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莎车老街
2012-03-13任丽瑛
任丽瑛
我第一次用心去看一条街,第一次用心去感怀一条老街,那悠远的步伐,穿过时光的脚步,一直走进了我的心房。
走进莎车老街,路两边有卖水果、小吃的。一辆小手推车,上面垒了许多葡萄,码着苹果、梨子等许多种类的水果,几只蜜蜂上下飞舞,旁边放着一只红柳大筐,上面盖着一块保鲜的布;一个小台子,堆着一些饼干、糕点;一只肥硕的羊身体上盖着紫色的印章倒挂着,诱惑着路人购买的欲望。
这是一条不平凡的老街。
说它不平凡,这条老街在莎车大约有百余年的历史了,商家自发地形成了一条巴扎(系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它遍布新疆城乡),装满了普通百姓日常生活需要的用品,盛满着许多小小的幸福,不是最繁华,却是最热闹的老街。这条街面有现代房子,有以前留下的老店铺,还有老式的吊角楼,有一些洋气,有一些古朴,又有一些无法说出的韵味;再加上独有的民族元素在里面,没有叫卖声,有一种朴实的宁静,宁静中掺杂着一些叮叮当当的响声,驴车的嗒嗒声,让人仿佛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古韵悠远,悠然漫步,全是日子的味道。
这里就像一个小型加工厂,有许多加工农具的店铺,生产坎土曼、耙子、土陶等家用、农用工具。
我们怀着极大的兴趣看他们加工,他们用铁钳把铁器从熊熊燃烧的炉火里夹起来,那炉火便冒出火星点子四散乱飞。看他们一锤一锤地敲打,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还有一种“扑哧扑哧”的沉闷声,有点儿像几重奏。经过一番猛烈的敲打,他们又把那些加工过的铁器放进那燃烧的火炉中,火苗从坝土曼(一种铁质农具)中间的圆孔穿过,犹如一束火炬,给那个没有生机,只有冰冷铁器的小店增添了一分诗意,映照着那些静待顾客挑选的农具。
我边走边看着这条街,看着当地人蹲着或坐在街沿上、店门前的板凳上、土炕上。一些楼角宇里晾着一些衣物,这条老街也布满了日子的味道;一些似年代很久的房屋角落里伸出一株奇枝、艳丽的小花,给这条老街增添了不少亮色和活力。
这是一条简单的老街,任何厚重古老的产物都要与衣食搭上关系。在一个大排档前面,一个烤肉摊儿上正冒出丝丝缕缕、白色的浓烟,焦黄的、串成串的烤肉静静地“躺”在那里,散发出一连串的香味钻进了每个人的鼻孔。一锅金黄的抓饭正冒出热气,店主手里拿着一个大铁铲不停地翻搅着……这些美味让人看了眼馋,吃了就饱。多得数不胜数,数得直流口水。这么别致的味道令人怀念不已。
在这条街上走着,你的心里不能装着事,就那样随着“叮当”的声音寻去,就那样踩着岁月的踪迹踏进去,就那样一路晃晃悠悠地过去,就那样看着人们都忙碌着自己手中的事,没有人注意到你的到来,你有意无意的闯入,最终还只是个过客,就那样一路停停走走地看下去,也会让你眼里多了一道风景,一抹风情,一种心境便应运而生。
走到一个店门口,也许是我们的动静太大了,引起了一个维吾尔族妇女的注意,她大约40多岁的样子,笑容下尽是青春的痕迹。“同志,你们从哪里来?”她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给这条古味、富有民族风情的街道带来了一种不一样的味道,也使与当地人交流不便的我们像是在“他乡遇故知”一样倍感亲切喜悦。于是,她介绍了自己她叫阿曼姑……她便陪着我们一路前行。
在莎车老街,我们发现了一个绝佳的照相地点,纷纷坐在驴车上摆出各种姿势照相,一种回归田园的感觉出现了。我们的举动引来了一群男女老少的围观,这就给那位阿曼姑大姐发表演说的好机会了。旁边三位围着鲜艳头巾的女人站成一排认真好奇地听她说话,我赶紧给她们拍照,前面那个女子害羞地转过了脸。那位中年女子阿曼姑还真是一个很好的义务宣传员,她对一堆围着她的老汉们说:“你们要找些事干,不要一天闲着没事干,光靠国家、政府,中国那么大,国家政府也有顾不过来的时候。”听着她充满激情的话,我心想:这个女子还真不简单。
我喜欢街头的那抹红,喜欢这份朦胧的颇有诗意的画面,喜欢那带有异域风情的视觉,喜欢在充满阳光的午后,有着音乐的陪伴,看着优雅的女子独自徘徊在橱窗前,寻找那些失去的美好的记忆,这份宁静的美丽,有着脱俗的意境,这是在繁华都市中寻不到的氛围,有着悠远的古韵,也有着惊艳的现代气息,被那一缕纯净,一抹红所点燃,绽放。
在这条老街悠然行走,你看着看着就能看出许多门道来,还多了一些生活、时光的味道,岁月的痕迹,这味道里面掺杂着一些古老的故事,人们的生活写意,每个人的表情后面都有一些值得探索的细节。群众生活安逸,没有浮躁的情绪,一种悠然的幸福生活悄悄蔓延着,就连那笑容也渗进了时光的古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