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奥运会和世博会看中国公民意识的发展

2012-03-19

关键词:世博会身份公民

曾 蔚

通常来说,一个国家的公民素质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这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作为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东道国,中国公民的素质也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展现,并得到了外界的肯定。这些都得益于中国公民意识的普遍提高。本文将主要从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来探讨中国公民意识的发展。

一、中国政府公民意识与观念的转变

培养高素质的公民以促进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政府的基本职责,而公民素质的提高依赖于公民教育。因此,政府在公民教育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可以看到中国政府在公民教育中关于公民意识和观念的转变,即人文、绿色和开放。

(一)人文奥运、人文世博

实践证明,完善的民主制度在一个普遍缺乏现代公民意识的社会里难以真正建立。因为,“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能够赋予先进制度以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的心理基础,如果掌握和运用先进制度的人本身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上还没有经历一场向现代性的转变,那么失败和畸形发展就是不可避免的”①阿历克斯·英格尔斯等:《人的现代化》,殷陆君编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民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但是,“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的最大差距。”②李慎之:《修改宪法与公民教育》,载《改革》1999年第3期,第5页。自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来,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政府一直注重公民意识的培育和养成。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残奥会和世博会的过程中,组委会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开展各项活动的同时注重提高公民自身的人文意识。作为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理念,“人文奥运”的终极追求目标是“以人为本”,使人性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格不断完善。实践人文奥运理念的过程推动了中国政府对于公民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即从注重传统的道德教育转向培育和养成公民意识。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上海世博会也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开了新的局面。“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致力低碳经济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战略模式、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会治理范式,塑造自由、包容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为全体公民高质量的生活标准提供物质和精神保障。通过加强公民意识培育,“人”的身份和地位被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

(二)绿色奥运、绿色世博

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国公民素质状况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为了改变整个社会的风尚和精神面貌,向世界展现一个全新的现代中国,北京奥运会提出“绿色奥运”理念,提倡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奥运会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实现“绿色奥运”理念,中国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对公园和广场进行绿化建设、增开公交车控制私家车数量以减少尾气排放等。2008年6月1日,禁塑令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施行。这一举措向世界表明中国公民对于环保的负责态度。在“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中,人人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自2005年1月1日开始,为了落实《北京市人文奥运行动计划实施意见》,以“礼仪北京、人文奥运”为主题的“首都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在北京全面展开,分别将每月的11日、22日设定为“排队日”和“让座日”。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民公共文明素养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在世博会筹备和举办期间,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绿色环保理念。为了更好地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型社会,2009年6月和8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两次强调,“要把应对气候变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还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①杨 政、王忠良:《揭秘上海世博会低碳计划》,载《中国西部》2010年第5期,第46页。。在政府的引导下,世博会以“低碳世博”为核心理念,大力提倡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奥运会和世博会的举办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的重要平台。

(三)开放奥运、开放世博

中国一直被西方认定为“存在严重人权问题”的国家。实际上,中国真实的国情并未被西方社会所认识,其主要原因是西方媒体并没有全面报道中国真实的国家形象。西方媒体把自身的政治价值、政治意识和政治认知强制性地灌输给其国内外观众,并影响其领导者的决策。像西方媒体对“3·14拉萨事件”、“奥运火炬传递受阻事件”以及“达尔富尔问题”的报道,使中国的国家形象被严重颠覆,中国政府和中国民众被西方媒体妖魔化。为了进一步开放中国,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中国,自2008年1月1日起,三个有关外国记者、港澳记者、台湾记者的境内采访新规定生效②该规定宣告中国长期以来的新闻采访“内外有别”制度的中止,北京奥组委还形成了每周新闻发布的例会制度。。这些规定向世界表明中国的公共信息在逐步走向透明,公民能在政治、经济、社会活动中享有包括知情权、监督权等在内的更多权利,社会民主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媒体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夕,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③周筱贇:《世博会与亚运会的不同舆论生态》,载《炎黄春秋》2010年第5期,第42页。这些权利的保障也有赖于媒体的真实报道。通过媒体开放程度的提高,公民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二、中国民众公民身份意识的转变

公民意识的核心是公民身份意识,它是指公民在法律上的角色,特别是在公民社会中,个人作为参与或监督国家公权力运行的独立主体的一种身份④冯留建:《从政府治理模式的演变看现代公民意识的培育》,载《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第47页。。每个公民只有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责任和使命,才能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通过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中国民众公民身份意识出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变。

(一)从臣民身份向主人身份的转变

中国拥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史,在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下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臣民意识。公民习惯于以臣民身份参与社会公共活动。而基于古希腊文化沉淀的“公民观念”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与之相关的三个术语是“爱国主义、意识形态和公民意识”⑤高 峰:《公民·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第41页。。从公民教育在中国发展的情况来看,爱国主义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一直都占据主导地位。由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忽视建设民主与法制,不重视培养民主氛围,公民的主体意识缺乏。公民很难意识到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性地位,似乎忘却了身为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念。然而,合格的现代公民应该能认识到参加社会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意识到自身在社会上的主体价值与尊严、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因此,参与社会公共活动是公民身份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

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促进了中国公民主人身份意识的觉醒。问卷调查发现,对于奥运会志愿者培训活动,56.1%的被调查者表示“会积极参加”,21.3%的被调查者表示“大家参加的话,自己也会参加”,20.4%的被调查者表示要“视情况而定”,只有2.2%的被调查者表示“完全不愿意参加”。实际志愿活动中,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创下了历届奥运会之最,赛会志愿者申请人超过112万,其中港澳台近1.5万,华侨华人2.8万,城市志愿者报名人数达207万人⑥魏 娜、王耀才:《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建设》,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年第9期,第21页。。世博会志愿者公开招募从2009年5月1日开始至2009年12月31日结束,通过各种方式报名总人数超过61万⑦《上海志愿者报名工作结束》,载《中国青年报》2010年1月20日。。

(二)从个人身份向集体身份的转变

改革开放前,中国政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垄断了全部社会资源,通过指令性计划以行政权力直接介人资源的配置,从事资源的直接管理与经营。整个社会几乎没有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其他社会主体及主体性权利。公民集体身份意识极强,而公民个人身份被完全忽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人权、法治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公民个人身份意识不断增强。由于经济市场化的影响,改革开放后人们的集体意识普遍降低。事实证明,公民只有认同集体,才能对集体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并对集体保持忠诚,才能时刻捍卫集体和集体利益。如果一个人试图抛弃自己所属的集体,抛弃集体的生活方式,就会迷失方向,因为“他们的世界会被认为失去意义,失去任何有意义的可能性”①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判者》,李琨译,三联书店2002年,第92页。。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身份是由其所属的集体所决定的。公民对自我身份和集体身份的认知是公民自身全面发展的前提。通过集体公共生活的方式可以促使个人形成集体身份意识,从而承担对集体的责任。

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使得公民的集体意识回归。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世博会,总能看到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以树立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为己任,体现了当代中国公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西方制造的奥运政治化问题使中国公民凝聚在一起共同应对西方挑战。面对奥运圣火传递期间法国干涉中国内政的不友好行为,国内一些网站论坛上出现了抵制法国的签名活动,民众也开始纷纷抵制法国商品和家乐福。一些西方媒体对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的歪曲报道引发了海内外的空前广泛的一致谴责。

(三)从自我身份向社会身份的转变

马丁·路德说过:“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②塞缪尔·斯迈尔斯:《品格的力量》,宋景堂等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第1页。公民素质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就是提高人的素质,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教育活动。

北京市前市长王岐山在奥运前接受采访时曾指出,北京奥运会最担心的就是市民素质问题。为此,政府宣传部门和有关媒体大力倡导和宣传市民素质建设。据奥运会文明调查表统计,绿色奥运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市民素质得到明显提升。93.7%的人认为有必要对民众开展“人人是环境的利益相关者”的教育;93.6%的人相信北京市民能够营造出“平安家园”的奥运环境;90.9%的人肯定北京奥运会能够在环境保护方面促进公众参与③卢 红:《北京奥运素质期待的调查分析》,载《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1期,第174页。。中国人民大学的沙莲香主持的研究小组调查统计显示北京市民公共文明素养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在奥运召开前,“北京市民的文明指数达到73.38%,比一年前提高了4.32个百分点”④《北京奥运文明宣传战取得成效》,载中国评论新闻网,http://gb.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doc/docDetailCNML.jsp?coluid=58&kindid=1211&docid=100582982。。

上海世博会组委会推行“窗口服务日”、“环境清洁日”、“公共秩序日”等公益宣传推广活动,以实现塑造美好的生活、和谐的城市的目的。通过各种方式的宣传和引导,上海市民的公共意识和文明素养大为改观。通过奥运会和世博会的举办,中国公民逐步从自我身份向社会身份转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绿色意识大大增强。

三、中国公民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转变

只有在自觉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遵守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实践活动中,公民意识才可能转化为公民行为,公民才能明确其身份。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为公民身份意识的觉醒搭建平台,其主要表现在公民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两个方面。

(一)中国公民权利意识的转变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以官本位为中心。在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下,老百姓被统治者灌输的是臣民意识、服从意识,他们认为统治者是居高临下的施舍恩惠的“父母官”,自己是被施恩者。因此,对“父母官”感恩戴德是被统治者理所应当履行的义务。这种臣民服从意识与现代社会中人人平等的公民权利义务意识大相径庭。现代社会要求所有公民享有公平的权利和承担公平的义务。社会共同体的联结纽带是一种互惠与合作的平等关系,而不是权威与依附的支配关系。这意味着全体公民享有合法的权利,政府应该为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相互尊重的生活状态营造良好氛围。公民不是庇护与附庸的关系或者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政治生活越来越接近互惠原则基础上的政治平等,政治生活越采取自治的态度,就可以说这个共同体越具有公民精神。”⑤刘世军、李明灿、程伟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论以人为本》,载《人民日报》2005年3月30日。

改革开放30多年孕育和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为培养具有“自由平等”民主观念的现代化公民创造了条件。公民权利的内涵在中国不断被完善和丰富,除了宪法和法律保障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中共十七大报告更加强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民主政治社会中公民享有的最根本的权利。公民只有形成权利意识,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具备公民意识。汉城奥运会结束后,韩国开发研究院发表的题为《汉城奥运会的意义和成果》的报告书显示56%的被调查者认为“汉城奥运会促进了韩国的民主化”;53%的人认为“这次奥运会后,韩国国民的人权更有保障”;51%的人认为“奥运会提高了言论的自由度和公正性”①《奥运会将给中国留下什么?健康是最宝贵的财富》,载新华网,http://news.china.com/zh_cn/focus/aoyun/11062974,2008-07-09。。大多数公务员认为,奥运会促进了行政方面的公开化和民主化。中国和韩国的情况类似。在申办、筹备、举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中国不仅仅满足于经济的发展,也为实现平等、自由、民主和社会正义而做出了努力。北京奥运会期间,组委会将世界公园等三个公园辟为游行示威区。这种保护公民表达自由的措施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中国的开放以及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

(二)中国公民责任意识的转变

公民责任是指公民履行与自己的公民身份相适应的、符合社会规范预期的职责,以及没有履行好这种职责时所应承担的谴责和制裁②胡弘弘:《论公民意识的内涵》,载《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第1期,第27页。。公民责任意识是指公民自觉承担职责、任务和使命的意识。它要求公民对所处的群体及社会负责,正确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一个健康有序的公民社会不仅是一个公民价值与权利得以实现的民主社会,更应该是一个倡导公民参与意识、责任意识的社会。如果公民不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就失去了巨大的内在驱动力,公民教育就没有落到实处,社会资源也得不到较为均衡的分配。一般来说,权利意识比责任意识较容易形成,因为前者涉及自己的利益,后者强调的是奉献。由于受传统政治文化思想的束缚,一些中国公民的责任意识淡化,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

为了进一步培养公民的责任意识,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取正当的物质利益,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起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为中国公民责任意识的觉醒提供了新的平台。办好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被看作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公民自觉主动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奥运会期间,绿色出行活动约81670人参与。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核证,共减排二氧化碳8895吨。美国环保协会的绿色出行碳计算器平台上,注册人数达到30万,最后可形成报告、可以测量的人数有10万人。“世博会肯定会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③杨 政、王忠良:《揭秘上海世博会低碳计划》,载《中国西部》2010年第5期,第47页。

总之,通过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国家形象:人文、绿色、开放,我们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公众公民身份意识的转变:从臣民身份向主人身份的转变、从个人身份向集体身份的转变、从自我身份向社会身份的转变;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中国公众公民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增强。这其实是中国在向世界释放一个新的信号:中国开始摆脱历史的羁绊将以一个新身份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将与世界一起进入一个新的时代④参见刘胜湘等:《国际政治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4~35页。。

猜你喜欢

世博会身份公民
为申办2030世博会,釜山将全力以赴
论公民美育
跟踪导练(三)(5)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互换身份
晚清世博会参展棉纺织品的分析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