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艺术 内在意味更重要

2012-02-27庞诗瑶

中国科技纵横 2012年2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艺术作品时代

庞诗瑶

摘要: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消费时代,以高科技为依托的新媒体艺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成为现今社会主流的艺术形式之一。然而在这个物欲膨胀,信息传播迅速的社会背景的掩映之下,某些“所谓的”新媒体艺术品在强调其科技含量的同时却忽视了作品本身内涵的体现和思想的传达。因此,在这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作为社会文化重要标志之一的新媒体艺术,只有将其内蕴的“深”与外在的“新”两者兼顾,才能饱有更加长久的艺术生命,也更能唤起观众的欣赏欲望和情感共鸣。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交互大众文化高科技

作为时下主流的艺术形式之一,新媒体艺术之所以称其“新”,是相对于传统艺术形式而言,在创作媒介和展现方式上有所区别。在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大量运用了各种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也正因为如此,新媒体艺术作品能够带给观众更加强烈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或肢体上的强烈冲击,给观众留下深刻的记忆和映像。

与以往所见的传统艺术形式相比,新媒体艺术还具有一个更为突出的特点,即“交互”。所谓交互,体现的是作品和受众之间一种相融相交的关系,是指可以让观众亲自参与到艺术作品之中,通过亲身的感受来更加透彻、深入的了解其所要传达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甚至能够通过与作品互动之后的切身体会联想到作者创作意念之外的东西,引发观者更加深远的思考或想象。因此新媒体艺术作品所特有的交互性可以说是增强了作品自身的完整性、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新媒体艺术主要通过网络这一平台进行传播,与大众的接触面十分广阔。甚至可以这么说,只要有互联网,人们即可随时随地的参与其中。新媒体艺术研究者黄鸣奋先生曾将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较,他指出:“(新媒体艺术)它的真正价值在于信息,而不是载体;它的真实生命在于运动,而不在于静止;它的真正发展在于互联互通,而不在于升堂入室、高居于象牙之塔;它的真正泰斗是民意,而不是权威。”由此可见,新媒体艺术已经融进民生,它并非是一种精英文化的产物,而是面向大众的艺术。既然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它并参与其中,那么作品本身的质量好坏也势必影响着每一个观看者的思想和行动。

新媒体艺术作品大量依赖于高科技作为其创作和传播的媒介,因此追求技术上的科技含量和视觉上的“炫”、“酷”效果亦无可厚非。但当今一些新媒体艺术作品在创作上过度的追求技术上的“新”、“异”、“特”,而忽视了其内在思想和文化内涵的体现,仅在视觉上“虚张声势”。在《新媒体艺术:重要的是艺术》一文中,艺术家冯梦波先生就谈到:“那些一上来就先追问技术的人,我觉得他们什么都不懂,实际一个好的艺术包含了很多东西。”他还谈到“媒介有新旧,但和艺术无关。”这就可以看出,对于新媒体艺术而言,正如古人所云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再好再复杂的技术也只是为艺术创作服务的,技术的好坏是做出一件好的艺术作品的条件之一,是完善艺术的工具和媒介,但绝非必要条件,最重要的还是艺术本身和艺术所要传达的理念。所以在进行新媒体艺术创作的同时,要处理好“事”与“器”的关系,把艺术本身的好坏放在核心地位。如今,我们所接触到的一些所谓的新媒体艺术作品中,其视觉效果看似绚丽异常,科技含量十足,但观众只要在其面前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或移动,如挥手或走步,便可以触发其产生不同的变化,观众甚至不需要进行任何的思考,也不需要具备任何的知识或文化背景,因此观看之后除了惊叹其技术运用之高超之外不会留下任何的感觉和记忆。还有一些数码游戏或影像,其操作感很强,特技运用的也很炫目,但就其内容来看或是随意杜撰,或是庸俗不堪,甚至歪曲史实。这样的作品充其量只能称之为一个高科技的组装品或堆砌物,而并非真正的艺术。前面提到,新媒体艺术贵在与人交互,然而这样的交互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吗?对于观众来说,面对一件新媒体艺术作品,他们可以主动的参与其中,但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也依然要被动接受作品中传达出的思想或讯息。这些内容和讯息往往会对受众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社会阅历较浅或思想尚不成熟的年轻人,其人生观、价值观很有可能被其影响和左右。

我们身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之中,所到之处都充斥着“以消闲和追求金钱为目的”的大众文化的空气和氛围。这样的大众文化是一种瞬息万变的消费文化,对于大众文化的传播正如雷蒙德·鲍尔所言:“在可以获得的大量(传播)内容中,受众者中的每个成员特别注意选择那些同他的兴趣有关,同他的立场一致,同他的信仰吻合,并且支持他的价值观念的信息。”可见在某些方面符合受众关注点的艺术作品才能真正吸引观众的视线。而那些只靠高科技去粉饰的所谓“新媒体”艺术品,也许可以在短时间里满足这种消费时代的部分人的欲望膨胀以及渴望寻求感官刺激的心理。但是,如果将其放入历史之中,其内涵和意蕴就显得过于粗浅,仅是一种没有意义和意味的形式而已。新媒体艺术是一种大众社会的时代产物,它身上体现着十分强烈的时代特点,因此新媒体艺术的传播也应当属于一种大众社会的文化传播。在文章《嬉戏:数码时代的艺术走向》中,作者分析了新媒体艺术所具有的“嬉戏性”的特点,认为新媒体艺术本身就带有一种相对松弛和休闲的特征以及表现形式,适于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也正因如此,才得以在如今这样发展速度一日千里的消费时代进行迅速且广泛的传播,让观众们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新媒体艺术在传播的过程中,同时折射着当今社会的思想文化走向和价值维度。现今社会的大众文化本身就呈现一种自在、自由的状态,人们接受的信息来自四面八方,良莠不齐。而就作为文化传播媒介的艺术品来说,如果不强调其思想性、文化性,只强调其外在形式或商业价值,则无法使大众的审美意识得到真正的美的熏陶,提升其艺术修养;同时,作为艺术创作来说,一件不具有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其艺术生命也是十分短暂的,更是无法被观众长久记忆的。久而久之,将会湮灭在迅猛发展的艺术浪潮之中。

纵观古今,许多艺术作品之所以在历尽时间的涤荡之后成为经典,除了作者高超的技艺和艺术表现力之外,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其所体现出的鲜明的时代性和文化性,两者缺一不可。这些作品或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重大事件,或对一些文化现象、社会现象进行暗示和隐喻。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新媒体艺术的出现也是时代造就的必然,但如果在新媒体艺术之中仅体现其极富科技含量的时代性而忽视其内部包含的文化性,那么,随着社会的进步及时代的变迁,科技永远都在不断发展,任何人都无法追赶上其前进的脚步,那些没有思想的作品仿佛没有根的树、没有魂的人,是无法长久停留在观众的视线之中的。

参考文献

[1]杨丽丽,王炎欢.新媒体艺术创作研究.商场现代化,2010.

[2]黄鸣奋.新媒体与艺术的终结.艺术百家,2009.

[3]杨娟.新媒体艺术:重要的是艺术.对话

[4]江建文.大众文化传播与后现代审美.当代传播,2007.

[5]石开斌.接受美学理论视域下的大众文化之审美解析.宁夏社会科学,2010.

[6]黄鸣奋.嬉戏:数码时代的艺术走向.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报,2002.

[7]邵晶晶.新媒体艺术引发的审美思考.美术大观,2008.

[8]杨扬.大众时代的大众文化——从比较文化的视野看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艺术作品时代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