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众支持弘扬雷锋精神
2012-03-05
本报记者 段聪聪
今年是雷锋逝世50周年,3月5日,也是毛泽东主席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的日子。50多年来,雷锋一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道德楷模,“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诚信缺失、道德失衡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人们开始怀念雷锋,呼唤雷锋精神。不过,也有一部分人对雷锋其人其事的真实性以及对雷锋精神的时代性提出质疑。为了解公众对弘扬和继承雷锋精神的相关态度和看法,环球舆情调查中心于3月2日到4日以随机电话调查的方式对全国七个城市的普通民众进行了“弘扬雷锋精神公众态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九成受访者认为学雷锋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正面的影响,八成受访者认为雷锋精神最值得传承的内涵是助人为乐,近九成受访者认为雷锋形象经过修饰的说法没有影响或没有很大影响对雷锋精神的感受。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经过多年社会变迁所积淀下来的雷锋精神已被广大民众所接受,雷锋已经成为“中国好人”的典型代表。那些批评雷锋形象的声音不具普遍性。
环球舆情调查中心本次的调查对象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长沙、沈阳7个城市的15岁以上普通民众。所有样本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获得。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013份。调查结果如下:
雷锋在中国民众中的知名度极高,99.7%的受访者知道雷锋,极少数(0.3%)受访者表示不知道雷锋。当问及“您认为学雷锋运动这几十年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时,选择“积极正面的影响”和“正面的影响”的受访者分别为35.5%和54.9%;仅1.1%的受访者选择“负面的影响”;另有8.6%的受访者表示“说不清”。
当问及“您是否支持中国社会继续弘扬雷锋精神”时,93.7%的人表示“支持”,3.1%的人持相反观点,表示“不支持”,另有3.1%的人对这一问题表示“说不清”。在支持中国社会继续弘扬雷锋精神的受访者中,回答“您认为雷锋精神最值得传承的内涵是什么”这一问题时,80.4%的人认为是“助人为乐”,28.5%的人选择“热爱国家”,选择“人生态度积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分别占21.8%、16.4%、15.4%,另有3.9%的人表示“说不清”。
张颐武认为,从上世纪80年代起,雷锋形象原有的一些意义,即那些与其出现时的历史情景相关的意义已经回归历史。这个调查结果显示有如此高比例的民众认同雷锋形象,说明在出现信仰、道德、伦理困惑的当今社会,人们多么需要雷锋精神。当今中国社会存在道德焦虑:对他人的不信任感和冷漠;年轻人幸福感和认同感差,渴望温暖和关怀。这其中有经济、社会的原因,也有情感和心理原因。雷锋精神体现出对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以及对他人的善意,这恰好满足了当今社会的道德伦理要求。这也是为什么选择“助人为乐”的比例最高的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认为,现在中国发展和谐社会的背景与雷锋所处的年代已经有很大不同。现在再提学习雷锋首先要“去政治化”,寻找雷锋精神与当代价值观、审美观和人际关系需求之间的最大共识。中国社会已经变得很多元,除了雷锋形象以外,如果能够推出一组典型人物,帮助人们建构新的社会关系、道德伦理关系和为人行事风格,这样做可能更符合今天的文化、社会和政治现实。
对于“雷锋的形象经过了修饰”这种说法,有62.0%的被调查者表示“不知道”,38.0%表示知道。在对知道雷锋形象经过修饰这一说法的被调查者中,86.6%的人表示这种说法“没影响”或“没有很大影响”他们对雷锋精神的感受;认为“有影响”的人占12.3%;剩余1.0%的人表示“说不清”。张颐武认为,雷锋并不是凭空造出来的,而是有真人真事作为依据,并在表述中有所提炼。经过漫长历史,他的形象仍保持鲜活魅力。人们一直不断地把自己的道德期望投射到这个形象上。调查结果说明,普通民众认为,雷锋形象经得住考验,且更关注这个形象对当下所凸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