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研究※
2012-03-01杨竞业
杨竞业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研究※
杨竞业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引领时代进步、推动民族复兴、促进社会稳定、完善党的领导、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意义。深化认识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根据,科学制定党的群众路线的评价标准,充实完善党的群众路线的规范尺度,这是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积极成果。要把做好群众的组织、宣传、教育、团结、服务等工作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这是中国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正确思路。
群众路线;重大意义;积极成果;工作思路
面对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文化转向出现的新情况,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出现的新特点,正确梳理、总结、概括和探讨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积极成果、工作思路,对我们党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实现长期执政,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都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内涵的经典表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经过长期革命战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而形成的精神财富之一,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旗帜之一。新时期继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引领时代进步、推动民族复兴、促进社会稳定、完善党的领导、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能引领时代进步。进入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推动时代进步是互相适应的。而推动时代进步要求坚持走群众路线。时代进步表现在经济物质发展、精神思想充实、思维方法发达、社会结构完善、生活秩序和谐等方面,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总体面貌和基本趋势。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所谓“根本”,是指事物具有全面、全局的意义;而所谓“政治路线”,是指在执政条件下,党加强群众工作,集中群众智慧,反映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这样一个思想路线、组织路线、行动路线的集中表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要正确带领群众,及时反映群众意愿,善于集中群众智慧,不断满足群众需求,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这一路线说明了: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创造世界历史的根本动力。历史活动不仅造就了群众事业,也推动了社会进步,而社会进步则推动了历史发展,也印证了走群众路线的伟大功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走群众路线,才能站在时代前沿,引领社会进步。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能促进社会稳定。社会稳定是群众促成的,群众的活动方式和力量走向决定着社会的稳定程度。社会稳定涵盖经济走势稳定、政治局面稳定、文化活动稳定、百姓生活安定等内容,这些内容实质就是人民群众经济文化利益发展的稳定,正确对待、维护和代表群众的经济文化利益,就要按照群众路线的本义、要求和方法去制定政策、战略或决策,促进经济走势稳定、政治局面稳定、文化活动稳定、百姓生活安定,在社会稳定中推动改革、实现发展,在社会发展中推进改革、维护稳定,在深化改革中实现稳定、加快发展。在稳定、改革、发展中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在社会全面进步中实现稳定、改革、发展,这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逻辑,也是巩固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逻辑。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这一中心任务,把促进稳定、推动改革和实现发展三者高度统一起来,形成稳定合力,增强改革动力,提高发展能力,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运行,全面提升发展质量。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能完善党的领导。党是群众路线的制定者、执行者和推动者。党的领导及其地位不是自封的,也不是天掉下来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在建立密切关系基础上,为着共同的理想目标,与人民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战胜一切敌人、推翻一切反动统治和反革命势力取得的,也是在建设和谐中国、文明中国、民主中国、富强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党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居于核心领导地位是历史赋予党的神圣使命,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抉择。但是,党居于执政的核心地位,并不等于党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组织,党的工作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历代领导人都强调,不允许任何一级党组织、党员以恩赐的方式对待群众,与之相反,要坚持以民为本、情为民系;不允许任何一级党组织、党员凌驾群众之上,与之相反,要坚持以民为根、利为民谋;不允许任何一级党组织、党员以权力的掌握脱离群众,与之相反,要坚持以民为基、权为民用,等等。这些执政理念构成了群众路线的本质内涵,它被写入党章,载入党的文献,成为党指导群众、检查自己、巩固组织和促进工作的重要原则。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意味着要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改进学风、文风、会风,改善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意味着各级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始终清醒,增强为民执政的忧患意识;要在政治上始终坚定,提高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要在作风上始终务实,增强为民发展的节俭意识。深刻认识这些新的要求和丰富内涵,对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能推动民族复兴。中华民族复兴之于中国共产党肩负人民的嘱咐、历史的重托。这里的“人民”是指近代以来接续不断的中国人民群众和党组织的成员,这里的“历史”是指近代以来由民族的耻辱史、血泪史和奋斗史所熔铸的复合篇章。近代中国社会的中落已经证明:不相信、不依靠、不重视人民群众力量的执政王朝必然堕落覆亡。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已经证明:离开大多数人民群众而只靠少数精英奋斗的革命终究不能取得胜利。20世纪开篇以来,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正确地运用于中国的实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重视群众、发动群众、为了群众,真正走出一条洗刷耻辱、告别血泪、振臂战斗、自力更生、图强进取的民族解放道路。这是一条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义革命、再走向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民族振兴道路,是一条从改革开放走向创新发展、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光辉道路。这条道路也是党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道路。我们只有始终坚定地走群众路线,才能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事业。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能推进人的发展。群众路线和人的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走群众路线是推进人的发展的重要途径与实现形式。走群众路线,就要尊重群众、礼待群众、贴近群众、心系群众,因为在群众中有巨大无比的力量,有宝贵鲜活的智慧,有素朴恒久的感情,这些力量、智慧和感情是滋养人的心力、教育人的道德、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素材。走群众路线,要真诚倾听群众的呼声、真实反映群众的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的疾苦、真切解决群众的疑难,这个过程是联系群众最为紧密的过程,是启发人的灵感、影响人的思维、发挥人的能力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人要获得发展在任何时候都需要走群众路线。人的发展并不仅仅局限于党员干部和社会精英分子,它还应该包括所有群众在内的社会人员;而人的进步也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充实、财富的增加和技术的提高,它还应该包括工作能力的增强,社会关系的拓展,道德境界的提升,包括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的素养和水平的不断提高,等等。因此,人的发展和进步,不会在课堂、书本中轻易取得的,每个人只有投入到群众事业中去,在亿万群众中接受教育、在艰巨任务中克服困难、在探索历程中开拓局面、在民族事业中承担责任、在国家创新中锐意进取,才能逐步实现;每个人只有深刻认识“任务要依靠群众去完成,经验要靠群众去积累,新事物要靠群众去创造,困难也要靠群众才能克服”这一朴实道理,才能在坚持走群众路线过程中推进人的发展,在推进人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
二、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积极成果
新世纪以来,我们党实现了执政的科学转型,变得更加理性、更加民主、更加成熟,表现在坚持群众观点、执行群众路线方面,更加具有充实根据、合法标准和科学规范,从而形成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积极成果。
1.深化认识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根据
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根据,指的是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的合法性前提,解决的是“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世界观问题。这个世界观问题,展现了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最基本、最密切、最长远的关系,摆正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发展方位,明确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阐释了党为人民群众长期执政的最深层的法理根据。
首先,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之基。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人民群众之中,人民群众为中国共产党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儿女,人民的好儿女不断加入党的队伍,充实了党的肌体,壮大了党的组织。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全面建设时期,或者是在改革开放时期,党的发展及其实现执政所需要的物质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无不是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其次,人民群众是共产党人的胜利之本。共产党人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共产党人再多,也没有人民群众多;共产党人力量再大,也没有人民群众的力量大。共产党人是人民群众中的优秀分子的集合,他们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意愿与力量。正因为有了人民群众的巨大能量的支撑,共产党人战胜敌人、战胜困难的力量才得以发挥出来,共产党人的力量实质就是亿万群众力量的现实表现。
第三,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之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和执政党的关系就如水与舟的关系。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黑暗统治,取得了执政地位;在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下,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长期执政。这就说明,“天下之势,常系于民”,民心向背决定着一个政党的兴衰荣辱。只有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既承认来自于人民群众,又服务于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才成为合法的执政主体,才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才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的建设成就。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主体,是与人民群众融合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核心,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依法执政的。
2.科学制定了党的群众路线的评价标准
是否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一个根本性政治问题,而是否按照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标准发表言论作出行动是一个重大的价值观问题。科学制定党的群众路线的评价标准,是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成果之一。评价标准是一个由总体标准和具体标准、理论标准和实践标准所构成的复合标准。具体地说,党的群众路线的总体标准是:从群众方面看,共产党的一切言论行动要符合、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党的方面看,共产党的一切言论行动要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认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标准是:从群众方面看,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战略和工作要得到群众的赞同、认可、落实,即群众拥护、群众赞成、群众高兴、群众答应;从党的方面看,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领导和执政得到改进、完善、巩固。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标准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的最大成就是一贯、持续、全面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标准,是一个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实践准则,而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标准则是,实践中既要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原则、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要求,又要把握“三个面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实际问题),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充实完善了党的群众路线的规范尺度
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工作路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它实质上提出了走群众路线的规范尺度的问题。这一问题,就是以什么样的政治内容与水平、组织内容与水平、工作内容与水平,才能保障党的群众路线得到正确贯彻实施的问题。新时期以来,抓紧抓住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群众之间的关系,以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导民心、以正确的方针政策凝聚民心、以切实的利益效益赢得民心、以廉洁清正的形象取信民心、以和谐优美的环境安定民心,真正当好“两个先锋队”,当好“时代排头兵”,当好“人民勤务员”,这些是坚持“两个务必”、实践“三个代表”、遵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做到“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这一以人为本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重要典范,也是落实党的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工作路线的规范尺度。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党进一步完善了坚持和实践群众路线的规范尺度。在思想认识上,提出了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族宗教无小事”,“执政兴国无小事”的理念,这样就把群众和群众利益放在头等重要位置;强调了群众利益,必然要重视民族利益,重视群众和民族的宗教利益;重视了群众利益、民族利益以及群众和民族的宗教利益,就必然承认“执政兴国是大事”的论断。而坚持为民执政、兴国安邦,就需要不断完善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在制度体制上,明确了走群众路线的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问题。走群众路线涉及群众利益的方方面面,要维护好、保障好群众利益,就需要健全制度体制,特别是在群众的利益表达、政治参与上的法律、法规。建立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制度体制,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安排上,促进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推了进走群众路线的科学实践。从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切入,特别是针对群众生活上的“教育难、看病难、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卫生保持难”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形成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真正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在具体考评上,形成了评议结合、评管结合、评建结合、评纠结合的工作机制。党员干部的考核、评议要取得良好效果,就要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组织路线和组织方法。新时期把考核、评议党员干部的工作机制提升为评议结合、评管结合、评建结合、评纠结合的方式,反映了党对坚持群众路线价值的新认识,提高了引导群众参与监督工作的新水平。在实施方法上,坚持了一般与个别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中心工作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的方法,这就是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去运用的方法,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就是群众路线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造性展开。
三、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思路
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需要把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服务群众、满足群众和发展群众等方面的工作与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历史使命结合起来,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一,要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科学武装群众。要进行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基本内涵的教育。科学地宣传群众的社会角色、政治地位、历史作用,既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认识,又帮助广大群众理性认识自己,使党关于群众的理论观点、思想学说、立场方法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使干群共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谋献策、努力奋斗,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第二,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高效组织群众。在宣传群众基础上去组织群众,而组织群众的工作,要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路线带领群众前进,又善于从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只有注重提高党员素质,优化班子结构,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服务水平,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才能达到高效组织群众,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目的。
第三,要增强党的凝聚力,耐心教育群众。党没有以“救世主”自居,群众也会有缺点。以恰当的方式教育群众,帮助群众明辨是非、曲直、荣辱,耐心教育群众,帮助群众觉悟,促使群众理解和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符合条件的群众入党,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影响力,这是党的群众工作的有机内容,也是我们党赢得民心、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重要途径。
第四,要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密团结群众。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热心服务群众,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只有真实地反对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真正地维护党的光辉形象,真诚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才能使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转变成无穷的发展力量。
第五,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合理满足群众。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贯彻运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踏踏实实为民众办实事。要基于经济发展条件,不断改善群众的物质福利,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着手,为群众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感受得到的实惠和方便,不断提高党的工作的影响力。
第六,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长远取信群众。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惩治腐败,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加强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要把党内监督、纪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统一起来,不断净化党的肌体,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以改革开放发展成果惠及于民,促进广大群众逐步走向全面发展。
[1]江泽民同志重要论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3.
[6]胡锦涛.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J].北京:党的文献,2011(03).
[7]温家宝.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重大问题[J].北京:求是,2008(21).
[8]习近平.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回顾与思考[J].北京:学习时报,2008-09-08.
[9]习近平.中国共产党90年来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及历史启示——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上的讲话[J].北京:党建研究,2011(07).
[10]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若干重要问题解读[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11]陶德麟.社会稳定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12]侯慧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30年(1978-2008)[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3]庞仁芝.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结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4]人民日报理论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重大问题解析[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魏子扬
D26
A
1672-2426(2012)02-0027-04
杨竞业(1970-),广东揭西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人文社科系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本文系国家社科规划项目“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矛盾分析及其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1BKS01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