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美冲突是注定的
2012-02-29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2月28日文章,原题:为何美中冲突是注定的?
40年前尼克松的历史性访华是20世纪少有的地缘政治大事。那次访问结束了中国的自我孤立,并为其大国复兴开辟了道路。在过去40年里,中国从中美战略和解中获得的利益要远远大于美国。
从安全方面讲,尼克松访华后确立的美中准同盟关系,大大增加了中国抵御苏联的实力。当然,拉中国抗衡苏联,也有助于美国的冷战。但即便没有中国的贡献,美国最终仍会在这场争夺中打败苏联。
鉴于文革时的政治动荡,美中和解带来的经济红利要到多年后才显现。直到邓小平重新掌权并发动经济改革,中国才开始认识到对美关系在经济上的重要性。邓知道,若无来自美国的投资和技术,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开放不会成功。
所以,中国显然是赢家。幸运的是,美国也并非输家。这是地缘政治中少见的双赢。尽管如此,中国所获无疑远远多于美国。但令人奇怪的是,今天许多中国精英强烈反美。
美中互利关系的根本原因非常清楚。两国拥有共同利益:冷战时期是在安全领域应对苏联威胁,冷战后是经贸投资带来的不断增长的经济利益。但是,持久的战略信任是建立在共同价值观和相似的政治制度之上的,这是决定大国关系的最重要因素。可能会有例外,比如尼克松访华,当时中美都面对苏联这个安全威胁。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尼克松和基辛格不在乎中国政体的原因,两人都是务实派。生存本能而非持久的战略信任迫使美中走到一起。
时至今日,美中关系的架构已大变样。在安全领域,准盟友关系已成为过去,变成了准竞争对手,彼此视对方为潜在威胁,且采取相应的战略防备。两国在经贸领域的互相依赖加深,形成继续合作的牢固基础。但即便在这方面,紧张态势也开始呈现。近年来,美中意识形态冲突有增无减。主张对华接触的人士当初给出的理由是:经济现代化及与西方的交往,将推动中国政治变化和民主化。但这种“自由演变”构想没有变成现实。
因此,美中关系的三大支柱——安全、经贸和意识形态,如今仅剩下共同经贸利益这一点支撑。在安全和意识形态领域,美中竞争和敌对愈演愈烈。在可预见的未来,战略竞争甚至大有可能成为双边关系的主线。
此外,自由民主国家和威权政体在政经领域存在根本性矛盾。这种制度差异下的经济政策注定会带来矛盾,最终可能侵蚀两国共同的经贸利益。▲(作者裴敏欣,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