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官车”国产,各国百姓很在意

2012-03-02

环球时报 2012-03-02
关键词:公务车国产品牌公车

●本报驻外记者 廖政军 丁大伟 纪双城 青木 李珍 陶短房●本报记者 向莉

中国政府日前发布《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的征求意见稿,立即成为国内外议论的焦点。在中国,外国豪华车长期占据公务车大半市场,也成为长期以来民众对官员“三公”消费不满的一个引爆点。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有汽车生产能力的国家公务车选用国产品牌几乎都是惯例,印度官员乘坐的多是没有空调的国产“大使”牌汽车;韩国副部级官员乘坐的主要是排量1.6的“现代”车。中国这次公务车“国产化”改革不仅被认为是扶持自主品牌,更成为遏制官员用车腐败的强烈告白。实际上,“中国公务车国产化改革不过是像世界其他各国一样‘正常化回归。公务车是中国政府整体形象的一部分。欧美车企应适应这种正常化。”德国《商报》这样评论说。

中国改车型,德车企“地震”

“红旗VS奥迪”,许多外国媒体近几天来把中国公布公务车备选车型草案视作是中国政府新选择的象征,这一消息立即引起西方各大车企的震动。德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图片报》以“德国汽车商的休克”为题称,未来中国政府的车队将只配备“红旗”等国产车,对德国汽车厂商来说是一次“大地震”。在消息出台后,德国三大汽车商股价都大幅下滑,宝马下跌3%,奔驰下跌4%,大众跌4.5%。

美国彭博社称,毛泽东时代的“红旗”轿车可能取代国外豪车,成为中国官员下一代专车。文章称,中国政府每年用于公务车采购的开支约160亿美元,如今80%的中国公务车是外国品牌。而这次入围的400多款车型都是国产汽车品牌,绝大多数单价不超过18万元人民币,仅为被称为“官车”的奥迪A6的一半。

对于中国这项草案,大众、丰田等外国车企纷纷采取低姿态,前者表示遗憾,称“损失将很有限”,丰田驻北京发言人拒绝就“公车国产化”发表评论,称“丰田的传统是不讨论其他国家的官方政策”。而西方媒体则“直白”得多。日本朝日电视台指责中国此举会被视为“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彭博社称,中国新版公车目录锁定自主品牌车型之后,欧盟商会发言人表示,作为回应,中国车企进军欧洲的大计或将面临受阻。

“中国政府选用国产品牌公务车的想法,其实并不只单纯为了支持国产品牌”。《爱尔兰时报》称,高级公务车在中国一些老百姓眼中被认为是腐败的象征,在公路上,骑自行车的老百姓往往习惯性地给身后疾驶而来的黑色豪华公务车让道。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国政府近期出台一系列反腐措施,包括不得在公款宴请中上茅台等,公车国产化显然也是其中一环。但该报道担心,这项措施在地方政府一级可能会打折扣,许多地方官员也许未必会舍得放弃奥迪等更豪华舒适的外国车。

用自主品牌是国际惯例

“其实中国政府的做法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无论哪一国的政府都应当从纳税人的角度,为每年的财政开支精打细算。只要不是在市场上形成价格垄断或是其他贸易壁垒,都没什么可说的。”对于国外汽车厂商和媒体对中国这项草案的“不适”,英国汽车工业协会研究员帕德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这样表示。他说,外国车企以前占中国公务车市场比例确实过高,这不正常。

德国《商报》称,“中国官员今后不坐奥迪,并不表明新的民族主义”。德国也明确规定公务车只能使用国产或本区域产的车,如果德国总理偶尔不坐德国车,估计人们会有很大不满。

一名在中日之间做进出口生意的日本商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讲述了他2008年在南方某市出席一家日本分公司成立剪彩时看到的情景。当地从乡镇到市政府的官员,都是坐名牌外国车。他说:“当时觉得中国官员用名牌外国车,税收肯定很高,不然怎么养得起这些外国车呢?在日本,政府官员用的全是国产车。”

在韩国,官员用车清一色是国产品牌。2005年1月,韩国全罗南道咸平郡郡守购买了大众车作为专车,结果被媒体曝光后遭到一致谴责。韩国总统府礼宾车曾用过奔驰S600,韩国一些驻外使领馆也购买外国品牌车,但遭到韩国媒体和国会议员的强烈斥责,这些车后来都换成国产品牌车。韩国从经济起飞初期起就不用进口车作公务车,主要是节约外汇,同时也为了培育民族汽车工业,现代汽车就是在这一期间崛起的。但这一政策也受到西方的压力,在上世纪80年代末,韩国汽车进口自由化之后,韩国政府曾一度考虑把进口车用于公务车,但由于舆论的压力并未施行。

在印度,政府规定官员用车都得是国产车(包括合资品牌),但大多是自主品牌,约占到八成左右。其中印度斯坦汽车公司旗下的“大使”牌汽车所占比例很大。已有约60年历史的“大使”牌汽车外观类似“甲壳虫”车,档次相当于夏利汽车。这款车没有空调,车内设施也极为简陋,在气候炎热的印度,坐这种车简直是受罪而不是享受。印度青年与体育事务部官员汤勒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尽管乘坐体验不好,但用它来作为公务车代表着国家和政府的形象。

“国人对自主品牌有很大的期待”。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汽车市场是个充分竞争、开放的市场,政府的这一举措不存在保护自主品牌的问题,国外公司这些年已经赚够了钱,不应有什么指责。不过,国内汽车业专家贾新光认为,由于采购量很小,所以对我国汽车业“没有太大影响”。他说,目前自主品牌在安全、环保等方面仍存在短板,“未来,自主品牌还需加大研发的力度,不能单纯地靠政府扶持。”

多国紧缩公务专车

实际上,在许多国家,政府不仅限制公务车使用外国品牌,也大力限制官员使用公务专车。在正经历债务危机的西班牙,加利西亚大区政府近日宣布,取消此前给27名大区高官配备的公务专车,改革之后,一些住家和办公地点相距较远的大区高官,将不得不两三个人拼一辆公务车上下班。西国家电视台日前也宣布,电视台将只保留一辆公务专车,其他一律取消。

英国专家帕德对记者说,英国官员的公务专用配车非常少,只有首相和内政、外交以及财政等主要大臣才配有公务专车,普通部长级官员及所有市长都没有公务专车。在英国各大城市,市长唯一的用车特权是在市政大厦划出了一个市长专用停车位,每天开私家车可以停在这个固定车位,这在英国已经属于特权。

据韩国国土海洋部统计,截至2011年3月,韩国登记在册的汽车共1813万辆,其中公车7万辆,仅占0.4%。韩国2011年8月开始实行修订版的《公车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了公车的定义、用途、购买等,禁止公车私用,并标注是公车。规定各部门部长和部长级、副部级、厅长可以配专车,车辆更换年限7年,最少行驶里程为12万公里。根据韩国行政安全部标准,部长级官员应乘坐发动机排量3.3L、副部级官员应乘坐2.8L以下车辆。但据统计,韩国副部级官员大部分乘坐1.6L的现代Avante车型。

虽然现在的公务车清一色是国产,但韩国官员用车仍遭到民众的质疑。韩国绿色联合会日前曾称,政府一再强调高油价时代,老百姓应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而官员却乘坐专车上下班,这哪来的公正?《中央日报》去年曾批评称,韩国国产车质量已经大大提高,公车7年换一次很不合理,浪费的都是国民的血汗钱。每天疾驰数百公里的出租车还要9年才能换,何况是有专用司机维护的专车。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杨对《环球时报》说,这次中国政府明确要求党政机关采购的一般公务用车发动机排量不超过1.8L,价格不超过18万元,比此前的标准降低了7万元,这一标准的降低缩小了公务用车采购的车型、品牌范围,有利于降低政府采购支出。

付于武认为,国产车虽然在品质上与国外品牌仍有一定差距,但已完全能够满足公务人员出行需要。公务车花的是纳税人的钱,买自主品牌性价比更高,引导官员更多选用低价位自主品牌车是“合情合理”的,哪个国家都一样。

对于国产品牌车成为公务车首选,有中国网民在网络上留言,担忧这会不会成为官员的“特供车”。对此,国内专家都不认同。国内车评人钟师认为,“红旗”以前做普及型轿车失败,主要是普及型轿车市场竞争激烈,与定位不符才会如此。现在,它做高端公务车跟以前的品牌定位相符。但“红旗”不会成为官员特供车,中国人都盼着自主品牌能在高端商务车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公务车国产品牌公车
中央机关有多少辆公车?
68%中国消费者偏好国产品牌
红旗汽车:国产品牌“扛把子”能否再度崛起?
漫画
国产品牌植入美国热播影视剧利弊分析
不要被偷
上海汽车荣威
朱天勇
二则(二)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