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就业指导课改革“1234”法则

2012-03-05□文/丁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17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设置课程

□文/丁 晨

(洛阳理工学院 河南·洛阳)

高校就业指导课改革“1234”法则

□文/丁 晨

(洛阳理工学院 河南·洛阳)

目前,国内高校就业指导课存在着重理论而轻实践、教师杂而专业欠、内容趋同而缺乏个性、课程走形式而少评价的不足,这严重影响着课堂授课质量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为此,笔者提出课程改革“1234”法则,以便高校更好地设置课程内容,服务于学生,贡献于社会。

就业指导;改革法则;高校

收录日期:2012年6月21日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普及化”再到“大众化”转变的过程中,高校毕业生也形成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机制。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国高校所开展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7年教育部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提倡从2008年起,全国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并建议就业指导课程学时不少于38个学时。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再次明确要求“高校要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并作为必修课程,重点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为此,各个高校都纷纷开设就业指导课,为即将就业的毕业生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参考,尽可能快速而顺利地就业。但具体看看教学效果,却大大地不尽如人意。

一、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重理论而轻实践。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书本的依赖和把握很强。可能是关注学生的知识需求,也可能是照本宣科。这样的做法不仅忽视上课效果和情感交流,而且也忽视课程所具有的技能培养。说到底,还是没有关注到就业生的全部需求。我们要看到高校学生希望的是能从课堂走出校园,能从书本走向市场。这是解决目前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的一个措施。我们可以让就业生不光与书本和教师对话,更应该鼓励让他们与企业、市场和社会对话,获得体验和感知,加深对就业形势、就业技巧和价值观念的认识。

(二)教师杂而专业欠。不仅课程设置好很重要,担任授课教师的选拔也很重要。任课教师不能仅凭热情,还要具有本课程所需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等理论知识;以及教学案例、信息咨询等实操知识。换句话来形容:任课教师不仅是通才还要是专才。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本课程的教学队伍存在专职教师缺少、学历背景多元、素质水平不齐的现象。对于部分高校来说,本课程一般由各院系自己安排,但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各行政班级的辅导员或招生就业处的工作人员等完成。有些高校更是为了帮助教师完成课时量,让没有专业课上的教师来承担。如此一来,课程的教师就会出现缺乏完备学科概念、缺乏全面理论知识、缺乏相关实践经验的情况。那么,为了完成授课任务只能依赖于教材,空口白牙、夸夸其谈,导致课堂互动性不够、课堂教学实用性不强的结果。特别是由于知识水平的差距,无法做到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和不同就业情况的学生提供就业指导。

(三)内容趋同而缺乏个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课程的教材对于广大高校就业生来说还是很重要的。但从目前市场上存在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材来看是数量多而精品少、版本多而变化少。笔者通过网络,对卓越亚马逊和当当网进行就业指导课教材搜索发现:在卓越亚马逊上,以“就业指导”搜索,有1,360件;以“大学生就业指导”搜索,有498件;以“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搜索,有111件;以“大学生就业指导案例”搜索,有3件,而在当当网上,分别以上述关键词搜索,各有384件、37件、263件和128件。乍看,课程教材的数量还是可喜的,人们的选择标准也可以多元。但仔细比对,我们又可以发现诸多教材中均涉及了就业工作的各个环节,即政策制度、市场需求、择业创业、就业准备、职业规划、就业技巧等,各版本教材内容大同小异,有的就是相互大篇幅借鉴,有些数据陈旧、政策过时,总体上缺乏创新,没有与就业改革的现实需求相接轨,没有体现出新趋势、新需求和新思想。

具体到各个高校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计划的安排上也是缺少针对性。在课程的安排上强调共性,要求在统一的学期、统一的时间安排课程。这往往忽视了不同学科、专业和学生的特性差异、背景差异和水平差异。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往往在统一上就业指导课时会出现学生实习周期长短不一、课程内容进度参差不齐的现象,严重影响课程的授课效果。

(四)课程走形式而少评价。由于课程多数面向了即将就业的毕业生开设,很多教师充分体谅学生,管理不严格,考核方式放松,基本上人人都能通过,拿到学分,导致学生不重视、教师多应付的现象。这与该课程考评机制和体系的不完善存在着直接关系。由于开设阶段靠近学业末端,相应的量化考评不足,特别是课程的考核方式简单、单一,绝大多数教师以简单的案例分析等笔试方式进行测试考核。这以考代评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认为容易,教师认为方便,从而不利于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二、课程改进的“1234”法则

针对上述问题,抓紧对该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改革的原则和方法上,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笔者提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1234”法则。“1234”法则,即1个中心;2个视角;3个层面;4个支撑。

(一)1个中心:以就业服务为中心。就业指导课的设置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就业素质,挖掘学生职后持续发展潜力为目标。但究其发源地的美国,早在20世纪初叶工业化迅速崛起的背景下诞生,其初始目的是满足社会发展需要。1911年在哈佛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课程中就有关于就业指导的一些内容。1921年名为《专业职业:其范畴、作用和新发展》的就业指导课程在哥伦比亚大学首次开设;1923年该校将就业指导课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并确定学分。1959年明尼苏达大学普通学院出版了课程使用的第一本教材《大学生职业规划》。到1970年,关于就业指导的课程在全美已相当普及。目前经过发展,就业指导课作为一种可以向数量众多的学生同时传递就业服务的有效方式,得到了大范围的肯定和普及。在2000年的全美调查中发现,开设该课程的高校数量已达到70%,在美国很受大学生欢迎。所以,就业指导课程要想发展和创新必须回归本质。教材的编写、课程的承担、课时的分配和内容的设置就必须以为毕业生更好地就业服务为中心和依据,体现出对就业生的帮助和贡献。这也为我们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的改革设定了基本原则。

(二)2个视角:以高校和市场为课程设置视角。课程设置方面,市场的发展变化是要紧紧抓住的,这是一个方向和导向。市场会自动地引发一些新的就业知识和就业动态,而这又恰恰是我们要应对和教授的内容。因此,课程设置的内容、时间和方式应以市场的需求变化和导向作为第一个视角。

课程设置方面,高校自身的状态也要审视清楚,这是一个条件和内容。高校所具有的实力水平和教学特色等方面,给高校就业指导课的设置和安排提出了一定的条件,如研究性院校的就业导向以研究工作为重点进行开拓;教学型院校就业导向内容以抓住机会就业为重点;而高职高专院校的就业导向内容就应以提供就业机会和练习实操等内容为重点。再比如,工科院校的就业指导课应当以历史就业的主要单位为背景,进行课程调研和设置,参考同类就业单位的信息进行重点推荐和介绍,甚至可以请行业协会等组织机构多提供本行业的发展状况、需求特点和未来趋势等,这样能为就业课程提供专业性的通识信息。同理,文科院校也可以参考同样的模式。

就业课程的设置不以高校作为第二个视角,课程开设就不能为本校就业提供帮助,不能方便教学和就业,可能还反而影响学生的上课效果和认知。

(三)3个层面:以就业态度、就业知识和就业技能为教育层面。具体的课程教育教学问题,应当以就业态度、就业知识和就业技能为内容。从态度、知识、技能方面来进行,并完成课程目标。就业态度,主要使学生能意识到个人责任和能力在整个生活和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因此,这方面的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认识自我、认清自我、认清社会的心理疏导为主。就业知识,以职业发展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为主,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规律,个性对就业的影响。因此,这方面的课程设置内容以了解社会环境对个人发展和职业选择影响的理论知识为主。就业技能,训练学生能发掘自我潜能、能选择适合职业和能尽快求职就业。因此,这方面的课程设置内容应该以实际操练为主,如学习求职就业技巧,学习行动方案和计划的制定等,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于自我的就业行为。

(四)4个支撑:以政府、高校、企业和毕业生为就业提供支撑。高校学生面向社会最终充分就业除了毕业生自身提升能力和素养外,还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的支持。政府以其合理的行政作为为高校就业生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撑。如政府购买劳动力的行为可以为就业生提供一定的就业帮助,同时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和社会矛盾。另外,政府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宏观调控,避免劳动力市场失灵而造成的供需矛盾。高校作为就业生的培养源和大本营,应首当其冲地做好就业生的能力、知识和态度的培养;其次,为就业生尽量开辟顺利条件和就业环境,促其顺利快速地就业;再次,高校也要将眼光看得更远,强化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形成订单式教育、订单式就业。企业既是大量就业生的需求者,也应该成为合格就业生的培养者。大量的就业生的去向是我们的企业,企业有责任、有义务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因此,笔者建议企业应当适时地参与高校就业生的教育工作环节。(图1)

图1 四个支撑系统图

三、结语

就业指导课程是帮助学生明确未来职业发展,提高学习择业就业能力的重要课程,因此课程的设置应积极邀请政府、企业的支持和配合,从高校自身特色入手,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需求进行全面的创新性改革,以适应高校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金绍荣,梁成艾.“三因定向、三性分层、三方联动”的就业指导课新模式 [J].职教论坛,2011.36.

[2]Byron Folsom&Robert Reardon.College Career Courses:Design and Accountability[J].Journalof Career Assessment,2003.Vol.11.No.4.

项目依托:河南省教育厅就业创业课题(JYB2011092);洛阳理工学院青年基金项目(2011QR05)

G64

A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设置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