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人吃不着肉丸浑身难受
2012-03-15
本报记者 丁 刚
泰国曼谷最近开了首家宜家店,《环球时报》记者有幸成为第一批顾客中的一员。对在瑞典生活了多年的记者来说,去宜家不是为买家具,而是为品尝瑞典肉丸。宜家如今在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开有300余家大型门店,这些店铺也把瑞典肉丸带到了世界各地。
犒劳自己就吃肉丸
肉丸几乎是瑞典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据说几天不吃肉丸,瑞典人就会浑身难受、食欲大减。有位著名探险家去北极考察,花了一周时间去了北极的极点。当他从冰雪中回来时,有记者问他,“现在最想做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就想吃一盘瑞典肉丸。”
瑞典最普通的家常菜就是炖肉丸佐奶油酱,一般多是以牛肉丸子搭配深红色的酸甜越橘或越橘果酱,或浓香褐色酱汁,可以一次品尝到双重滋味。
瑞典肉丸的主料是肉末,牛肉、猪肉、羊肉或其他打来的野味均可。用来做丸子的面糊中,通常要加上鸡蛋、牛奶、面包屑,另外还有土豆粉或燕麦片,有的则主要采用捣碎的土豆泥。不少瑞典人还喜欢往丸子里加些切碎的洋葱。用来调味的,除了有盐、姜粉、白胡椒粉等,更缺不了肉桂。在瑞典人喜爱的各式姜饼和面包卷中,也都加有肉桂。
丸子做好了,要么是放入人造黄油中热煎,要么是放入烤箱。现在一般瑞典家庭,大都采用烤箱,因为这样更便利一些。记者在瑞典时,有时也从超市和便利店买回半成品的肉丸。一般的瑞典家庭,平时也都是吃这种半成品的肉丸。不过,一些瑞典人还是愿意在周末或有空时尝试自制肉丸,根据自己口味来调整肉丸的“结构”。有些人会在肉丸里加入更多切碎的洋葱,而另一些人则偏爱更多的肉桂。还有些人觉得肉丸应该配有浓稠的深色肉汁,这样味道会更香美。
肉丸成瑞典饮食文化代名词
瑞典肉丸几乎成为瑞典饮食文化的一个代名词。如今在瑞典很多城市的旅游小册子上,都可以看到去哪家餐馆“品尝肉丸”这一项。在每年举行诺贝尔奖庆典的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你可以品尝到从1901年至今的历届诺贝尔宴会美食,其中就有皇家大厨做的肉丸。在介绍瑞典文化的官方网站上,还有这样有趣的描述:“瑞典肉丸最重要的是要满怀爱心地来制作,这就是为什么‘妈妈的肉丸会在瑞典广为流传的原因”。
瑞典肉丸起先是伴随着瑞典移民的脚步走向世界的。上世纪初,瑞典出现了大规模的北美移民潮,约有100多万瑞典人移居北美各地,他们也把瑞典肉丸带到了异国他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风靡瑞典肉丸,就与瑞典移民相关。10多年前,《芝加哥论坛报》曾发表过一篇介绍瑞典文化的文章,标题就是《瑞典文化?比肉丸的含义要更多》,可见美国人眼中的瑞典,肉丸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据说源自英国
记者在瑞典工作时,曾参观过一家肉联厂。看到那里制作的肉丸总是一种配方,颇感不解,便问主管,“贵厂是否每年都会有新品种的肉丸推出?”没想到这个问题有点“特别外行”,得到的答复很干脆:“我们不需要。”那位主管还告诉记者,仅有的区别十分微小,比如是牛肉还是猪肉或两种肉馅混合,有的时候如果肉丸是销往南方,也会考虑当地人的习惯,略加些肥肉,但配方一般不会改变。
瑞典肉丸据说起源于英国,是早期人们制作香肠时出现的。那时人们不舍得扔掉剩余的肉末,便将其剁成肉泥,用来制作丸子。瑞典语中“肉丸”一词最早出现在1754年的一本烹饪书中,但书中有关肉丸的描述表明,它还不是当时普通家庭的普通食品。在上世纪20年代肉丸开始走进瑞典普通人家的厨房。
在瑞典生活了一段时间,记者才知道,瑞典人对肉丸真的是百吃不厌。记者曾应邀去过一些瑞典家庭,吃到最多的就是肉丸。有一次,一位朋友很神秘地告诉记者,他的孩子在中学的烹饪课考试与比赛中获了头等奖,特意要为我们“表演”一下。结果到了吃饭时间,端上桌的就是一盘热乎乎、香气扑鼻的肉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