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MB模型在苏北农村初中生结核病预防行为干预中的应用

2012-03-11唐万琴彭维斌杨开玺徐文斌卫平民

中国卫生统计 2012年4期
关键词:结核病动机人群

唐万琴 彭维斌 杨开玺 王 超 徐文斌 翟 萍 卫平民

目前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疫情的严重性仅次于印度,且国内部分地区甚至有结核病蔓延趋势。目前我国在校学生约占我国人口的1/5。由于学生居住和学习地点均较为集中,部分学校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学习压力较大,结核病防治知识较少等,使我国在校生的结核病患病率较高。近几年的文献资料表明〔1-4〕:在校生肺结核患病率为300/10万~1264/10万,明显高于2000年全国同龄组平均水平(172/10万)。少数学校甚至发生了结核病的暴发流行〔5〕。可见,在校生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结核病防控的重点之一。IMB模型(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是由 Fisher JD〔6〕等提出的,它综合了其他理论的特点,从合理行为理论借鉴了对“动机”的理解,概括了影响行为的各种可能因素,从社会思考理论中引入“自我效能”概念,将这些可能因素归纳为信息、动机、行为技巧三个组分,构造了模型的理论框架。现已广泛应用于性病、吸毒人群的高危人群行为干预,而IMB模型在结核病预防行为干预中的应用仍未见报道,鉴于此本文开展了针对IMB模型在结核病中的应用研究,以此为结核病的预防行为干预提供指导依据。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样本量

学校在校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基线按

(2)抽样方法

采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苏北5个地级市各随机抽取2个县(区),每个县(区)各随机抽取1所农村初中。在每个学校的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各随机抽取100人,共计发放调查问卷3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78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2.9%。2 788例调查对象中男女各1 394例(50%),平均年龄14.8±0.99岁;初一年级966例(34.6%),初二年级809例(29.1%),初三年级1013例(36.3%)。

2.资料收集与方法

以《全国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调查问卷》(2006)和《预防控制结核病核心信息与重要信息》为参照依据,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学生的一般情况;结核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动机(对结核病的相关态度、周围人群支持程度、主动寻求知识等)、行为技巧(参加、讨论结核病防治活动等)以及预防行为(疑似症状主动就医)。现况调查于2010年4月份实施,在当地卫生部门和学校老师的统一组织和配合下,采用无记名集中或分散自填的形式填写问卷,问卷当场回收,全部调查在2天内完成。

3.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录入采用Epidata3.02软件双人双机录入,并进行逻辑检查和校对。构建的IMB理论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软件为AMOS 7.0、LISREL 7.6等。

结 果

1.IMB理论模型的构建

根据IMB模型的理论依据,结核病预防行为的产生需要依靠结核病的预防信息、动机及预防技巧的综合作用,三者缺一不可,并以此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的观测变量和潜变量,如表1所示。

表1 IMB理论模型中观测变量和潜变量之间的含义和关系

2.IMB模型的适配度判断和修正

根据本次调查的样本结构,通过建立各潜变量、观测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图,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ML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根据专业知识和模型提供的MI值大于3.84〔8〕,经过反复修正,形成最终的拟合模型。适配度指标卡方值471.30,卡方自由度比值(CMIN/df)5.06,P值小于0.05,其余模型适配度的评价指标拟合优度指数(GFI)、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标准拟合指数(NFI)、非规范拟合指数(TLI)、比较适配指数(CFI)、相对拟合指数(RFI)值分别为0.98、0.97、0.97、0.96、0.97、0.96 均大于 0.90的标准;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R)的值0.04符合小于0.05的标准;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0.038符合小于0.05的标准。根据以上适配度拟合指标,本次课题所构建的结核病IMB模型与实际观察数据适配良好,是一个比较符合实证资料的模型。

3.IMB模型的参数估计

各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之间的回归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各变量均能较好地反应潜在变量。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为了比较潜在变量间的参数估计值对最终结局变量的影响大小,需要比较各个参数之间的标准化值。预防动机对预防行为的影响最大,其全体效果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54;其次为行为技巧0.28,预防信息0.21。

讨 论

1.IMB模型的分析

健康促进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提高患者的发现率,而不是卫生工作人员主动到人群中发现病人。全球每年约有800~1 000万新发结核病病人,其中仅有1/4的结核病病人主动获得诊断〔9〕。本次研究验证了IMB模型的结果,结核病主动就诊检查这一预防行为的产生,主要受预防动机的影响,而预防信息的影响作用最小,这一结果与目前所开展的结核病预防的健康教育方法不符,文献资料表明国内多涉及预防知识的宣教〔10〕,较少提及预防动机的激励以及教导目标人群如何掌握良好的行为技巧。

(1)预防信息 模型结果显示预防信息对预防行为的影响效果最小,可能是目前涉及预防信息的干预研究较多,学生人群已经对这方面的内容产生疲倦,但通过显著性检验,信息因子的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今后的预防行为干预中,结核病知识方面的宣教仍是不可忽略的。

(2)预防动机 本次研究中动机因素对预防行为的形成作用尤为明显,预防动机对行为的影响一方面通过直接影响,另一方面是通过行为技巧间接影响行为的产生,提示在今后的干预研究中应积极开展结核病参与活动、讲座访谈和服务咨询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引导人群掌握良好的行为技巧,最终形成良好的主动就医行为。

(3)行为技巧 虽然行为技巧对预防行为的直接效益略小于预防动机,但行为技巧对行为形成的作用仍是非常重要的,行为技巧的形成主要来源学生知晓足够的结核病预防信息和具有良好的预防动机,才能使他们积极参与防结核活动(0.71),讲解预防措施 (0.73)。

图1 IMB模型的标准化参数估计路径图

2.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

(1)本次研究的目标人群主要为苏北地区农村初中生,因而关于模型应用的外延性需要进一步验证。

(2)IMB模型是首次引用到结核病中,观测指标的选择主要参考艾滋病以及吸毒人群的问卷编制方法,导致某些指标方面不够全面,是否存在其他的更能反映该人群的观测指标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3)本研究是属于现况调查,由于预防行为的形成是一个具有动态的过程,在今后的研究中如果能够纵向的研究行为问题,可能会获得关于行为问题的更深层次信息,从而为结核病的干预研究提供更为有效的科学依据〔11〕。

1.李翔.2064名大学新生结核菌感染情况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7,23(3):229.

2.徐正涛,吴德林.学校结核病疫情预警、控制研究.医学动物防制,2008,24(5):362-364.

3.陈子芳,李光忠,霍丽丽,等.滨州市在校中学生肺结核患病情况调查.中国防痨杂志,2008,30(6):547-548.

4.姜世闻,徐汉成,李继海.结核病现状及高等院校结核病控制有关问题的探讨.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3(1):3-5.

5.宋建奎,杨淑梅.1997~2006年日照市5起学校结核病暴发、流行资料分析.预防医学论坛,2007,13(9):843-844.

6.Fisher JD,Fisher WA.Changing AIDS-risk behavior.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2,111(3):455-474.

7.吴启富,陈红梅,张晓波.基于结构方程的北京居民幸福指数因素分析.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07,3:89-93.

8.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7.

9.Cheng G,Tolhurst R,Li RZ,et al.Factors affecting delays in tuberculosisdiagnosis in rural China:a case study in four coun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Tropical edicine and Hygiene,2005,99:355-362.

10.王兴军,王黎霞,朱广荣.中小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7,23(7):521-523,534.

11.胡浩.结构方程模型在艾滋病高危行为分析中的应用.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8.

猜你喜欢

结核病动机人群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