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博
2012-03-16老树
老树
在微博的平台上,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中国公民开启了一种新的参与公共话题讨论的表达方式,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平等对话。《老友》2012年第1期《多彩金秋》栏目刊登了一篇《我爱玩微博》的文章,作者是一位老年朋友,文章谈到作者如何接触微博,如何运用微博交流信息、充实晚年生活的事情。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普及、微博出现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已加入微博交流空间。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微博用户已达3亿,占中国网民总人数5.05亿的59%。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使微博成为一种开放式的舆论渠道,并由此被称为一种“自媒体”。正如网上流传着的一段话:“当你微博的粉丝超过100,你就好像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像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
微博历程
《羊城晚報》2012年1月8日发表文章《微博是怎么炼成的》说,2010年,微博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这一年,微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速蔓延,“碎片化”的信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日记局长”、“山西疫苗案”、“南平杀童事件”、“王家岭矿难”、“上海火灾”、“仇子明被通缉”……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引起了人们对微博的关注,更重要的是折射出微博的力量,掀起了中国社会信息传播的“微博热”。
光明网2011年12月16日的《微博时代。微博力量不可忽视》指出,到了2011年,经过“微博元年”的启蒙,更多的人加入微博阵地,微博表现出了形成“舆论场”进而发挥影响的能力,流行于网民间的“围观改变中国”一语已开始在现实中有所表现。网友对2011年的微博大事件的总结可见一斑:一月:空巢老人:二月:微博打拐;三月:日本地震;四月:瘦肉精;五月:私奔;六月:郭美美事件;七月:甬温高铁事故:八月:京沪高铁全线贯通:九月:美国大使;十月:小悦悦事件;十一月:校车。从网友总结的2011年微博大事记里可以看出:每一个微博大事件都引起沸沸扬扬的讨论,也成了“微博控”们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这充分说明,微博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12月13日的文章《2011中国“政务微博元年”:各级政府迎接微博时代》指出。如果说2010年是“微博元年”的话,那么2011年可以被称为中国的“政务微博元年”。据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11月初,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领域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约2万家。其中政府机构微博超过1万家,个人官员微博近9000个:省部级以上政府机构微博35个,省部级以上政府官员微博14个。
“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驾照有木有?快来看,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招人啦!有意咨询65962175,不包邮。”这是外交部官方微博“外交小灵通”发布的一条披着“淘宝体”外衣的招聘信息,被网友大呼亲切,称赞为“话语方式变革”。
形式多样的各类政务微博,已成为全国各级政府践行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力途径。政务微博为官民之间的沟通、互动,减少官民之间的隔阂、对峙以及相当程度的误判,开通了一个直通车。微博提供了一个“打捞沉默声音的平台”。
微博革命
中新网2011年12月3日题为《微博:互联网时代的新标杆》的文章说。不足“两岁”的微博已颠覆了以往大众传媒或专业报道机构垄断新闻源的局面,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新周刊》杂志评论道:“它是极简化的言论平台和生活空间,媒体气质和个人趣味两者兼备:它用140个字符构筑你的私人新闻频道和随身告示牌,在名人效应和草根精神中左右逢源,成为资讯时代的加速器。”难怪电影导演冯小刚在开通微博后兴奋地说:“我终于有了自己的报纸。”这确实不是一件小事,它意味着我们每个人不只是有了自己的报纸,而且是有了自己的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有人把微博称为“微革命”,这绝不是夸大其辞。
《检察日报》2012年1月4日发表题为《关注就是力量,微博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文章。文章说,微博传播,可以使事故真相第一时间抵达受众。“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第一条求救微博在事故发生后的10小时内被网友转发10万余次,为事故伤员献血的动员微博在12小时内被转发17万余次……无数网民通过微博追寻真相,传递哀痛和关注。网民对事故真相的追问,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国务院随即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源头性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
微博关注,亦推动了相关制度建设。甘肃幼儿园校车事故发生后,校车安全问题立刻在微博上发酵。随着事故原因调查的深入,舆论也从关注甘肃校车事故这一个案件转向关注中国校车制度建设上来,最终促成相关部门加紧制定校车安全条例。
《北京晚报》2011年11月18日发表题为《“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每天微博说清楚每笔钱去向》的文章,邓飞在接受采访时说:2011年年初。在一次聚会中,坐在我隔壁的一位从贵州来的支教教师告诉我,在她支教的学校里没有食堂,很多离家远的小学生到了中午根本没饭吃。每到要吃中午饭的时候,她都不敢看孩子们的眼睛,更不好意思当着孩子的面吃饭。后来我特意去当地了解情况,发现她说的情况在贵州山区非常普遍,因为学校合并,多数小学生都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学,他们的父母很多都外出打工,不可能给孩子准备每天的午餐。学校边的小卖部里虽然有食品卖,但多是些三无产品,而且好多孩子也没钱买。看完这些后,我就觉得这种状态是不能接受的,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刚好又有微博这个工具,我就在微博上发起了“免费午餐”行动。最早收到的捐款都来自于我微博上的网友,第二拨捐款人则多是城市居民。在我们这个活动逐渐有了影响力之后,也有一些企业和明星开始加入。
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中央财政将投入160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约260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这被很多媒体形容为“中央政府接棒‘免费午餐行动”。
通过这个微博事件可以看出,目前国情下,微博力量不可忽视,在其他主流媒体缺位的时候,微博却在场,在公共事务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华网2011年12月25日的文章《2011微博发展扫描:实名认证期待在智慧中前行》中说,2011年6月,微博中公开炫富的郭美美,瞬间成为“慈善不透明”的标签,引发网民“围观”,郭美美事件亦如火药桶一般点燃了公众的“慈善焦虑”。在外界的持续关注下,中国红十字总会决定将2011年度财务公开,并承诺用两年时间初步实现省级以上红十字会信息公开的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努力化解危机。
同样在6月,江苏省溧阳市卫生局局长谢志强误将
有自己真实头像的微博当作私密聊天工具,与情人互发微博相约的“微博直播开房”事件,引起大量网民“围观”,并成为一时舆论热点。最终,谢志强被撤销了溧阳市卫生局党委委员、副书记、卫生局局长职务。
一系列的事件让人们逐渐认识到,在信息爆炸式传播的时代里,微博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实现舆论监督,“围观”能够成为社会监督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力量。
微博瓶颈
中经网2012年1月1日的文章《期待2012年多些“网络理性”》说,年初的“抢盐风潮”,就是网络公众非理性参与的结果:“于露露”的露点式走红,且“越露越红”的结果,也是一些人非理性炒作的结果:小悦悦事件救人者陈贤妹被辞退,进而引发网民“愤怒”,结果证实是无中生有,也是网民不理性参与所致。以上种种展现出的是互联网“恶”的一面。
《中国青年报》2011年11月8日发表文章《一不小心谣言四起,得管管微博造谣这档子事》指出,微博在更快捷地传递信息的同时,也会被一些人利用编造和散布谣言,诸如“金庸去世”的谣言、虚假广告的传播、“僵尸粉丝”的买卖……微博“双刃剑”的另一面,不仅损害了公共利益和公众利益,也引起了网站、用户和公众的不满。
人民网2011年5月26日的《微博热的冷思考——兼论微博碎片化的特征及影响》指出,微博的单條信息基本都在140个字以内,而且简单、快速、新鲜、随时随地,便于网络、手机传播、阅读。微博的表述方式,让阅读本身变得无足轻重,呈现碎片化、浅层化趋势。与此同时,轻松、趣味性的东西越来越受到读者欢迎,浮光掠影式的阅读普遍盛行,导致人们对信息内容越来越缺乏深度、持续性的关注,所有的话题都一扫而过。这种阅读方式使得深度文化作品越来越不受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印刷文化的深度性、连续性、统一性。
微博趋势
《解放日报》2012年1月5日的文章《“网络理性”再多一点》指出,2010年,公众记着“犀利哥”的偶然走红,也有敢露敢裸的“兽兽”当上了主持,有“凤姐”“芙蓉”们的持续在网络上“卖弄风情”……其背后诸多的事件和网络红人多带有“个人色彩”。但过去的2011年显得多了些集体性的“网络自觉”,如“郭美美”事件对慈善的推动和公民慈善的“发醇”:网民参与对“地沟油”现象的无情抨击:动车追尾事故网络和微博的持续“追踪”:康菲公司渤海湾漏油事故:故宫博物院“文物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张志安评价说,2011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就是公共机构、政府部门、官员学者纷纷通过微博,来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无缝沟通”,响应“公共诉求”,关切“公共利益”。
新华网2012年1月3日转自《南方日报》的文章《中国“政务微博元年”:从“微问政”走向“微施政”》指出,腾讯微博上,广东省公安厅的微博中就曾有网友问:“警察叔叔,我需要你帮我找个男朋友,可以吗?我是美女。”答复称:“这个不在我们的服务范围,别刻意找,遇到才是缘分。”这一问一答充分显示出了广东省公安厅微博与民众打成一片的工作作风。同时,微博也成为施政工具。11月14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用微博直播了对一宗案件中的“老赖”进行拘留的强制行动,直播过程从12:57开始到14:20结束,共8篇微博,配以大量的现场图片和简短的文字,获得了网民的广泛好评和律师界的密切关注。而梅州警方还利用微博线索破获了3宗传销案,解救出15名误陷传销的人员。
总体上,政务微博逐渐发挥了播报政情、宣传有关部门工作、解决网民疑难的职能,也将逐渐承担起有关部门在互联网上进行服务和管理的责任。如何从“微问政”完美过渡到“微施政”,无疑是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的新挑战。
中国网2012年1月1日的《期待2012年多些“网络理性”》指出。2012年或将是一个加强网络监管与网络自律的年份。2011年,治理网络乱象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日前,北京市出台新规,实行微博实名制,以期刹住网络谣言重灾区环境恶化势头;2011年4至6月,中央四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了整治非法网络公关行为专项行动;2011年3月份“两会”期间,一些人大代表建议“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增加‘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内容”,以根除互联网产业中侵权泛滥……2012年也注定是一个加强监管与加强引导相契合的年份,也将是一个逐步让网络声音回归理性、充分参与社会建设的年份。期待已经到来的2012年的网络年份,走向成熟、走得更好!
责编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