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KAS模式下的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2012-03-05陈晓梅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实务国际贸易院校

陈晓梅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随着中国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正式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中国和WTO成员国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关系更加密切,合作前景更加广阔。200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5616.3亿美元。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13.9%,其中出口12016.6亿美元,同比下降16%,;进口10055.6亿美元,下降11.2%。2010年,中国进出口实现快速恢复性增长,全年进出口29727.6亿美元,同比增长34.7%。2011年进出口总额364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5%;出口18986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435亿美元,增长24.9%。

伴随对外贸易的深入发展,我国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特别是需要具备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能独立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国际贸易人才。尽管社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大,但高职高专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却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他们因为实践能力不足在毕业后不能被外贸企业单位所接受,不能顺利对口就业,人才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大。

一、高职高专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1、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目前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为了和一般本科院校相区分,很多高职高专仅仅是简单地压缩理论课的授课时间,降低理论知识掌握的深度,这样一来,高职高专的毕业生理论知识没有本科院校学生扎实,而在实际动手能力方面,他们也缺乏一定的培养和训练,在当今社会的竞争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局面。由于高职高专教学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在课程开设内容、课程授课时间上存在着一定缺陷。例如,在参加报关员资格考试条件和报关员专业素质要求都提高的时代背景下,目前报关员考试成为社会上最热门的获取职业资格证的考试之一,报关员资格证也成为众多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班学生所追求的求职“敲门砖”和企业寻找外贸人才的参考标准之一。但目前一些高职高专或者没开设报关实务专业课程,或者开课时间偏少或开课时间不合理,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和内容落后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不大,被动接受知识,容易产生学习枯燥的感觉。在使用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也仅仅是将文本教案简单地转化成PPT格式进行课堂展示,缺乏综合运用PPT文档的多重功能和相关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师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没有传授给学生前沿的知识和理论,也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满足不了当代社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

3、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实践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统一的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实践教学以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开发创造精神为目的,如果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就会背离培养复合型和实用性人才的目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要使学生在毕业后迅速熟悉业务,必须要加强在校期间的实践[1]。但目前有些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投入实践教学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较少,缺乏校内综合实训及校外实训基地的配合,学生在课堂学的知识不能得到巩固和运用,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满足不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二、KAS模式的引入

国内学者袁张度研究了国外学校的创造教育后,借鉴美国职业培训的KAS模式,将目标岗位的能力分解为K(knowledge,指知识、素养)、A(ability,指一般能力)和S(skill,指职业技能)三个要素[2]。按照KAS的要求,可按照课程的教学大纲和专业教学计划,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 (K);这样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以及利用知识进行具体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A);这些能力的积累从量变到质变,最后学生就有了一技之长,具备谋生的能力,也就是最后要达到的课程设置的目标,即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 (S)[3]。引入KAS模式,把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整合,可以分成K﹑A﹑S三个部分。

图1 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综合素质构成

如图1所示,对于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综合素质构成可以分解为K(knowledge,知识和素养)、A(ability,能力)和 S(skill,技能)三个方面。首先要掌握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基本知识及具备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基本素质,即K。在掌握了基本知识和素质之后应拥有一定的能力,即A。能力可以概括为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两个方面。具备了基本知识、素养和能力之后,还应该具有国际市场开拓及国际贸易业务操作的职业技能,即S。K、A、S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三个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就具备了较高的综合素质。在KAS模式下进行人才培养,可以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对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三、基于KAS模式的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1、完善专业知识结构 (即 K—knowledge,知识)

(1)明确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教育部周济部长也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要牢牢把握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办学方向”。高职高专院校应直接面向市场,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重在技能应用的专门人才。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理论的掌握相对本科院校来说要少一些,毕业后一般不从事理论研究工作,而是直接走上外贸实践工作岗位。相关用人单位也是想录用那些能力强、工作上手快的毕业生。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技能,增强动手能力,缩短上岗周期,才能增强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因此,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是适应时代和企业要求,培养具备足够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技术实践应用能力的、能迅速适应实际岗位需要的对外贸易实用型专业人才。

(2)完善专业知识结构

围绕准确的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目标,必须完善专业课程设置,使学生具有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即KAS模式中的K(knowledge,知识)。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足够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学校的课程要围绕完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知识结构进行安排。课程安排的合理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是专业课程的课时和授课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在课程设置方面,高职高专院校在开设如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等专业基础课外,应增加开设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课程,如在开设国际贸易理论及实务课程的基础上,增开单证实务、报关实务和国际货运代理等课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又对学生考取与专业易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及他们未来就业有实际的帮助。在课程开设时间和课时的安排方面,也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调整。相对本科院校来说,高职高专院校理论课程的学习课时可以相对少一点,像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及政策这类理论基础课程可开54课时。而授课时间也应该合理。例如,在掌握了国际贸易实务的基础上才能开始单证实务、国际货运代理等课程的学习。同时单证实务的知识又是学习报关实务的基础。举例来说,作为报关实务课程的最后一个知识点——报关单的填制是在掌握了外贸的基本单证——发票、装箱单和提单基础上结合报关专业知识的实际综合运用。在开课时间的确定上,专业课的开设一定要配合学生考职业资格证的时间,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考证。报关员资格考试是由海关总署组织的全国性考试,它是获取报关员从业资格的通行证。考试合格者可以向海关申请取得报关员资格证书。由于考试内容多、考试通过率低、参加考试学历门槛提高、报关员持证上岗等原因使这个考试近年在社会上受到热捧,报关员资格证也已成为目前社会公认的含金量高的职业资格证书之一,成为在校生最想取得的求职敲门砖之一。根据海关规定,报关员资格证考试是在每年11月上半旬,按规定在校生只有应届毕业生才能参加报关员证资格考试,一些高职高专院校把报关实务课的授课时间安排在第五个学期的,也就是学生大三的第一学期,这样目的是让大三的学生在这个学期能在学习报关实务课程的基础上参加报关员资格考试。但笔者个人认为这样安排并不妥。因为报关员资格考试时间是在该学期期中过后不久,因为时间短,在课堂上针对报关员资格考试进行的授课不可能系统而全面。而且报关员考试内容多、复杂,如果仅仅集中在短短的一个多月中学习,不可能考出理想的成绩。因此笔者认为最好将报关实务课程授课时间提前到第四学期,在一整个学期的时间内,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结合报关资格证书考试的要求进行授课,这样既可以使学生通过报关实务课程的全面学习,对报关员资格考试的主要内容有具体和全面的了解,也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系统的复习。

2、提高学习及知识应用能力 (即A—ability,能力)

(1)学习能力培养

学习和工作是分不开的,即使离开校园走上工作岗位,每个人也必须学习。在学校时具备的学习能力,对于今后的工作的学习和发展影响很大。古人说得好“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对于教师来说,不但要传授给学生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蓄的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每个人来说是终生受益的事情。在进行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国际贸易实务的学习内容比较多,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广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及时总结复习。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他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遇到问题也能主动学习和及时解决。

二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古语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到学习上就是学习必须讲究学习方法,有了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必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当然,较好的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因个人条件不同,选取的具体方法也不尽相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一些比较有效的和常用的学习方法,如提纲挈领法、联想记忆法、理解掌握法等、重点突破法,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学习。

(2)应用能力培养

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而且要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进入外贸工作岗位,从最初了解贸易环境,到逐渐熟悉业务流程,直至最后能独立接洽订单及履行订单,每个过程都需要在学习基础上的实际应用。学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在实际工作岗位如何灵活运用?业务员如何在繁忙之中理清头绪,有条不紊地将每件事情都处理恰当?这些都需要当事人有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在学校学习的期间,教师要尽可能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具体来讲,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是完善案例教学。国际贸易专业的一些专业课程,如国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实务等,有较强的前沿性和操作性,在学习课程的基本知识点后,教师可以通过典型案例的讨论、分析及讲解,这样既可以使相对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和具体,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案例教学必须根据课程教学目的及各课程的特殊要求在案例的选取和讨论和分析等方面进行完善。专业课教学案例的选取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尽可能贴近事实,不要一味为了讲解知识点而沿用一些过时的案例。例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资源比较丰富,每个知识点有不少案例可供教师选择。教师在选择时要有所取舍,教师应该选择既有典型性又有时代性和代表性的案例。具体举例来说,在讲解交易磋商的程序中的发盘和还盘时,教材上都会提到发盘生效中的“到达主义”,即以发盘到达受盘人时生效。相应的会有一些诸如何时发出发盘,而在发盘到达受盘人前发盘人立即以更快的方式对原发盘进行撤销的案例。当然这样的案例确实紧扣教材内容,但对于目前绝大多数依靠互联网进行联系和交易的国际贸易买卖双方来说,发盘一经发出几乎同时可以到达在电脑另一端的受盘人,即使采用到达主义,几乎已不存在发盘可撤销的情况。因此讲解完知识点之后,相关的案例也没必要进行详细的分析。而对于发盘目前几乎不存在撤销的情形,教师必须提醒今后从事国际贸易的学生在作出发盘及接受前一定要谨慎,以免引起不要的麻烦。

二是丰富教学资源。国际贸易专业知识覆盖面广、更新迅速,要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必须丰富教学资源,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首先,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更多更新的资源。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探讨和学习国际贸易发展的最新动态,例如国际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更新等等,这些都与学生将来的实际工作息息相关,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网络获取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的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其次,教师可以建立专门的博客或公共邮箱 (与学生分享密码的电子邮箱)与学生分享相关的知识。因为课堂的学习时间毕竟有限,很多知识是需要课后的学习和拓展。教师可以将一些学习资料放入博客或公共邮箱中,供学生课后学习和讨论。

三是多样化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巩固课堂所学内容,更应是课内知识、课本知识的延伸,是多元化的拓展,是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途径。因此除了传统化的简答、问答类的作业外,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课后作业。例如,可以围绕一个当代国际贸易前沿方面的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查找资料并展开讨论。也可以让学生参与模拟广交会、洽谈会的活动作业,在活动中可以集营销推广、产品发布、业务洽谈等于一体对学生进行训练。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当然,课外作业的设计还有很多类型,如社会调查、现场考察、参观访问等。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主导,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

3、培养综合职业素质和技能 (即 S—skill,技能)

(1)校内模拟实验

校内模拟实验一般是在实验室,借助已安装的模拟实习软件,建立几近真实的国际贸易虚拟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亲身体验国际贸易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目前各院校用得比较多的是世格的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在虚拟贸易环境中,学生将按照计划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通过这样相互竞争和协作的角色扮演,他们将面对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甚至银行的日常工作,从而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体会客户、供应商、银行和政府机构的互动关系,逐步了解到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实践中掌握国际贸易业务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2)校外实地实习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技能,单靠校内的教学和模拟实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高职高专院校应适当增加学生课外实习的比重,安排学生到进出口企业、海关、物流、商检等部门实习锻炼,让学生置身于对口的未来工作的环境中,可以给学生创造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同时感受到实际工作的艰辛,积累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全面掌握综合职业素质和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高职高专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建好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良好的实战平台。校外实习基地可分为协议式的和非协议式的。学校一方面,应积极建立多个稳定的协议式的校外实习基地,如与各外贸企业达成实习协议,每年定期安排学生去外贸企业锻炼,为学生和外贸企业间架起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非协议式的实习基地,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各海关关口、外运港口、外贸仓库等,让学生看到真正的海关监管地、海轮、集装箱、集装箱堆场等实物、实地;鼓励学生联系船运公司,了解运费的实时情况、预测运价变动趋势;指导学生去海关和商品检验检疫局去咨询有关报关和商品检疫的实际问题等等。也可以充分鼓励和支持学生自己联系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让他们走向社会,在实际工作的锻炼中提高职业技能,具备一定的综合职业素质和技能。

[1]霍建英,党英武,张 鸿.刍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特色[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1):127.

[2]顾振华.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观[J].职教论坛,2005,(8):23-26.

[3]王胜华.KAS模式下的课程整合与实践能力培养——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6,(12):37.

猜你喜欢

实务国际贸易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
O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