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特的太空“半边天”

2012-03-06王山尔

国际太空 2012年6期
关键词:航天员太空志愿者

□□2010年5月,我国从运输机飞行员中选拔出首批2名女航天员。我国航天员全部来自飞行员队伍当中。初选阶段由空军组织实施,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经过了基本条件选拔、临床医学和心理选拔、基本条件复核、家庭情况调查、综合评定等五大方面的筛选。其中女航天员表面看上去比较柔弱,但都身怀绝技,全部执行过汶川大地震救灾等重大飞行任务,具有非常过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业务水准。

1 选拔的统一与修正

从总体上讲,女航天员的选拔并不比男航天员选拔宽松,其严格程度几乎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就连一些在普通人身上经常会有的小毛病,诸如药物过敏、龋齿、灰指甲、脚气、伤疤、咽炎和鼻炎等都会成为制约她们入选的因素,因为在太空中,谁也不能保证这些小瑕疵会给航天员带来哪些影响。另外,对于女性来说,妇科检查也是选拔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选拔航天员上,不管是俄罗斯还是美国,虽然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和特殊要求,但是选拔的最基本出发点都是为了尽量选出最优秀的航天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能够以最佳的状态完成任务后安全归来。

当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各国选拔航天员的条件也打上了一定的时代烙印,比如苏联在1962年初次进行女航天员选拔时,由于当时的国际大环境是美苏争霸,所以习惯于从大国形象等政治角度考虑问题,比较看重候选人的整体形象和气质。第一位飞天的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当时参选时,除了身体、心理和业务素质过硬外,良好的外表和绝佳的气质也是她能够最终获得飞天资格的因素之一。第二位飞天的女航天员,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执行太空出舱任务的女航天员萨维茨卡娅是一位相貌和气质都非常出众的女性。

在坚持一贯地普遍选择的情况下,女航天员的选拔也会根据具体的实践经验,对标准和要求进行不断地改进和提升,这其中会受一些比较尴尬的因素影响,比如,美国对女航天员候选人的年龄规定就是非常能说明问题的一个例子。2007年,从太空返回不久的美国女航天员诺瓦克为了追踪情敌,驾驶汽车一路狂飙1000多千米,最后把辣椒水喷洒到情敌的脸上。更富有戏剧性的是,她为了能以最短的时间追上对方,居然穿上了载人航天用的“尿不湿”,以节省入厕的时间。这件事情自然很快就成为了美国航天界的一大丑闻,于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在航天员的选拔,特别是在女航天员选拔的心理测试方面更加严格了。一位美国医学教授非常无奈地指出,航天员候选人应该是心智比较成熟、心态比较平和、年龄较大的那部分人,他们的年龄最好在30周岁以上。

因为我国的女航天员选拔与美俄相比相对较晚,所以在选拔上可以很好地吸取他国的经验,再结合中国自己的选拔程序和因素,最终制定了相对完善的选拔标准,从生理和心理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筛查和测试,力争选出身心健康、几近完美的优秀航天员。

实际上,航天员选拔并不是一直遵从着特别死板和教条的标准,而是可以在一个大体统一的框架下,不断地结合具体经验和即兴出现的各种问题,逐步进行完善和修正。只有用辩证的眼光和原则来实施航天员的选拔工作,才能确保航天员队伍整体实力的逐渐增强和提高,确保航天员在太空万无一失,尽量推迟墨菲定律应验的可能性。

1983年6月18日上天的美国第一位女航天员赖德

链接

墨菲定律的具体内容是“凡是可能出错的事情一定会出错”,指的是任何一个事件,只要具有大于零的机率,就不能假设它不会发生。

2 女航天员的优势

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充满了风险,同时也充满了机遇。探索之路永无止境,在前行道路上,如果缺少了女航天员,人类的探索事业本身就是不完整的,而且要想完全验证人类是否真的能在太空生存,就必须从男女角度进行全面着手和考虑。另外,与男航天员相比,女性也具有自身的优越性。所以女航天员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太空探索事业前进道路上的必然事件。

也许有不少人会认为女性在工作中的表现总是不及男性,女航天员在执行太空任务过程中没有男航天员那么到位和高效。其实不然,女性的血压和外周血管阻力比男性低,心率比男性快,正是由于这些女性自身生理结构方面的原因,她们在太空中会更加适应微重力环境。通过研究国外载人航天的数据表明,在从太空返回地球的航天员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恢复在重力状态下的行走功能;一旦发生了运动病,女性也比男性更容易康复。而且,女航天员的耐性和信心程度比男性更强,所以更适合做一些相对细致、需要很大耐心的空间科学实验;她们比男性更心灵手巧,也就意味着能在一些需要精细操作技巧的工作中表现更加出色。再者,枯燥单调的太空飞行会很容易使航天员产生寂寞和孤独感,一旦有了考虑问题更周全、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更强的女航天员参与,便可以更好地处理和解决问题,积极地调节气氛。

所以,经过严格训练并成功飞天的女航天员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不但不会降低太空工作效率,相反还能提高效率,减少失误。

日本女航天员山崎直子在“国际空间站”多功能后勤舱表演团身后空翻

3 走在女航天员前面的女性志愿者

每一项工作在实施之前都要经过反复论证,才能确保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更少的失误。航天员在执行太空任务之前,都要经过严格训练,对未来在太空需要航天员做的任何一项工作均需提前在地面上不断重复地执行上千次。与此相似的是,为了更好地选拔和训练出绝对优秀的航天员,在航天员选训之前,会有一大批志愿者参与到前期的数据采集和研究试验当中,为航天员的选拔训练提前付出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努力。比如,为了比较精确地研究男性和女性在执行航天任务时到底会有哪些身心方面的不同,需要怎样提前应对,我国志愿者们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配合医监医保等领域的专家们做了大量试验,其中在2010年7-8月我国第二批女航天员诞生期间,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实施的我国首次女性头低位卧床实验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例。

这次实验是我国首次组织的以女性在模拟失重环境下的生理变化特点为研究目标的卧床实验。研究者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获得女性在太空失重环境中生理活动的基本变化情况,并验证相应防护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此次实验为探索我国交会对接任务中女性在轨失重生理效应的规律特点,为研究女性在轨防护措施应用原则及评估防护效果提供了实验数据。

参加这次研究实验的所有志愿者均是北京市各高校的在校女大学生。在近百名的报名者中,经过数轮包括各种生理和心理测试的初筛、复查后,共有22名志愿者进入最后的卧床实验。实验中,所有志愿者均需在床上完成吃、喝、拉、撒、睡等各种日常活动。这次实验对研究者认识女性在太空中的生理变化特点方面积累了大量数据,为我国首次将女航天员送入太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头低位实验,顾名思义就是让实验者的头处于相对身体其他部位稍低的状态所进行的一项实验,一般呈头低脚高,与水平面成-6°倾斜姿态,以模拟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血液在体内分布的状态。众所周知,在太空长期飞行会使航天员产生心血管障碍、骨丢失和肌肉萎缩等身体反应。头低位实验便是通过在地面设置模拟人体处于太空时的呈现状态,从而来研究并且获得太空失重对心血管的影响数据。从表面看来,受试者们只是简单地平躺在略微倾斜的床上,除了时间长些以外,似乎没有什么复杂可言。而实际上,卧床实验能为人类航天探索提供好几百项的各类检测数据,是一项真正的简单状态中蕴含了复杂过程的高科技实验。

美国女航天员在KC-135失重飞机内进行失重情况下自身稳定训练(她手扶的装置是“国际空间站”上的脚固定器)

而这次选择女性作为实验志愿者,其中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专门针对中国未来上天的女航天员而提前做的精心准备。

对参加头低位实验的女性志愿者进行测试

参加头低位实验的志愿者进行下肢静脉顺应性实验

4 女航天员退役后的去向

谈到航天员,就绕不开另外一个话题,那就是这些从事着人类社会中最光荣而艰巨任务之一的航天员们,有朝一日从工作岗位上退役后到底去向如何。我们都知道,由于职业性质的特殊性、对身心要求的严格性、个人取向的复杂性等多方面原因,决定了航天员不可能像其他大多数岗位上的从业者一样,从工作之日起一直可以做到退休年龄。于是,很多正值壮年的航天员退役也就成了航天界司空见惯的事情。

退役后的航天员有的进入政坛,从事政治事务;有的进入军方或航天部门,从事管理工作;有的转入科研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有的转行,从事医生、律师、记者、设计师、评论员、画家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有的索性下海经商,等等……

按照常理,人们可能会普遍认为,退役后的女航天员比男航天员在去向问题上要稍难一些,但事实是,女航天员退役后同样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岗位。

世界“太空第一女”捷列什科娃与她的女儿

就目前来看,在世界范围内退役的女航天员当中,拥有博士学位的占到了半数以上,再加上她们在航天领域曾有过的高科技实践经验,使得她们在退役后更多的是从事科研工作,比例占到了1/3以上。其次,有接近1/3的退役女航天员从事管理工作,大约1/4的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其他人则或从政或经商。在这中间,有一半多的女航天员退役后从事的工作是她在成为航天员之前所做的工作,毕竟驾轻就熟,重新来过也许是最实惠的选择。不过,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实是,很多原来从飞行员岗位上被选拔成为航天员的人,在退役后几乎没有一个重新回到飞行员队伍当中,而是改行做起了其他工作。

另外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是,在退役的女航天员当中,以前从事过飞天活动的航天员比没有从事过飞天活动的航天员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明显要高,这对她们退役后的去向问题产生了直接影响。根据资料显示,曾经飞天的女航天员在退役后进入政府部门从事政务工作和进入企事业单位做管理工作的占到了一半以上,而这在没有执行过航天任务的退役女航天员当中所占的百分比只有个位数,她们更多的是从事着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类工作,比例几乎接近90%。显然,由影响力造成的这种情况出现,既是社会选择的结果,也是社会分配的前提。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退役女航天员中间,有接近50%的人选择了继续留在航天部门的其他非航天员岗位上。而且,她们也用实力最终证明,即使不在天上飞,她们仍然能够以出色的成绩和卓越的才能为航天事业出力。从她们身上,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航天人对航天事业始终不渝的那种特殊情感。

航天事业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女航天员和女性志愿者在其中所做的贡献是伟大而独特的,我们衷心地期待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更迅速平稳,中国的巾帼英雄早日飞上太空,成为真正的太空半边天。■

猜你喜欢

航天员太空志愿者
志愿者
春节前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我是小小航天员
我是志愿者
上太空,安个“家”
我的航天员手记
来吧,少年航天员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太空遇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