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作用

2012-03-20郎启训游凌涛

文山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五音传统音乐

郎启训,游凌涛,吉 磊

(1.红河学院 音乐学院,云南 蒙自 661100;2.镇雄县尖山乡田湾小学,云南 镇雄 657203)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作用

郎启训1,游凌涛2,吉 磊2

(1.红河学院 音乐学院,云南 蒙自 661100;2.镇雄县尖山乡田湾小学,云南 镇雄 657203)

音乐治疗是一门集音乐、心理学、医学为一体的新兴学科,于1940年诞生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从西方传入中国。在我国,因相关专家的钻研和努力,已有一定程度的应用和发展,而中国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作用也随之越来越受到相关人士的重视。文章基于对古代文献的考证和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探索,并结合当代人心理的一系列问题,探讨了传统音乐对于健康的积极影响,阐述了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希望中国音乐治疗领域相关人士在借鉴和学习西方音乐治疗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同时,也关注中国传统音乐的特殊价值,充分挖掘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潜力,为音乐治疗发挥其特有作用。

传统音乐;心理;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被治疗者达到健康的目的。”[1](P14)音乐治疗自1980年传入中国以来,在中国仅有30年的发展历程,国内相关人士在向西方学习音乐治疗理论和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也许由于大多数治疗师是从国外学艺归来的缘故,在音乐治疗活动中很大一部分惯用西洋音乐,对于中国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活动中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没有注意到中国传统音乐对于国人身心健康的影响。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中华民族因在思想上主要受儒、道两家的影响而生存和发展,所以在文化和思想上与其他民族有着质的本性差异。五千年的历史人文积淀,铸就了中华民族丰富的音乐文化,其中所蕴涵的思想及意蕴,是其他民族的音乐所不能及,也不能代替的。且因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已有许多关于音乐对人身心健康影响的史料记载,笔者就中国有关音乐治疗的古典文献,结合现代音乐治疗方法,联系现代人心理状况,尝试探求中国传统音乐对于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一、我国“音乐治疗”的历史渊源

据考证,我国关于音乐对于人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时期的古典文献《黄帝内经》中就已把“五音”和“五行”相联系,认为五音(宫、商、角、徵、羽)归属五行(金、木、水、火、土),并与五志(即五种基本情绪:怒、喜、思、忧、恐)相联系,运用宫、商、角、徵、羽等各种不同音乐,针对不同病症,可调整五脏(肝、心、脾、肺、肾)的功能,治疗多种疾病。《左传》中强调五声要有所节制,缓急适宜,才会对人体产生有益的调节作用,即“天有六气,发为五色、徵为五声、淫生六疾”。而到了明清著名医学家张景岳、徐灵胎在《类经附翼》、《乐俯传声》中专门论述了音律学与医药学。晋代阮籍在《乐论》中这样说:“天下无乐,而欲阴阳调和、灾害不生,亦也难矣。乐者,使人精神平和,衰气不入。”认为音乐是使人精神平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运用音乐治愈疾病的例子在我国古代文献中亦有不少实例记载,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送杨置序》中谈到:“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其体也。”元代的刘郁在《西使记》中讲述了用中国乐器琵琶治好一位阿拉伯皇帝顽固性头痛的故事。清代有这样一则故事“某患目疾,予以吹箫而愈,所治者非一人也”。

元代名医朱震亨指出:“乐者,亦为药也。”古人认为音乐可以把人类的肉体、精神以及感情三者融合起来,音乐可以深入到人们的意识中,达到文字及触觉所不能达到的水平。荀子在《乐论》中说道:“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諰,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对于音乐与人的健康之间的关系已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并已自觉运用孕育于古代社会的传统音乐进行治疗活动。因此,在关于音乐治疗的研究中将目光由国外转向国内,认真探讨和挖掘我国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应用是有重要意义的。

二、中国传统音乐对于健康的积极意义

(一)五音疗疾

中医学认为“百病生于气”这个“气”不仅是情绪,其中还包括了五脏的脏气。根据每个人自身的身体结构不同,五脏在脏气上的差异,配合不同的音乐,就可以使五音起到防病、养身的作用。

《礼记》言:“声成文谓之音。音之数五。”所谓五音,是指宫、商、角、徵、羽五音。《律历志》道:“宫者,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之径。商者,章也,物成事明也。角者,触也,阳气蠢动,万物触地而生也。徵者,祉也,万物大盛蕃祉也。羽者,宇也,物藏聚萃宇复之也。”《黄帝内经》曰:“五脏有声,声各有音,人有五音,即宫、商、角、徵、羽,其声大而和,轻而劲,沉而深。声音相应则无病。”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这五种物质之间相生、相克,且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相互转化、相互制约。而古人在运用阴阳五行理论解释世界的过程中,发现音乐、脏气之间有互动、共鸣的关系,把五音与五行相联系,分别配属于不同的脏腑,认为脏腑的机能状态、功能活动、病理变化等种种征象能通过五音、五声表现出来,不同调式的音乐分别对人体脏腑有着相应的影响。正如《内经》所说:“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

古人将五音形成的不同意象与五行、五脏相配属,形象地描述了徵音躁急动悸如火、羽音悠远似水、宫音浑厚像土、商音凄切仿金、角音激扬清脆是木的特性,并在这些观念不同的事物之间,建立了一种抽象的联系,认为:肝属木,禀性条达舒畅。肝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如果体内属肝的气流通受阻,容易使人抑郁、易怒、口苦、眼部干涩等,而角调的生机盎然可以使人消除忧郁,解除痛楚,安然入睡。心属火,有蒸腾热烈的气氛。心脏掌控着精神和血液的循环,是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中心。如果体内属心的气流通受阻,容易造成失眠、心慌、心胸憋闷、烦躁、舌尖部溃疡等,而徵调的欢快和轻松,可以通调血脉,抖擞精神。脾属土,土性敦厚,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要是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而暴饮暴食、五味过重、思虑过度等都会促使属脾的气受阻,而出现腹胀、便稀、肥胖等。宫音谐和温和,有助于旺盛食欲。肺属金,具有清肃之性。肺是人体气体交换的场所,全身的血液里携带的氧气都要通过肺对外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输送到全身各处。如果属肺的气受阻,则会引起咽部溃疡疼痛、咳嗽、鼻塞、气喘等,而商音铿锵肃静,善治躁怒。肾属水,对脏腑有滋养、滋润的作用。肾被认为是人体的储蓄机构,我们身体里所有其他脏器产生的能量,在满足日常消耗后,都会把多余的能量转存到肾中,若属肾的气受阻,会出现尿频、腰酸、黎明时分腹泻等,而羽音柔和,有助肾之妙用。

在《管子·篇》中,还把五音与五畜相联系,认为五畜的叫声分别与五音所表现的情感有相似的地方,进而提出:“凡听徵,如负豕而骇;凡听羽,如马鸣在野;凡听宫,如离群羊;凡听角,如雉登木以鸣,音疾以情。”而五音对于人的情感和性格的培养在《乐记》中有较详细的描述:“闻其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当人们将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脏(肺、肝、肾、心、脾)、五音(宫、商、角、徵、羽)三者圆融于一时,便形成了“五音疗疾”,即以五音调式为基础,结合五行对人体体格的分类,根据五脏的生理节律和特性,分别施乐,从而达到促进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津液的正常协调。

(二)传统器乐对心理的影响

中华文化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文化,中国艺术之所以不同于其他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儒、道两家思想影响所致。而在儒、道互渗兼容之中,儒家“中正平和”的艺术观,成就了中国古典艺术所追求的审美境界——中和大雅。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特征之一,也是审美和艺术活动的普遍准则和最高要求。明末清初著名琴家徐上瀛在《溪山琴况》开篇即写到:“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之为琴。其所首重者,和也。”古圣贤制琴作乐的目的,主要是为“和”。推而广之,中国传统音乐、器乐也一样,秉承中和之美的创作、审美准则,就是为陶冶“一身之性情”,进而影响天下人之性情并使之归于“和”。

按照中国民族乐器分类法,可将我国乐器分为体鸣乐器、膜鸣乐器、气鸣乐器及弦鸣乐器四种,不同种类的乐器所演奏出的乐曲对人的影响各不同。如体鸣乐器中作为中国最古老吹孔乐器的埙,因其音量较大,穿透力强,音色低沉苍劲、醇厚悲壮的特点,易诱发人心深处积郁的悲怨;而膜鸣乐器中被古人作为雷神和威严象征的鼓,因其震撼的声响,对于振奋人心,使人情绪激昂,宣泄和缓解压力有很好的作用;而弦鸣乐器中音色轻逸超脱的古琴,则是促使人们追求如同国画般意境和神韵的一剂良药,等等。治疗师在具体的治疗中,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绪、精神要求使用不同的乐器演奏或播放不同的乐曲帮助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而中国传统乐器对于人心理的影响,在《乐记·魏文侯》中有很好的描述:“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横以立武。君子听钟声,则思武臣。石声磬,磬以立辨,辨以致死。君子听磬声,则思死封疆之臣。丝声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竹声滥,滥以立会,会以聚众。君子听竿、笙、萧、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鼓鼙之声讙,讙以立动,动以进众。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君子之听音,非听其铿锵而已也,彼亦有所合之也。”大意是说:钟声响起声铿铿,铿铿声可以表示号令,号令可以使人气势勃发,气势可以激起勇气。君子听到钟声,会想起武将。石磬响起声硁硁,硁硁声可以表示节义分明,节义分明可以使人献身。君子听到琴瑟声音,会想起为保卫疆土献身的臣下。丝弦声响起声悲哀,悲哀之声可以使人正直,正直可以使人充满志气。君子听到琴瑟的声音,会想起有节气的臣下。竹管乐可以发出多种声音,多种声音可以表示聚合,聚合则能使众人集聚。君子听到竿、笙、萧、管的声音,会想起能集聚民众的下臣。鼓鼙声响起很喧腾,喧腾的声音可以使人激动,激动可以促使民众前进。君子听到鼓鼙的,会想起统率民众的臣下。君子听音乐,不止是听音乐的铿锵之声,而是要从其中生发出联想和共鸣。

三、中国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应用

(一)中国传统音乐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科学证明,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科学家们还认为,当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中,可以改善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促使人体分泌一种有利健康的活性物质。良性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改善人的情绪,振奋人的精神。同时,有助于缓解心理因素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等不良心理状态。

自医疗卫生理念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人类关怀理念不断转化后,越来越多的医疗领域对患者的精神心理需要越来越重视,比如,护士的着装已从以前令人紧张、容易联想到死亡的白色改换成使人放松,看着亲切、温和的粉红色,有生机勃勃之感。而音乐对患者的情绪影响,也受到很多医疗领域重视且应用,如利用音乐来进行无痛拔牙,以减少、甚至不用麻醉药;或在医院的走廊里播放音乐,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和不安等等。

音乐刺激听觉中枢对疼痛有交互抑制作用,同时音乐还能提高垂体脑啡呔的浓度,而脑啡呔能抑制痛疼,所以音乐有镇痛作用。[2](P23-24)在选择作为疼痛刺激物的音乐,也就是止痛音乐的时候,可以结合患者的人格特征和体质来选定。节奏平稳、和缓的音乐,如汉魏古曲《流水》、唐代古曲《阳关三叠》等,以缓解紧张和镇定情绪,适用于疼痛并有紧张、焦虑的患者;旋律雄壮、力度较强的音乐,如唐代乐曲《离骚》、《满江红》等,适用于单纯以疼痛为主的疾病,如牙痛、神经痛;活泼、喜悦的音乐,如宋代《黄莺吟》、唢呐独奏《百鸟朝凤》等,则容易转移人们对疼痛的注意力。

(二)中国传统音乐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心理治疗认为“神形相即”,就是说,形与神是紧密联系、不可分离的。《黄帝内经》中提到人的形成是先有五脏形体后有精神藏于其中,才产生了各种情绪心理。而在以“身心”健康概念为理论的基础上,认为应将心理治疗置于治疗某些疾病的首要地位。《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青囊密录》中也说道:“夫形者神之舍也,而精者气之宅也。舍坏则钟荡,宅动则气败。神荡则昏,气散则疲。昏疲之身心,即疾病之媒介,是以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其次则医其未病。”

清代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说:“七情之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正是在传统心理治疗法移情变气法的基础上结合了音乐对人的心理影响的作用下达成的效果。对于心理烦躁不安、情绪偏激者可选择一些舒缓、婉转、轻柔等特点的传统音乐,诸如古筝独奏《春江花月夜》、二胡独奏《月夜》等。而对于情绪低落或抑郁所致的心理病况者可选用节奏明快、旋律流畅的乐曲,诸如《喜相逢》、《赛马》、《喜洋洋》、《百鸟朝凤》等。

作为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有着几千年的音乐人文积淀,很早以前就发现音乐对于人的身心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但把音乐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却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在治疗理论和技术方法上,还有待向西方音乐治疗借鉴和学习。但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希望相关人士更加重视和研究中国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作用。

[1] 高天.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2] 高天.音乐治疗导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责任编辑 杨永福)

On the Effec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in Music Therapy

LANG Qi-xun1, YOU Lin-tao2, JI Lei2
(1.Music Department, Honghe University, Mengzi 661100, China; 2. Tian wan Primary School, Jianshan Township, Zhenxiong 657203, China)

Musical Therapy is an emerging discipline which consists of music, psychology, and medical science, originating in America in 1940 and introduced into China in 1980. In China, with the study and efforts of the experts, there are a certain degree of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effec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in music therapy gets more and more the attention of concerned scholars. The paper, based on research of ancient literature and explo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and combined with a range of psychological issues of contemporaries, explores the positive effect of the traditional music on health, describes the prospect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in musical therapy, and hopes that the experts in musical therapy feld should learn from the western musical therapy theory and skills,meanwhi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pecial valu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and develop its potentialities, and make full use of it.

Traditional music; psychology; music therapy

R749.0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9200(2012)02-0035-04

2011 - 09 - 18

郎启训(1980 -),男,云南昭通人,红河学院音乐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音乐理论、教育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五音传统音乐
“五音戏+”的全生态传承
继齐韵往昔,以今声开来——思考自五音戏主奏乐器的演变、本体及延伸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基于微信订阅号的耳鸣管理理念在影响中医五音治疗耳鸣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从“润腔”看霍俊萍五音戏演唱特色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