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国新增千亿斤粮食提供技术支撑复合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揭牌
2012-03-14中国农资张高科
□ 《中国农资》记者 郑 敏 张高科
长期以来,我国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自主创新基础能力提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复合肥料研究方面,缺乏统一的组织和有效的协调机制,创新能力差,科研产出少,已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可喜的是,这一状况将得到改善。7月26日,复合肥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该研究中心作为我国实现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的科研支撑项目,将依托山东金正大公司建立,重点研究制约我国复合肥料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同时加快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我国肥料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我国化肥工业的整体创新水平。
科研支撑:保障千亿斤粮食增产
据悉,复合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是在国务院提出 《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的大环境背景下,于2011年11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根据规划要求,未来10余年间,我国需要再新增1000亿斤生产能力。在我国解决粮食安全主要还是依靠高强度地集约利用耕地资源和大量化肥等投入的前提下,为实现千亿斤增产目标,我国在土壤和肥料方面启动了一系列科研支撑项目,以实现土肥资源的高效利用,而复合肥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就是这些项目之一。该工程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具有一流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水平、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一流的工程实验条件、一流的管理运行机制的科技创新平台,最终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行业需要:呼唤高层次创新平台
“行业发展需要有这样一个共同的平台”,专家观点代表着行业共同呼声。业内专家认为,单从复合肥行业发展看,成立这样一个高层次的国家级创新平台也十分必要。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秘书长修学峰分析,尽管国内近几年复合肥行业发展迅速,产量已基本满足农业需求,品质和规模也在不断改善,但是在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
首先,肥料集约发展程度偏低,产业布局分散,复合(混)肥企业大多规模小、效益低,部分企业设备能耗和原料消耗巨大。其次,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中低端产品比重大。如单质氮肥、磷肥和低浓度肥料的生产和使用比例大,复合化率只有30%左右,与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再次,产能长期过剩,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竞争力不强,长期依赖政策扶持等问题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力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白由路也认为,在肥料行业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含量、比例、形态、助剂等四方面因素,而现在复合肥行业显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前两者上,对后两者的把握必须加强。而且,从产业化角度看,如何实现化肥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节约资源以及环境保护协同发展是肥料创新永恒的主题。因此当前复合肥行业创新的空间还非常大。工程中心的成立,给研究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平台。他提出,在我国肥料产业目前正处在技术升级和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对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构建节约型社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山东临沭县也是全国优质复合肥生产基地,在这里成立这样一个国家级复合肥科技创新平台也显得意义重大。
山东省发改委高技术处处长黄宁表示,该工程中心是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国家、地方两个层面创新基础能力的合理布局为目标,在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地方特色产业链、地方主导产业等有较好创新资源基础的领域落地建设,也是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工程中心的建设,对推动山东省化肥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定位:研究共性关键技术
那么,复合肥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的具体职责又有哪些呢?
据复合肥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单位——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介绍,复合肥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将根据国内外复合肥料领域的发展趋势、发展需求以及国内市场需求,结合我国现有的基础和优势,研究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同时,将加快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重点解决行业关键性、前沿性的技术难题,集成完整的复合肥料研究、生产、测试、应用和评价工程技术体系,带动企业在技术集成基础上进行的工业化生产技术体系的创新,促进企业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为行业科技成果转化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同时选择一批重大项目、关键技术、重点产品组织研究攻关,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这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最大的亮点在于,我们想把它打造成一个全方位的创新体系,而不单单如过去那样仅在产品或工艺的某一单项上下功夫。”金正大集团副总裁陈宏坤补充道。他告诉记者,这个创新体系除了工艺和产品技术创新外,还涉及到设计产品科学使用方案、行业人才的培养以及技术产业化创新等各个方面。
他具体介绍说,譬如从产品创新方面有三大主要方向:一是产品品种创新,如缓控释肥的创新研究。二是在产品形态上创新高效复合肥,如硝基肥、水溶肥等。三是功能性肥料,如对盐碱地的改良、肥药结合等。另外还会充分考虑到肥料高效利用,通过科学的施用技术和方式使肥效最大化,如通过机械化施肥以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又省时省工的目的。“我们追求的是在正确的时间,选择正确的方式,把正确的肥料施用下去,以达到肥效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效益的最大一致。”
此外,该工程中心还有重要的一项职能是对前沿、共性关键技术的培训推广以及为行业人才培养,起到行业技术孵化器的作用。“譬如行业中一些有技术攻关需求,但本身没有能力进行研究的企业项目,就可以放到工程中心进行研究。”
由此可以看出,该工程中心已经将创新工作和市场紧密结合并且落到实处。“复合肥行业创新研究包括从产品研发、实现产业化、科学使用等系统工程,而实际上,现在大家更多关注的是研究正确的肥料,所以复合肥行业研究空间还很大。”陈宏坤说。
落户企业:促进创新成果加速转化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复合肥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而在这一进程中,企业也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此次作为复合肥行业唯一一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也将中心建设的依托单位放在了金正大公司。
“之所以将国家级创新平台放在企业,主要考虑的是企业有能力尽快实现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白由路分析认为,现在化肥行业创新的主要力量是国家科研机构和企业。而从两大主体对比来看,企业在成果转化上显然更有优势。此外,由于企业直接深入市场,更加关注经济效益,因此在科研时方向性更明确,能够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科研。
“所以国家研发平台再次落户金正大,我们既感到骄傲,又觉得责任重大。”据陈宏坤介绍,这已经不是金正大第一次承担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任务了,在2010年,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就在金正大正式挂牌成立,而通过两年多运作,在科研和成果产业化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
另外,对于国家级工程中心落户企业,各级领导在对企业创新能力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对利用平台优势带动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揭牌仪式上,国家发改委农村司巡视员胡恒洋就提出,希望工程中心能够发挥国家级创新平台的优势,利用技术创新资源,研发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科技含量高的复合肥产品。譬如结合国家干旱、盐碱地改良等国家项目研发功能性产品,满足农业不同需求。同时,还能通过研究对市场走向有个超前的预见性和导向性。
“我们决不辜负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嘱托与厚望,中心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重点解决行业关键性、前沿性的技术难题攻关,不断促进企业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为行业科技成果转化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为我国化肥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作出更大贡献。”万连步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