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联民族国家建设研究的新成果与新探索——《兴衰之路:民族问题视域下的苏联民族国家建设研究》评介

2012-02-28秦正为

社会科学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全书解体视域

秦正为

苏联的解体震惊了全世界。一个有着近七十年历史、与西方抗衡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大国为什么在转瞬间土崩瓦解?其根本原因何在?这无疑是20世纪留给人们的“历史之谜”。对此,不少专家学者从民族问题与民族矛盾的角度进行了探讨解读。张祥云教授的《兴衰之路:民族问题视域下的苏联民族国家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版)可以说是这一方面的创新力作。

综观全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框架合理,结构严谨。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是“回顾与评述”,下篇是“思考与探讨”。这也是该书的一大特色。上篇以时间为线,回顾与评述了沙俄时期、列宁时期、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展现了苏联民族问题的来龙去脉和整个发展历程。下篇则以问题为据,思考和探讨了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列宁民族自决权理论和民族区域自治思想、苏联的国家结构形式问题、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民族发展的历史趋向问题、民族主义的作用与影响等,挖掘了苏联民族问题的深层原因和相关影响因素。该书认为,苏联的解体是苏联社会长期以来各种矛盾积聚后总爆发的结果。但就联盟解体来说,民族问题是极具关键性的因素,因为最后一锤定音、决定苏联存亡的是十余个加盟共和国的向背。因此,对苏联民族政策、民族问题的研究,是正确理解和把握苏联演变和联盟解体这一历史重大事件的纽结,也是客观总结苏联民族国家建设经验教训的一个重要方面。纵观全书,上下两篇,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补充,相互渗透,浑然一体。

二、视野开阔,论述深刻。全书虽然主要着眼于民族问题视域下的苏联民族国家建设研究,但其研究并不仅仅局限于苏联的民族问题,而是既包括了苏联民族问题的历史遗产一沙俄时期的民族问题,也包括了苏联民族政策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和策略,等等。这样,以历史发展的连贯性全面展现苏联民族问题的来龙去脉,客观总结和评价苏联民族国家建设的成就和失误,并就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探讨,不仅能为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正确地处理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提供重要借鉴,而且有助于人们认清后冷战时代民族主义浪潮在全球肆虐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维护世界各民族的和睦与发展。

三、史论结合,见解客观。对于苏联民族问题的研究,既是一种理论研究,也是一种历史研究。因而,要真正搞懂这一问题,就必须做到在理论上,重视忠实原著和基本文件,力求全面、准确地阐述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苏联领导人的基本观点、基本政策,进行理论上的高度阐释;在实践上重视以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研究,给予历史的深度辨析;同时,要重视理论分析与实际考察相结合,从而尽可能做到结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该书作为探讨解读苏联解体这一“世纪之谜”的一种尝试,力求把握上述原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求为继续研究这一问题并形成比较接近历史真实的认识提供一点思路。正因如此,该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猜你喜欢

全书解体视域
图片资料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核心素养视域下“单摆”一节的教学思考
从整体入手提高整本书阅读成效
高考开放性试题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论述能力提升策略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数除法计算教学策略
一个人的邮局 邮递员坚守24年
苏联解体
世界奇书何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