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现状及对策

2012-02-27刘美红

艺术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现状对策

刘美红

摘要:艺术院校大学生在情感方式、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特点对其道德社会化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引导中充分尊重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做到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多方面探寻促进艺术院校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对策。

关键词:艺术院校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现状;对策

道德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的基础内容,是主体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将外在的社会准则和规范转化为内在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过程。作为当代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鲜明特征,艺术院校大学生在道德社会化过程中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规律与模式。探析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现状,并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提高艺术院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促进艺术院校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与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艺术院校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现状

近年来,我们以星海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跟踪考察和个别访谈等方式对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取向进行了持续研究。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开放包容、易于引导,但道德认知水平欠缺。一方面艺术院校大学生普遍性格开朗,热衷时尚,善于包容新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现象,因此在道德社会化过程中更加易于引导和塑造;但另一方面艺术院校大学生在道德认知和道德思维上又表现出肤浅、片面的倾向,缺乏一定的稳定性与持久性。艺术院校大学生从小接受艺术教育,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专业学习之中,忽视了对人类优秀道德文化传统的修习与领悟,对于“道德是什么”、“为什么需要道德”、“是非善恶的标准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等基本问题没有系统、完整的认知,从而导致其道德基础知识贫乏,道德思维能力欠缺,道德观念含糊不定,道德判断不够准确客观。这就使得他们极易对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潮和行为放松警惕,并为受其左右。调查发现,艺术院校大学生现实生活中诸多背离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实际上往往并非有意如此,而主要出于道德无知。例如,冷漠自私、损人利己的行为就是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人就是地狱”等错误道德观念造成的。

(2)思维敏捷、感受力强,但道德意志薄弱。与艺术专业特点相适应,艺术院校大学生大多感性率真,富于同情心,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夠及时捕捉外部情境和各种复杂情感的细微变化,这些无疑有利于培养道德情感,激发道德行为。但另一方面,艺术院校大学生在道德践履过程中又具有情绪化、意志薄弱、自我约束力较差的缺点。艺术院校大学生感性善变,自我控制和忍受挫折的能力较弱,往往容易在外在诱惑和压力干扰下突破道德防线,以至于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相脱节。调查发现,艺术院校大学生对许多不良风气和不道德行为如以权谋私、请客送礼、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深恶痛绝,而一旦看到考试作弊的同学得了奖学金,请客送礼的同学毕业时找到了好工作,便也竞相效仿,做出为自己所不耻的行为来。

(3)积极进取、渴求成功,但道德意识淡漠。艺术院校大学生大多能够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孜孜以求,渴望功成名就。但另一方面艺术院校大学生又表现出功利化的价值取向,道德意识淡漠。艺术院校大学生从小接受艺术教育,投入了较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专业意识、职业意识不断强化,因而高度重视专业学习,热衷名利,却忽视个体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往往具有“重艺不重德”的急功近利倾向,甚至还把艺术与道德人为对立起来,认为“艺术就应该绝对自由,就应该突破各种道德的条条框框”。

(4)个性彰显,主体意识强,但社会责任感与团结协作观念不强。艺术院校大学生富于强烈的自我意识和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崇尚自我奋斗,追求自我设计,喜欢标新立异和与众不同,这有利于道德社会化过程中道德主体的挺立。但另一方面艺术院校大学生常常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缺失,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的现象。与一般院校相比,艺术院校的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方式往往以个体为本位,个别教学或小组教学是常见的教学形式,学生课后的自学方式一般也是个人单独进行练琴、练声、练画或练功等,比较缺乏集体学习和交往的体验,因而不太注意自我约束,集体观念相对淡薄,缺乏团队精神。

(5)性格叛逆,反感道德说教,但乐于接受专业导师与艺术名人的言传身教。艺术院校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主自由意识,性格叛逆,对思想行为不是简单的接受和盲目地顺从、模仿,因此反感生硬的道德说教。但另一方面,艺术院校大学生热衷艺术榜样崇拜,非常乐于接受专业导师与艺术名人言传身教的影响。专业导师的道德人格、艺术名人名言、艺术名人典型事迹都对艺术院校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具有重要影响。

2促进艺术院校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对策

艺术院校大学生在情感方式、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个性特征对其道德社会化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作用,因此需要我们在教育引导中充分尊重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做到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多方面探寻促进艺术院校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对策。

(1)营造丰富多彩、健康进取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提供一个良好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艺术院校的校园文化不仅是各类艺术形式、风格、流派的舞台,也是各种社会思潮、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的交汇地。艺术院校颇具特色的校训,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活动及社团活动经过长期培育和积淀可以形成一种有效的道德教育资源和力量,充分调动起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意识,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从而潜移默化地促进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

(2)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首先要确定合理的教学难易度。艺术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相对偏低,太艰深、太学术化的思政课教学只会让他们厌恶反感,从而丧失道德教育引导的基础。其次,应引进现代教育技术,采取多媒体课件教学、影视教学资料等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辅助手段。同时要改变填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应充分采用互动式和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通过辩论、演讲、讨论等形式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也可以借助社会资源、结合课程内容,带领学生有目的地进行社会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园,了解和认识社会现实。

(3)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强化艺术实践。艺术院校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互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只有让他们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才能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自我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艺术实践是艺术院校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具有真实、生动、直观、综合与创新等特性,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艺术素养,还能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主义的弊病,促进团结、信任、合作为内容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形成,是学生提高道德认知、陶冶道德情感、锤炼道德意志、优化道德品质的综合训练场景。因此,艺术院校应该通过学校的统一组织,依托社会力量,组建学生艺术团、各类专业社团,建立健全学生社会实践管理体制,经常性地规划和实施一系列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实践活动。

(4)有机整合多种道德教育资源,形成道德教育合力。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必须有机整合和充分利用学校的一切教育资源,依靠各方面的力量来共同完成。首先不同学科的教师、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不同岗位的服务人员,要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艺双馨”、“全面发展”的教育基本理念上达成共识,并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保持协调一致。其次要特别注重专业导师的“教书育人”作用。艺术类教学主要采用个别教学和小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更容易沟通、交流,专业教师更易了解学生,更能有效地进行“育人”活动。专业导师一方面要为人师表,用自身的知识、能力和道德品质及行为风貌等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同时还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始终不渝地把育人工作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及时发现、引导和解决学生在理想信念、道德、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到寓思想道德教育于艺术教育之中。再次要以点带面,善于发现并及时树立同辈群体中的道德榜样,感化引导同辈群体成员对道德的认知、理解、接受和实践。同时,艺术院校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是一个互动过程。大学生不仅是道德教化的对象,也是道德实践的主体,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其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等方面的潜能。

(5)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大众传媒,拓宽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渗透面。现代社会,大众传媒的形式不断增多,影响不断增大。网络、电视等大众传媒由于受众广泛,信息量丰富,传播速度快,直观便捷、轻松有趣而为多数艺术院校大学生喜爱。大众传媒的教化不像学校教育那样具有强制性,它主要通过多維性与全方位的渗透、诱导和暗示促进大学生道德意识发展、道德观念形成。在艺术院校大学生道德社会化过程中,大众传媒实际上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占领新的教育阵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供的机遇,拓宽道德教育的领域,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同时,还要注意积极应对网络的全球性、多元性、开放性给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带来的挑战,引导学生在廓清各种似是而非的错误道德观念的过程中增强道德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08-26.

[2] 陈平.从音乐院校学生实际出发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2).

[3] 李萍,钟明华.文化视域中的青年道德社会化[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