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江西省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策略研究

2012-03-07阳国诚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运动队江西省教练员

阳国诚

(华东交通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

新形势下江西省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策略研究

阳国诚

(华东交通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西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现状调查并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竞技体育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及我国竞技体育十二五规划重要建设时期,提出江西省高校竞技体育要合理制定长远发展目标,完善管理体制,提升管理协调能力,建立教练员培训体系、考核标准及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建立人才培养的梯度制,形成多方面资金保障体系,加强科研投入,进一步完善竞赛体系,使江西省高校成为真正培养高素质竞技体育人才的基地。

新形势下;高校竞技体育;现状;策略

高校竞技体育是我国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培养竞技体育人才而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国际竞技体育发展趋势。随着我国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以及教育部自2003年独立组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取得优秀成绩,为高校竞技体育发展、进步、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1]。现阶段也是我国竞技体育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及我国竞技体育十二五规划重要建设时期。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存在指导思想不明、项目布局不合理、招生政策面临困境、教练员人力资源滞后、竞赛体系不健全[2]等问题,但也形成了CUBA市场化和社会化举办赛事、清华大学一条龙培养运动员、北京理工大学从学生军团走向职业队等成功发展模式,收到较好的效果。江西省高校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行业体协、省市体育局和企业联合办队,形成了一定的特有培养模式,但还存在诸多不足。在这种新形势下研究江西省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认真探索高校竞技体育发展规律,认真研究江西省竞技体育发展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剖析江西省高校竞技体育成绩、结构、效率等方面的问题,对提升江西省高校竞技体育工作的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水平,指导江西省高校竞技体育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同时,本研究可为多渠道培养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发展模式提供依据,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竞技体育和高校体育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0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江西省8所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学校及试办的项目为调查研究对象。分别是:江西师范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大学、江西中医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理工大学、井冈山大学。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阅读国家有关高校竞技体育政策、文件,收集和整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库》《国道外文数据库》及通过其他方面获取的有关高校竞技体育和高水平运动队的有关研究成果。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体育科学方法设计问卷的要求及研究目的和内容,分别设计了主管领导、教练员、运动员3套问卷。对江西省试办高水平运动队队学校发放问卷调查,发放主管领导问卷8份,收回8份,回收、有效率100%;发放教练员问卷36份,收回36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35份,有效率97.2%;发放运动员问卷120份,收回118份,回收率98.3%,有效问卷115份,有效率97.4%。

1.2.3 访谈法

利用会议、比赛及专访等形式先后与高校主管学校竞技体育的领导、研究竞技体育竞赛的专家进行了访谈。通过交流与座谈,征得了他们对高校竞技体育现状的一些看法。1.2.4 数理统计法

根据以上方法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然后归类比较与分析。

2 江西省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现状

2.1 目标定位模糊,缺乏前瞻性

高校竞技体育目标是高校竞技体育各项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高校竞技体育组织经营思想的具体化,是改革和发展的依据和出发点,又是发展和改革要达到的预期终点[3]。明确的发展目标,能促使高校竞技体育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通过调查发现,87.5%的高校主管领导只关注本校学生在全国及省级大学生比赛获得的名次以及参加比赛是否对学校起到宣传效果。从以上所述及表1中可以看出,高校主管领导及教练员对高校竞技体育目标定位主要局限于参加全国或者省级大学生赛事,以提高学校知名度。这种以本省内高校运动成绩作为评价体系,影响了江西省高校竞技体育的长远发展。由于目标定位缺乏前瞻性,各高校教练员在运动员选材上只注重眼前成绩,多采用“拿来主义”,招收在役体工队队员,把大量具有运动天赋和运动基础培养前途的体育苗子拒绝于门外,造成体育人才的大量浪费。

2.2 项目设置较集中,优势项目竞技实力提高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项目设置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结构,也达到一定的水平[4]。据资料表明,江西省试办竞技体育高校目前达到8所,有27支高水平运动队,江西省高校试办的运动项目集中在田径、篮球、武术项目(见表2),而我国竞技体育竞技实力强的项目如乒乓球、体操,江西省内未有一所院校试办运动队,虽然江西省在两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获得游泳5枚金牌,但也没有一所将其设为重点项目。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奥运会的比赛项目相比,项目的布局相差甚远,难以与我国奥运项目布局相衔接。

表1 教练员目标定位调查统计表(多选,n=35)Tab.1 Statistics table of the aim of coach(multiple choicen=35)

表2 江西省高校竞技体育运动队项目设置情况Tab.2 Project setting of team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Jiangxi universities

从竞技实力来看,华东交通大学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田径、武术锦标赛团体总分前5名,江西师范大学及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健美操队成绩突出,有多人入选国家集训队并获得冠军,江西理工大学的攀岩队培养了多名世界冠军并打破世界记录。江西省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获奖情况,2004年获金牌5枚,铜牌3枚,田径获3金1铜,游泳获2金,团体总分第14位;2007年获金牌6枚,银牌2枚,铜牌3枚,田径获3金2银,游泳获3金,毽球获2铜;健美操获1铜、团体总分第13位。优势项目竞技成绩突出,特色项目成绩优异。

2.3 机构设置日益健全,管理体制有待规范

江西省高校竞技体育学校内部管理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类以主管体育、招生的校领导及体育学院、招生办公室、教务处、纪委、财务处等相关部门;第二类是依附于学校原有的体育运动委员会对高校竞技体育实施管理。

江西省高校竞技体育在管理方式虽然有些差异,但都在校领导领导、各部门配合、相互协作下开展,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都是辅导员、教练员、任课教师来完成运动员的学习、训练、比赛、思想教育、日常生活管理等方面工作。在此管理体制下,辅导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起主导作用,教练员仅是训练工作的主导者,这种管理模式不能很好地发挥教练员在竞技体育工作主体作用,不利于运动员的管理与竞技水平的提高。江西省在高校竞技体育建设过程中,没有制定符合本省实际的的政策法规,应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各种法规制度,使高校竞技体育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2.4 教练员训练水平得到提高,继续教育培训没有形成制度

教练员经过20多年培养与执教经验的积累,训练水平得到了提升,临场指挥比赛能力得到锻炼。但教练员经常要身兼数项工作,不仅要组织运动员的训练,也要负责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群众体育竞赛的开展以及指导工作,工作压力相对较大。在教练员职业培训提高方面,由于学校没有足够重视,导致训练手段落后、现代高科技训练手段缺乏、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难以适应现代竞技体育训练的发展要求。教练员之间没有形成激励竞争机制,对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需求要求不高,敬业精神不强。教练员专职化程度低,77.1%的教练员属兼职教练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竞技体育的良性发展。

2.5 训练主体来源参差不齐,高质量生源较少

涉及高校竞技体育训练主体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问题:一是训练主体来源渠道、质量;二是学习与训练矛盾问题。

调查中发现,专业运动员、体校较高运动水平考生主要集中在办高校竞技体育知名度较高的院校,大多数学校是以二级运动员考生为主。江西省高校运动员的生源有39.2%来自专业队,20.8%来自于体校,40%来自普通中学(见表3)。专业队在役运动员进入大学以后,为完成国家、省市竞赛任务,训练与比赛任务相当繁重,他们很少在校学习或训练,由于年龄偏大,伤病较多,不可能承受大负荷运动训练,运动成绩难以提高。专业运动员由于受教育不系统,基础知识水平较低[5],在校学习较难以完成教学要求的教学任务。

从调查得知,有36.5%学校是组织运动员上午训练,下午学习;48.7%课程结束后训练;14.8%是安排晚上学习。但是他们相对其他学生的考试要求较低,还有部分学校采取“获得优秀运动成绩,文化考试加分”的政策,从而削弱了一部分运动员的学习积极性。由于高校运动队的特征和文化学习的要求等因素的影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平均每周训练时间与频率相对职业运动员差距较大,导致竞技水平没有达到预定目标,这是我们在解决学训矛盾的过程中要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表3 江西省高校竞技体育运动员来源统计Tab.3 Source statistics of athletes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Jiangxi universities

2.6 竞赛体制不健全,运动员参赛机会少

运动竞赛是竞技体育的核心[6]。运动竞赛也是竞技体育运动员活动成果集中展现的主要平台,而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竞技体育管理则应服务于运动员成功参加竞赛并取得满意的运动成绩这一核心任务的实现。调查结果表明:江西省高校学生运动员年参加比赛次数主要集中在1次和2次,这两种情况占了被调查人数的68.6%。造成运动员比赛较少的原因,一是竞赛体系不健全,部分赛事不稳定;二是高校系统赛事难以与体育系统赛事接轨;三是竞赛经费不足,没有形成品牌赛事。

2.7 保障体系乏力,科学化训练进展缓慢

体育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因为先进的训练手段和训练方法的研究与运用必须以经济基础作为支撑[7]。从表4中得知,江西省高校竞技体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行政拨款,少部分来源与企业、行业联合办队经费,这些经费只能维持基本训练的开展,经费使用相对稳定,企业、社会比赛捐助的经费主要在比赛时临时赞助,经费稳定差。教练员中有77%对场地设施还是满意的。近十年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期,各高校加大对学校硬件设施投入,体育场馆训练场馆建设日趋完善,为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条件。

从调查结果看,有一部分学校对高校竞技体育运动队的科技服务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江西省高校竞技体育科研人员配备情况不容乐观。68.6%的教练员反映没有配备科研人员;31.4%的教练员反映为竞技体育配备了科研人员。对配备科研人员进行科研究内容进行调查(见表5),对运动员心理训练与调节及运动营养和恢复,占63.6%,对训练控制、运动技术动作分析、信息分析研究较少。从中可以看出,江西省高校竞技体育科研缺乏统一管理和制定长远的科研保障体系,管理政策和行政制度不完善,这也是导致高校竞技体育没有跟上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表4 江西省高校竞技体育经费来源调查统计表(n=8)Tab.4 Statistics table of funds souce of athletic sports in JiangXi high school(n=8)

表5 科研人员研究内容统计分析表(n=11)Tab.5 Statistic table of researching contents of researchers(n=11)

3 新形势下江西省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策略

3.1 制定长远目标,发挥优势项目,合理平衡发展

高等教育与竞技体育相结合,体现出我国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和“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当代教育的社会化和人性化要求高校竞技体育必须要以人为本,制定一个长远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可持续的发展宗旨,为国家不断输送高素质的综合性体育人才。江西省高校竞技体育应积极开展高校竞技体育的宣传和教育,吸引更多的大众、企业、社会团体参与高校竞技体育的建设。建立科学而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依法建设个性化的多层次管理模式,完善和加强体育结构的合理性,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水平、专业知识合格、运动技术水平高的优秀体育人才,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运动竞赛以及全国、世界性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我们正在面临伦敦奥运会的国家战略发展机遇,各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经济实力等方面,合理发展,发挥优势项目,巩固特色项目,挖掘潜优势项目,为国家的体育发展全局服务。

3.2 深入体制改革,提升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能力

管理体制应该符合江西省高校竞技体育发展资源与长远目标的要求。在管理过程中除上级主管部门采取行政管理方式外,更应建立一系列法律、法规,使高校竞技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保证各项工作得到及时有效的开展。建立自主、自治、严谨的管理协会制度,建立规范、严谨的法规制度来管理和协调组织的运行。要对高校竞技体育整体运行机制进行改革,也就是必须对教学资源、教学目标与设置、运动员与教练员管理模式等进行改革,而且要取得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充分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工作与职能,明确分工与责任,落实到位,不断完善和健全管理体系。建立学校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平台,定期举行信息交流会议,相关责任人积极沟通,发挥带头作用,合理分配学校资源,保证高校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3.3 增加教练员职后培训,提高师资全面能力

对于不同运动队而言,教练员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个运动队竞技水平及其发展前景[7]。建立完善的教练员培训体系,增加教练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知识面,提高教练员的科学文化素质,使教练员从“经验”为主导的训练理念转变为“以人为本,科学训练”的训练理念。高校体育教练员的业务培训应有三个方面:除了教学培训和科研培训外,还应包括训练培训,这对于教练员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改正,训练水平的提高是最有效的途径[8]。可以通过制定考核标准和绩效表现相结合的办法,促进教练员的素质提高;实行教练员专职化,让教练员全身心投入到运动员培养工作。学习和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和模式,根据自身特点,建立高校教练员的信息沟通与实践经验交流平台;制定有效的教练员激励机制,为高校竞技体育得到质的飞跃提供必要的保障。

3.4 形成人才培养立体模式,建立人才培养的梯度制

根据现有高校竞技体育运动员的多源性,培育好招生、培养渠道。一是挑选一些已经取得优秀运动成绩的运动员进入高校,加强对其进行文化知识与运动训练的双向培养;二是与中小学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小学—中学—大学”的“一条龙”培养模式;三是与体育学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运动员长期输送机制;四是从现有大学生中选拔有一定专项能力的学生进入运动队训练。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自身特点调整训练内容与计划,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同时,利用高校的体育设施比较完善的有利条件,开展多层次、多梯度的运动员人才梯队,增加运动员的基数,从而保证运动员的尖子成才率。

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是影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全面发展的最突出矛盾,而且“学训矛盾”又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它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运动员的全面成长及参与训练的积极性[9]。解决“学训矛盾”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一是制定专门的大学生运动员专门教学计划,创新设计课程;二是在学籍管理上,实行完全学分制;三是实行上午、晚上学习,下午训练;四是在制度上设立奖励和约束机制,形成人性化和规范化,在形式上形成多方配合,在生活上多关心学生动态,缓解在学习和训练上遇到的难题。

3.5 形成多方面的资金保障体系,提高训练硬件设施水平

高校竞技体育的经费筹集上,要形成“社会—政府—学校”三维一体筹措方式,在社会层面,我们可以引进实力和信誉度都比较好的个人资金和企业资金等,组织长期的伙伴合作和赞助关系;在政府层面,从法规和政策上宏观指导和监督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给予高校自主发展竞技体育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在学校层面,提高竞技体育软件和硬件的投入,学校领导充分重视,同时发挥现代媒体在高校竞技体育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媒体的转播和报道,提升和扩大高校竞技体育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使高校竞技体育得到又好又快地发展。

3.6 加强科研投入力度,完善竞赛体制

充分利用高校科学人才的多样性与综合性,整合竞技体育的资源,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设备来改进日常训练手段,科学地进行项目设置和训练计划的制定,从政策和制度上给予适当的倾斜与鼓励,应要求给每一个运动队配备科研人员,把对每一个项目的科研情况列入运动队评估体系,作为下次申报运动项目的重要依据,激励更多学校重视运动队科研工作。要树立“以赛代练,以赛促练”的观念,创立自主比赛品牌,每年举办省内学校间的比赛,对开展学校比较多和群众基础较好的项目,实行联赛制,建立与社会团体、企业的竞赛机制,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高校竞技体育建设,同时也可以适当解决竞赛经费不足的问题。

[1]周建梅,张志华,徐佰卓.北京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研究[J].山西体育科技,2009,29(2):62.

[2]何志林,董众鸣,龚波.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现状及发展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5):74-75.[2]刘海元.中国大学生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51.

[3]何志林.新时期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56.

[4]杨桦.竞技体育与奥运备战重要问题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369.

[5]池健.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竞赛市场的培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0):1297.

[6]杨吉春,须晓东.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初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5(4):66.

[7]黄爱峰,刘艳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调整与革新[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3):142.

[8]陶峰,王志斌.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趋势的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8,25(6):129.

[9]钟伟.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与发展问题研究综述[J].湖北体育科技,2008,27(2):239.

On Developing Strategy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Jiangxi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Yang Guoche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13,China)

With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review,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Jiangxi universities is surveyed and analyzed.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that the competitive sports of China are developing from big to strong and the competitive sports Twelfth Five-Year Plan is carrying,it is necessary to make the reasonable long-term development goals,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enhance the management and coordination ability,establish the training system,assessment standard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of coach,strengthen the diversity of talents cultivation,establish the gradient system of personnel training,form the multiple capital guarantee system,strengthen the research investment,further improve the competition system in order to make Jiangxi universities become the real base of high quality talents of competitive spor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competitive sports in universities;current situation;strategy

G808.2

A

1005-0523(2012)03-0092-06

2012-02-20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TY1103);华东交通大学科研项目(01308150)

阳国诚(1970-),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竞技体育理论与实践,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运动队江西省教练员
模拟成真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高校运动队培训机制研究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山西省高校健美操运动队现状及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