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激发文化活力

2012-02-27文立

决策探索 2012年3期
关键词:中原河南旅游

文立

“回望大浪淘沙般的历史长河,你会看到辉煌,特别是某一个城市的辉煌,多么像萤火般转瞬即逝,也会为这种无常的兴替感到震惊。”这是2005年5月22日《纽约时报》评论版中的一篇文章所述。

那一年,美国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夫来到位于中原的古城开封——这个公元一千年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但他发现“今天的开封肮脏贫穷,连个省会也不是,地位无足轻重,所以连机场都没有。”克里斯托夫深有感触,在纽约时报发表了上述的评论《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提醒美国人不要“流连不前”。

当代中原文化的相对落寞与历史上的精彩绝伦产生的巨大反差,令今人亦有“辉煌如过眼烟云”的感触。我们不能躺在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中而踟蹰不前。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复兴中原文化,成为当前的发展契机,而这需要文化体制的改革、文化机制的创新。

文化改革风起云涌

将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成为河南近些年来的政策考虑。

早在2004年12月,河南正式提出了“文化强省”战略;

2005年9月,河南发布《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年)》;

2006年10月,河南省第八次党代会确立了“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战略任务……

建立起适应市场机制的经营主体,实现文化的生产经营活力、市场竞争实力和产业辐射能力。近年来,一批植根于中原的文化产业龙头开始崛起,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2000年7月,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成立,随后于2003年6月被中宣部正式确定为全国报业集团4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该集团已经成为拥有十报两刊一网站、从报业经营到多元经营并位居全国前列的传媒集团。集团目前已经初步形成报业、新媒体、图书发行与物流配送、印刷、酒店旅游、房地产6大支柱产业。

文化改革风起云涌,收获的是捷报频传。

2007年10月28日,在原河南出版集团的基础上,经整体“事转企”成立了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以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印制、发行、版权贸易为主业,形成了编印发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经营格局。集团现有包括10家出版社、134家出版发行单位在内的156家成员单位和3个控股企业,职工总数2万余人,资产总额70多亿元,是目前河南省最大的文化产业集团。该集团综合实力位列全国服务业500强第150位。

2006年1月21日,由河南电影制片厂转制而来的河南影视集团揭牌。该集团成立以来,实现总收入比改制之前15年收入之和还要多。

截至2009年年底,河南文化影视集团下属的奥斯卡电影院线以来,河南奥斯卡院线已经拥有影城36家、银幕157块,覆盖河南、山西、陕西、河北、海南、新疆等省(区),电影票房收入、观众人次连续4年以60%的幅度递增,成为全国强势电影院线之一。

2009年11月10日,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河南省唯一大型综合国有艺术表演院团——河南省歌舞剧院“事转企”改革工作和河南文化体制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據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省共有68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完成“转企改制”。河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由2005年的339.64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3.2%,发展到2010年的780亿元和3.4%,年增速达18%以上。

体制创新带动艺术创新

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较为高级的一种形态,而河南所拥有的丰厚文化资源为其提供了创意的资源和基础。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郑州歌舞剧院打造的《水月洛神》将流传1800多年的中国古典爱情故事进行了全新演绎。

《水月洛神》自2010年12月首演以来,先后在祭祖大典及河南戏剧节等场合上演,并于2011年3月份晋京演出,广受观众、专家、领导的好评。中国文联副主席白淑湘由衷表示,《水月洛神》为舞蹈史上增加了一部非常好的正剧。有媒体赞誉《水月洛神》是又一张“河南文化名片”。

之前,郑州歌舞剧院打造的《风中少林》深深打动了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荣获我国舞蹈艺术界的最高奖项——荷花奖金奖。《风中少林》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一家地方院团能取得不俗成绩,正是得益于机制创新所带来的活力。

郑州歌舞剧院是于2004年3月成立的河南首家股份制文化公司。公司以市场化、商业化、产业化的方式,从事艺术产品的创作生产和运营开发。

在用人机制上,该公司实行创作人员委约制、主要演员签约制、演职人员聘用制。在管理机制上,建立“竞争上岗、目标管理、绩效考评、择优培养、末位淘汰”制度。在分配机制上,实行工资绩效挂钩、医保统筹社会化的公司薪酬制度,充分调动了广大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践证明,演艺团体只要坚持体制创新,以体制创新带动艺术创新,不仅能获得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能创造杰出的艺术成就。

动漫这一现代艺术,也已成为中原当代文化的一支奇葩。

2011年11月11日,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荣获“中国创意产业最佳园区奖”,跻身2011全国10个创意产业最佳园区之列。据该基地管委会主任、河南动漫协会会长张国晓介绍,动漫基地集聚发展效应已经显现,目前已经入驻动漫企业69家,占全省的80%以上;2010年动画片产量达到6200分钟,居全国第八、中部第一。

文化旅游让当代触摸历史

随着旅游业的转型升级,给旅游注入文化因子的文化旅游兴起,成为中原旅游的趋势。把中原的厚重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当代人可触摸的旅游产品,正成为中原文化产业发展的另一个亮点。

2004年,因在桂林制作《印象·刘三姐》并大获成功而被誉为“中国实景演出第一人”的梅帅元受邀考察少林寺。随后,梅帅元决定将旅游与少林寺的禅文化进行完美结合,策划创作《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并由河南兆腾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天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西维尼纶集团、嵩山少林寺等四方联合组建“郑州市天人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负责此项目的运作。

2007年4月26日,由梅帅元、谭盾、易中天、黄豆豆、释永信等“明星阵容”担任主创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开始正式运营,当年演出210场,接待海内外客人20余万。

2008年4月,同样是在梅帅元的策划下,开封清明上河园投资1.35亿元打造的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开始正式商演,在业界获得巨大反响。据有关统计,自《大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以来,开封综合旅游消费提升了15%。

猜你喜欢

中原河南旅游
沁园春·赞中原
出彩河南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My Favourite Animal
御中原 画饼充饥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