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民歌在社会生活中的艺术价值展现

2012-03-20李思华

文山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号子民歌劳动

李思华

(红河学院 后勤处,云南 蒙自 661100)

试论民歌在社会生活中的艺术价值展现

李思华

(红河学院 后勤处,云南 蒙自 661100)

民歌作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社会生活的艺术展现,有着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功能,在其流传中体现了人们对民歌强烈的审美追求。

民歌;社会生活;功能价值;审美意识

民歌也称“民俗歌谣”。古人云:“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民歌同诗歌一样是人们对于生活最真挚情感的表达。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表达人们的朴实感情,成为最受人们喜爱的音乐艺术之一,人们以口头的形式将它代代相传,并且不断加工和完善。民歌来源于民间,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生产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是人们集体智慧的凝结,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思想感情的宣泄和表达,也是人们思想水平和艺术细胞的充分展现。同时,民歌记录着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着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记录着人们对美的艺术追求。民歌真正要表达的是一个民族的风土民情,是一个民族的风格气派,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魂魄。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民族存在,就会有那种最为美妙、动情、传神的音乐存在和流传。

一、民歌是社会生活的艺术展现

(一)民歌来源于劳动生活

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正是因为劳动才创造了人类、创造了世界、创造了文明。民歌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人类音乐文化的结晶。在劳动过程中唱歌可以排解劳动的压力,为了让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使力气同时发出,协调劳动者的步伐,人们常常会发出一些呼叫的声音,这些声音有节奏、有音调并且被劳动人民广泛传唱。劳动号子就是在人们的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江号子》是长江流域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在世界江河流域音乐体系中,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巴渝境内,山峦重叠,江河纵横,货物流通,客运往来,都需木船载客运货,江上船行,船行船停,闯滩斗水,该快该慢,众船工都听从艄翁发号指挥。“一声号子我一身汗,一声号子我一身胆。”川江号子的历史和人们的劳动史是分不开的。此外,作为民歌的《茅山号子》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是兴化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劳动号子之一。“ 打起号子不费难,牛角扳弓两头弯;二十四个车拐随轴转, 十二只脚板跟车翻。”《茅山号子》雄浑厚浊,野性十足,传唱间描绘的是这样一幅画面:蓝天白云,秧苗青青,临水的田畔,一架结实的水车之上,一群男女劳力正卷起裤腿,挽着衣袖,轻松愉快地趴在杠上踏车车水。戽板带起的哗哗水声伴着他们嘹亮的号音,响遍空旷的田野,随着每一个劳动动作,配以生动传神的号子,赋予劳作理想的光芒,劳动者的自豪感跃然而出。

(二)民歌来源于人们的感情生活

当人高兴的时候,不禁就会哼起自己喜欢的歌曲、小调。当人情绪低落的时候,也会用唱歌的方式排解内心的压抑,宣泄自己的情感。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用唱的形式来表达。唱出对于爱情的甜美、对于家人的思念、对于社会的不满等等。在表达感情的民歌中,表达浪漫、纯朴的爱情民歌居多。例如:陕北地区民歌《三十里铺》、《兰花花》、《这么好的妹妹见不上面》、《满天星星一颗明》、《走西口》;西南地区的民歌,《康定情歌》、《阿诗玛》等等,这些歌曲都是对美好爱情的传唱,是对人们那浪漫美妙爱情的表达。

总之,民歌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社会生活为民歌传唱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精神准备,民歌又无时无刻不在反映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民歌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是社会生活的艺术展现。

二、民歌的社会功能

民歌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艺术展现,这就决定着民歌不仅仅只是一种单纯的音乐,同时民歌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1]民歌是人们的精神食粮,是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民歌的主要社会功能有三个大的方面:娱乐功能、教育功能、传承功能。

娱乐功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是能听到形形色色的音乐。有美声的,有通俗的,还有民族的。走在大街小巷,从商铺的音响里也总是传来各种各样的音乐能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民族音乐虽然没有流行音乐那么朗朗上口,但那是我们民族所独有的音乐。我们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总是能让我们浑浊的灵魂出现一丝丝的清醒,让我们在追求权利与利益最大化的时候还能够想到我们还应该放松一下自己的神经和大脑,想一想在追求的同时还应该娱乐一下身心,以免自己走火入魔,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金钱还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值得追求。民族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是独特的,听一听各族人民创作出来的歌曲,了解一下各个民族的民俗和风情其实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教育功能:通过传统音乐,特别是各民族世代相传的叙事史诗歌谣等,能进行活的历史、生产生活知识、伦理道德、民族自豪感、爱国爱家乡等方面的教育。如滇南彝族尼苏支系在演唱“大曲子”时,因“大曲子”的演唱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生产生活知识等诸多方面,对于渴望追求知识的青年来说,在此可以增加、拓宽自己的知识层面,同时可以利用唱曲的机会学习汉语。有些原生态民族音乐,亦可为人类学、民族学提供资料。如哈尼族《巴沙腊核伯》(腊核独奏)的音响及弹奏法,与日本音乐“都节”调式有着惊人的相似,可给人类学提供有关族源的参考。

传承功能:彝族的“梅葛”、苗族的“古歌”、瑶族的“盘王歌”、哈尼族的“开天辟地歌”、景颇族的“木瑙离瓦”、独龙族的“创世纪”等等,都是关于宇宙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和古老的传说,以及古代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认识,及其历史、生产、生活和礼仪知识。它们多在节日、祭祀或婚丧礼仪中由巫师或德高望重的老人主唱,气氛肃穆。这些民歌的曲调一般起伏较小,但这些歌曲的吟诵性较强,每篇歌曲的篇幅很长,有的歌词长达数万行,一般需要数小时、甚至几天才能唱完。[2]

从这些带有特殊内容的民歌歌词中,现代人们能够对古代人们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历史礼仪进行了解。民歌来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并受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反过来民歌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又有积极的作用。人们可以陶醉在原生态的民歌里放松自己压抑的情怀,人们还可以在神秘古老的民歌中,对人们未知的远古时代的知识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探讨和传承,追求那些天籁之声的美的享受。

三、民歌的审美意识

民歌之所以得到大家的喜爱,广泛在人们中传唱,是因为民歌具有表达人们美好愿望的审美意识。人们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民歌中的和谐之音则具有审美意识。民歌的审美意识包括生活中的感情宣泄及交流融洽的审美意识;充分享受生活的审美意识;表现自我的审美意识;“好听”的审美意识;崇尚自然、偶像崇拜的审美意识;美好生活向往的审美意识;相互谦让、客气的审美意识;以衬腔(词)表达情意、浓郁民族地方风格的审美意识等等。

宇宙自然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给人类的精神生活以无限丰富的启示。古往今来,人们崇尚自然、崇拜偶像、表现自我。人们在音乐创作、演奏的艺术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将音乐的特点理论进行深刻探讨。云南的阿昌族居住在德宏州的陇川、梁河等县,从事农业生产,农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和豆类。他们唱的民歌《遮帕麻与遮米麻》讲述的是:“远古的时候,没有天地,宇宙一片混沌。后来阴阳相生诞生了天公遮帕麻和地母遮米麻,他们用聪明才智创造了天、地、日月星辰,大地上有巍峨的崇山峻岭,辽阔的大草原,肥沃的河谷坝子,有奔腾不息的大江大河,还有宽阔的海洋等等。他们结合生下了一粒葫芦籽,葫芦籽播种后结出一个硕大的葫芦,从葫芦里面出来了九兄弟妹变成了九姓九族,人类从此诞生。”[3]阿昌族生活的地方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合进行农业生产。因此,《遮帕麻与遮米麻》歌中唱的就是阿昌族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对偶像的崇拜,描绘的都是大山大河、河谷坝子和他们进行农耕种植的情境。对美好自然的崇拜和对神、偶像的崇拜、自我意识的表现都是人们对审美意识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人们生活在一起,总会有相互的交往,人们在交往中非常重视礼数、礼节,相互谦让、客气待人是人们对于礼数、礼节的追求。我国自古就是注重礼数的国家,有着相互谦让热情好客的风俗传统。如果家里来客人,人们往往会用歌声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之情和敬意之情,客人临走的时候人们也会用歌声来送别他们的客人,对客人表示祝福和依依惜别的情意。中国甘肃裕固族民歌《这杯酒给您敬上》描绘的就是一首迎送宾客的歌曲:“哎!亲爱的朋友,今天我们欢聚在一堂,哎!这杯酒给您敬上。”在这短短的两句歌声中传递的是主人通过给客人敬上一杯美酒来表达对客人的敬意和欢迎。

美的本质在于和谐,民歌在广泛被传唱的同时,它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本质慢慢地被人们发现。在工业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需要本性、需要自由、需要自在的生存,需要追求和实现个人的满足。民歌则是浩瀚长河中的涓涓细流,我们需要在这喧嚣复杂热闹之中,静静品味体会民歌带给我们的那种原生态的听觉享受。[3](P118)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歌作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社会生活的艺术展现,有着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功能,在其流传中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一个浩瀚的大海,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引以自豪、流传久远的民歌,民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民族拥有古老的历史,悠远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神州大地的肥沃土壤孕育的优秀民歌古朴、悠扬、明快、美妙、悦耳,令人感动、神往,与其它艺术一样,民歌艺术同样博大精深,同样有着独特的韵味和强大的生命力。[4]

[1] 柏伟.试论民歌的社会功能[J].剧作家,2004,(3):118.

[2] 付晓玲.中国传统民歌的实用性功能[J]. 民族音乐,2008,(6):25-26.

[3] 陈蔚.原生态民歌的美学探讨[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张阔.中国民族声乐风格特征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责任编辑 杨永福)

The Art Value of Folk Songs in Social Life

LI Si-hua
(Logistic Department, Honghe University, Mengzi 661100, China)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social life, folk songs are art showing of it, which have multi-aspects, multi-level social functions, and its spread refects people’s strong pursuit of aesthetic sense in folk songs.

Folk song; social life; function valu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J6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9200(2012)02-0032-03

2011 - 08 - 15

李思华(1974 -),男,云南楚雄人,红河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音乐学研究。

猜你喜欢

号子民歌劳动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我家的“号子”
茶山号子的艺术特征与传承
唱起号子走汉江
热爱劳动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