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高举传播科学的火炬
2012-03-19李星文
李星文
(天津师范大学校办 天津 300073)
《物理通报》是中国物理学会在新中国成立后最先兴办的科学杂志之一,可以说也是建国初传播科学的先锋.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停刊.在粉碎四人帮后,借着全国科学大会的春风,一批参加科学大会的物理学者首先想到了恢复《物理通报》.河北大学的中青年教师非常荣幸地承担了重新出版的任务.经过困难的筹备,在老一代物理学家的支持下,《物理通报》终于在1982年送到了全国渴望已久的读者面前,由此接过了老一代传播科学的火炬,成为了全国大、中学生、物理学者、教师、科技工作者的朋友,已经30年了.人们常常说,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理通报》就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新生、成长的一份科学期刊.
我参与《物理通报》编委会的工作也有20多年,算是比较了解这段历史的.我感到,《物理通报》有一些特别之处是很值得总结、珍惜和坚持的.
首先,《物理通报》是一份近乎纯粹的民间刊物.她的主办单位、主管单位都关心、支持这份刊物,却极少干预其业务.信任杂志社的自律,信任编委会的敬业,信任编辑部的负责,这就给《物理通报》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空间,主持者和工作人员才能把办好《物理通报》当作自己的事业,充分发挥创造性,运用《物理通报》的声誉推动杂志社编写教材、出版刊物、组织教学研究活动的工作,又以出版书刊的收入反哺,保证了《物理通报》的正常出版.
第二,《物理通报》有一个其成员覆盖全国的编委会.其中既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和有关研究所的研究员,也有全国数十所大学的教授,还有各省、市中学的资深教师和专业教研人员.他们都不是单位委派的,而是经过推荐、遴选、邀请的“志愿者”.编委会开会,编委们都是自掏路费,乘飞机、坐火车,凑到一起,就为和同仁们讨论点儿问题,给《物理通报》贡献点儿意见.所以,编委会每次都开得像“神仙会”,虽然讨论热烈,却也常常“跑题”.但编辑部竟往往从“跑题”中得到启发,开辟出新的栏目.大家为什么愿意当这个“志愿者”而坚持多年呢?只能归结为编委们相信办好这份刊物对在中国传播科学有价值,自觉自愿地承担起这份社会责任.
第三,《物理通报》还有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编辑部.一份在地方学会办的杂志,却能经常发表国内一流学者的专文,甚至国外专家的新作,靠的是编辑部诚心实意地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经常联系.编辑部还与中国物理学会、中国教育学会的专业委员会,各地的教研院、室共同建立起覆盖全国的网络,能及时了解物理学教改的动态和广大物理教师的心声,使《物理通报》成为了全国大、中学学生的良师益友.编辑部内那些年过古稀的老教师们,以他(她)们数十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也是《物理通报》在内容和形式上高质量的重要保证.
最后,《物理通报》虽然定位为以教学研究为主,但坚定地主张教学必须是开放式的,应当让青少年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时获得最新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质.所以,《物理通报》始终没有放弃追踪物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每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物理通报》都几乎是在国内刊物中最先发表专文介绍.《物理通报》的封面就是世界最新科技成果的展示版.还经常发表介绍物理学史和科学思想发展的文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都是我们民族振兴所必需的.《物理通报》就像一只传播科学的火炬,从老一代物理学家那里接过来,要永远高举,一代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