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思想会计实验教学运用探讨
2012-03-07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蒋 丽
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校会计学对实验教学环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促使理论与实践全面、迅速结合的有效方法,而当前实验教学方式和实验教学质量与社会发展和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建构主义提出教学策略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者与情景的交互作用,使学习者能够主动地建构意义。钱梦龙先生在语文导读教学的“三主”指导思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对会计实验教学同样具有积极作用,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可将其应用到会计实验教学中。
一、“三主”思想对会计实验教学的要求
在20世纪八十年代语文教学改革洪流中,钱梦龙提出了其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主体”,即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也就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地位。“教师为主导”,即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当的是帮助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放松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不是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要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训练为主线”,即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进入训练过程,二者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而这种以师生双向活动为特征的训练,贯彻于教学的过程,成为“主线”,其他的教学措施都是服从于训练并为之服务。“三主”思想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统一于一个完整的教学构思中,符合当今教学论的由“教”向“学”重心转移的大趋势,与建构主义教学观相契合,值得在会计教学中加以借鉴和运用。
(一)“学生为主体”对会计实验教学提出的要求 在“学生为主体”及建构主义的观念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会计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的地位和极大的认识潜能的实践者。当前高校会计实验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没有充分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学生应该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但传统的会计实验教学大多都是教师准备实验资料,学生往往只是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完成作业。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无论是针对单项课程进行的专项训练,还是综合多门课程的实验,常常会出现到实验结束时,学生连实验目的,训练的是什么技能都没有理解的情形。(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没有进行独立思考。在理论教学中,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如何编制会计分录;在实验教学中,学生仍然沿续这种学习方式,将实验资料中涉及到的业务按老师要求进行处理。这种学习方式导致的后果就是,当学生遇到有细微差异的新经济业务时,在没有老师宣布正确答案之前,仍然不敢也不知道如何处理,甚至还出现对不同教师讲解相同业务的不同处理方式表示不解,无法体会会计变通的艺术。(3)学生对新旧知识没有融合贯通。会计专业的课程安排由会计学原理到高级财务会计、财务分析,由管理学原理到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会计制度设计等,各课程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高校也普遍开设了会计手工模拟和会计信息化等实验课程。但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常常将各知识点孤立对待,而没有将其融会贯通,这种能力的缺乏不足以应付实际会计管理工作涉及到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情况,而且会计手工模拟和会计信息化等实验课程之间也没有形成相互的印证和知识点的融合。
(二)“教师为主导”对会计实验教学提出的要求 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这个前提条件。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学生由不具有会计实际操作技能的人,成为一个具有熟练专业技能的人才,这离不开教师的施教。而教师发挥作用的“导”不应是将知识强硬地“注入”到学生的头脑,应该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把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生长点,转换、生长成新的知识。当前会计实验教学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角色定位错误。会计实验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错误一方面是由于教育思想未完全转变的大环境,部分教师的角色定位仍然是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者,他们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接收信息,而非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相应课程教师自身能力缺乏造成的。在会计实验课教学中,由于课时少且任课系数低,委派担任此类课程的教师很多是相关理论课的教师,甚至从学校毕业直接到高校任教的年轻教师,他们并没有过到企事业等基层单位从事会计实务的实践经历,无力驾驭会计实践课程。(2)教师忽视各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差异。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经验及掌握程度是有差异的,而以往的会计实验教学常无视这种差异的存在。于是常出现授大课、用同一套实验资料让所有学生同时操作完成,人多课时少,教师无法根据各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差别指导。授课时顾全参差不齐的学生一方面会使原有知识点掌握得好的学生潜能和技能受到限制,收获甚微,另一方面容易让较差的学生又因无法胜任而再次被“填灌”知识。(3)教师的教学方式缺乏启发性。部分高校会计实验教学中教师仍然是知识的权威者,常采用的教学方式仍是结论式教学、全程讲授,并没有注意启发、扩展学生的思维训练。第一,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认识到真实会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第二,教师没有激励学生对会计实践问题独立探究、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第三,教师没有提示出前后课程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也没有激励学生寻找解决同一会计问题的多重答案;第四,教师没有尽可能地组织开展讨论与交流。
(三)“训练为主线”对会计实验教学提出的要求 对教学来说,如何全面发展学生,关键还在于实践,尤其对会计实验教学,只有实践,学生的专业技能才会真正得到提高。高校目前会计实验课下的训练存在如下方面的问题:(1)训练目标单一。现有实验课的目标大多仅用于完成核算,且核算对象常常仅限于制造企业,不能满足将来从事银行、商贸、旅游等行业会计的需求。(2)训练内容简单。尽管高校逐渐增加了会计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但所开设的实验课通常只是单纯地进行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与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课程中所进行的专项训练简单重复,达不到与管理会计、市场营销课程的综合性和各知识融合的要求,更不能适应现代股份制企业新经济业务发生的新环境。(3)模拟环境欠缺。会计模拟实验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用了会计理论教学中看书本做账的模式,对核算单位各部门及外部银行、税务等机构很少进行环境模拟。学生难以体会到会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真实环境。
二、基于“三主”思想的高校会计实验课策略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下,三者的关系可用图1表示。基于“三主”思想,高校会计实验课可以从提高会计实验设备及环境配置、完善实验课程体系设置、加强对实验教师管理和培养、改进会计实验教学方法等方面采用如下的应对策略:
图1 "三主"思想在会计实验中运用
(一)提高会计实验设备及环境配置 一是保证有充足的资金配置实验设备。高校各级领导应该提高认识,改变传统的不重视实验教学的观念,提供充足的资金配置实验器材。会计实验课程有的可用手工操作,有的需要在计算机上运行,还有的需要在网络平台上完成,这就需要高校投入相应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同时还要提高相应设备的利用率。二是重视模拟实验环境的建设。建构主义者提倡情境性教学,认为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而不能将学习内容过于简单化处理,远离现实情境。在进行会计实验设备配置时,应模拟实际单位情况,配置相应的环境设施,如企业内部的环境可以设置不同部门间物质资料流转的展板、模拟设置外部环境机构等。
(二)完善实验课程体系设置 德雷克·博克提出,在认同了教育目标之后,还应该考虑是否有合适的课程和足够多的课时来实现目标。(1)适当增大实验课的课时数。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适当增大实验实践环节的课程门数和课时数,这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挥出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2)将实验课程层次化设置。会计专业实验应该包括课内实验和集中性实验两个方面。可在不同年级完成几个层次的训练:对于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开设年级可以进行单项训练为目的的课内实验课;在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会计制度设计等课程结束后可以进行综合的会计实验课程;在高级财务会计、银行会计、商业流通企业会计等课程开设期间可以针对股份有限公司、银行和商业企业进行特殊事项的实验。(3)有效安排授课班级规模。在提高实验客观条件后,合理安排授课班级规模将是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教学中必须保障有足够的场所和课时进行小班授课,保障教师对每个学生有充足时间进行差别引导。
(三)加强实验教师管理与培养 实验课程面临实务会计工作的规划和细微的实际操作细节,一名只有书本知识的教师很难满足实验课程启发、解惑的要求。在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下,给学生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对教师实践素质和课程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应成立专门的会计实验教研室。高校为了加强教师人才管理和培养可以成立专门的会计实验教研室,设置教研室主任,并引进有实务工作经验的教师,形成与理论教学相独立的实践教学班子,避免纸上谈兵的情形发生。另一方面,培育会计实验教师人才。定期鼓励会计实验教师与实习基地、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合作与交流,到会计工作的第一线,参加一些实务界的研讨会,掌握会计实务的发展和动向,以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四)改善会计实验教学方法 会计实验的目的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解决会计实际问题,通过学生实际操作,以获取实践能力和新的理论知识。在实验教学方法中,可以从学生参与会计实验设计、增加讨论与交流、模拟会计实际操作等环节,帮助学生通过训练完成知识向技能的转变,如图2所示。
图2 实验教学促进知识向技能转换
(1)适当放手让学生参与会计实验设计。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设计环节,这样既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理解实验目的,带着目的去学习,也能解决实验课全班共用一个案例的问题,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得到提高。首先,教师需要设定出教学目的应该涉及到的知识点和综合程度,学生则按照教学目标主动搜集、分析有关的数据和资料,自我设计实验内容,教师可以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在设计上引导到不同的层次高度。其次,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主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联系新旧知识,完成实验,并认真加以思考。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设计的实验难易程度、综合性及实验质量给予评分。
(2)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讨论与交流。会计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组织并引导讨论与交流向着有意义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对课程有一定的驾驭能力。如,对非正常业务的核算,提出发散性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或辩论,让学生自己找出更多、更好的处理方法;在实训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更正和补充原来的认识;在实训会计内部控制设计时,提出适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在实训上市公司特殊事项时把问题逐步深入以加深对各知识点的理解;实验结束时安排学生自主评价和集体讨论等环节,汇总各组的具体问题及解决方案等。
(3)教学中模拟会计实际操作。在模拟财务部门内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报账、出纳、会计和审计等角色进行会计实验,每隔一定时间进行轮岗,使学生能适应各个岗位工作需要的全面训练;企业外部的环境应该模拟银行、税务等机构,使学生体会到会计工作并非单纯地进行会计核算,与外部信贷和纳税机关密切相关;在模拟实验环境时还要充分考虑非制造行业及上市集团公司所涉及的不同环境,也可将学生带到实习基地进行真实演练。
通过改善会计实验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完成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过程,学生将原已掌握的会计及其它相关知识进行整合,根据企业内外部实际环境,主动进行会计实验设计,然后通过讨论与交流等实训手段,提升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1]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会计研究》2004年第2期。
[2]马文超、吴君民:《大学会计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第1期。
[3]钱梦龙:《主体、主导、主线(上、下)》,《内蒙古教育》2001年第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