,结合教学内容,安排相关的演讲和讨论、辩论等实践活动,既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让学生在思想情感方面得到提升。
第三,适当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丰富多彩的基于现实的各类生动、形象、直观的语文教学情境,把较抽象的教学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从而激发和丰富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使学生入境会意,触景生情,达到加深理解、学习语言、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的目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大学语文课程网站、教师个人教学网站或博客,将教学场所由传统静止的教室延伸到动态、开放、可创造性的多样化网络,丰富语文教学环境。
(五)稳定师资队伍
制订切实有效的制度措施,保障大学语文教师的待遇与地位,稳定师资队伍。如成立大学语文教研室,在教师编制上予以保障;在课程建设与课题的资助上,给予与专业课同等的待遇;在职称评聘与考察进修上,实行大学语文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机会均等。这样,高职大学语文教师就会像其他专业课教师一样有上课的热情与自豪感,也会安心专心开展教改,致力于大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1] 教高司.关于转发《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的通知[Z].(教高司函〔2007〕38号).
[2] 于漪,程红兵.关于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对话[N].文汇报,1996-04-15.
[3] 宁鸿彬.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 田景春)
A Refection on College Chinese Teaching and Suggestions about the Refor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 Zai-ping
(Humanity and Tourism Department, Xiann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Xianning 437100, China)
The article reflects the main problems in vocational College Chinese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concrete methods and implementation design in terms of position, quality,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er stabilit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vocational college.
Vocational colleges; college Chinese; teaching reform
H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9200(2012)02-0073-03
2011 - 10 - 25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项目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2011YJB014)。
陈再平(1972 -),女,湖北咸宁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旅游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语文方面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