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关系测度
2012-03-05马长海段清伟
□文/马长海 段清伟
(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河北·保定)
一、引言
保定市是农业大市,有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有毗邻京津和渤海的区位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保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龙型经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以实现农民致富。其中,加快保定市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且促进二者协调发展,以便在新型工业化道路进程中顺利解决“三农”问题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这是实现保定农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
二、保定市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关系测度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要经历空间结构上的城镇化、产业结构上的工业化过程。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内容,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落实。二者只有协调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
(一)城镇化、工业化及二者协调关系测度指标的选择。城镇化水平的测定采取城镇人口比重这一指标。城镇人口比重(也叫城镇化率)是指总人口中城镇人口所占的比例,是国际上公认的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其所反映的是人口在城镇和农村之间的空间分布。工业化水平的测定可以选择工业化率、非农化率、人均GDP、劳动力工业化率、劳动力非农化率等指标。工业化率是指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非农化率是指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劳动力工业化率是指总人口中第二产业劳动力所占比例;劳动力非农化率是指总人口中非农(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的比例。但由于劳动力工业化率具有更加强调工业化内涵以及基于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关系研究的考虑,本文选择劳动力工业化率作为衡量保定市工业化水平的评判指标。
测度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关系通常可用IU比和NU比两个指标之一。IU比是指劳动力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的比。NU比是指劳动力非农化率与城镇化率的比。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与否的国际评判标准是IU比和NU比分别接近0.5和1.2。本文选用IU比作为衡量保定市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关系的评判指标。
(二)保定市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关系测度
1、保定市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基本状况。保定市近年来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无论城镇化还是工业化的水平都仍然处于河北省的末端。2004~2010年这7年间河北省和保定市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有了一定的发展,2004年河北省的劳动力工业化率为28.23%,到2010年增长到32.36%,平均每年增长0.69%;保定市2004年劳动力工业化率为25.90%,到2010年增长到29.78%,平均每年增长0.65%。2004年河北省的城镇化率为35.83%,到2010年增长到44.50%,平均每年增长1.61%;保定市2004年城镇化率为30.10%,到2010年增长到39.47%,平均每年增长1.56%。可见,保定市与河北省相比,近些年来,不论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还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增长水平,都有一定差距。
2、保定市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关系测度。2004~2011年间,保定市城镇人口增长较快,尤其2007~2011年间更为显著。因此,城镇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而劳动力工业化率却呈现出由持续增长到波动增长的变化。
城镇化率和劳动力工业化率的变化特点导致了IU比的变化轨迹。(表1)根据IU比的变化轨迹可将保定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4~2007年,此阶段的特点是IU比逐步提高,表现出保定市工业化与城镇化不协调程度的加大;第二阶段为2008~2011年,此阶段的特点是IU比表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但是,在两个阶段任何一年,IU比都远远大于0.5,这说明在2004~2011年间,保定市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而且经历了一个滞后程度加剧到逐步延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相当数量的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领导者滞留在农村地区,未能向城镇地区聚集。2004年的IU比是0.8606,到2007年增加到0.9227,2010年又降为0.7544。2004年城镇化滞后程度为21.71%,2008年达到27.07%,2010年又降为20.08%。综上所述,保定市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而且虽然近些年滞后状况有所缓解,但滞后态势并未发生根本上改变。
表1 保定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指标表
三、结论与启示
保定市的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比较落后,而且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发展,这大大制约了保定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究其原因,不仅有城乡二元体制造成的城乡分割原因,还包括缓慢的农业发展和低质量的小城镇建设原因。因此,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提升小城镇建设质量,大幅吸纳农民进城工作、生活、创业;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保定市现代农业发展。
[1]付保宗.“十二五”时期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的思路[J].宏观经济管理,2010.6.
[2]张建新,段禄峰.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关系的测度[J].生态经济,2009.12.
[3]洪名勇.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协调发展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