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能除鼠耗终是读书人
2012-02-27刘会孙敬
刘会 孙敬
摘要:试析绘画史中的钟馗作品,人物形象千奇百怪,绘画风格异彩纷呈,在这些璀璨丰富的钟馗画中,有一类文馗形象独树一帜。这些作品中钟馗已不再是传说中面目丑陋的捉鬼之神,不再拥有捉鬼啖鬼的凶恶之气,反而更像是饱读诗书的文人学士,富有文质彬彬的儒雅气质。尤其是在文人画盛行风靡的清代,文馗形象的绘画更是层出不穷,画中钟馗或是独坐闲庭,或是漫步寒林,或是饮酒品茶,或是凭舟垂钓,显露出文人特有的豁达与洒脱之气。
关键词:清代;文馗;绘画
钟馗在民间信仰里是毫无疑问的驱鬼大神,他拥有丑陋的形貌和嫉恶如仇的性格,游离于阳界与阴界之间。相传唐明皇痁疾久治不愈,梦中有自称钟馗之鬼将病鬼捉而食之,醒后病自愈,遂招画圣吴道子画其神威,以除邪祟,张挂钟馗画驱邪的习俗由此演化而来。昔日吴道子所画钟馗“衣蓝衫,鞹一足,眇一目,腰笏巾首而蓬发,以左手捉鬼,以右手抉其鬼目。”被称为经典的“钟馗样”,后世所沿用的钟馗捉鬼形象也大都由此而来。在这些捉鬼驱邪的绘画作品中,钟馗多是一副武生打扮,具体特征表现为身躯高大、怒目圆睁、须发横张、手持宝剑,令小鬼望之胆战心惊,称之为武馗。
1文馗的由来
除了明皇之梦外,还有一则关于钟馗身世的传说广为流传:终南山人钟馗,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并且性格刚直,不惧邪祟,美中不足是他生得铁面虬鬓,相貌丑陋。在参加科举殿试之时,当朝皇帝听取奸臣谗言,以貌取人,取缔了他应得的状元头衔,性格刚烈的钟馗冤愤难忍,当场头撞殿柱而死。成书于宋代的《事物纪原》和《唐逸史》,更是称钟馗为“终南进士”,将其身份定位为贫寒的读书人。于是,一些画家由文人进士这一身份着手塑造,他们笔下的钟馗充满了文人的儒雅气质,或者像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或者像风流洒脱的高人逸士,文馗由此而来。文馗形象的绘画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末期,《德隅斋画谱》中记载有孙知微画雪林钟馗的事例,画家以荒芜冷冽的雪林为背景,烘托钟馗威武不屈的气节和苍松翠柏的品格。自此之后文馗绘画在各朝代层出不穷,在清代达到鼎盛。
2清代文馗画
清代是绘画史上文人画最繁盛的时期,钟馗画创作在此时也进入了空前绝后的辉煌阶段,高其佩、罗聘、华喦、金农、黄慎、闵贞、钱慧安、倪田、任伯年、吴昌硕等画家均有钟馗佳作流传,文馗形象也日渐丰富多彩,出现了训读、执扇、垂钓、闲坐、独饮等具有典型文人气质的画作。指画创始人高其佩,字韦之,号且园、南村,生活于清朝前期,名扬于康熙、雍正。他一生中创作了千姿百态的指画钟馗,其《钟馗变相画册》中就有读书这一造型,并自题诗“由来山鬼笑侏儒,敢傍先生诸座隅。未是窃看无鬼论,应疑还读旧时书。”
清朝以扬州为中心出现的一批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的画家被后世誉为“扬州八怪”,其代表画家中多位都有钟馗佳作流传于世,其中文馗形象也多姿多彩。首先是金农独创了醉钟馗形象,在他的《冬心先生杂画题记》里曾如此写道:“(前代)未有画及醉钟馗者,予用禅门米汁和墨吮笔写之,不特御邪拔厉而其醉容可掬,想见终南进士嬉遨盛世,庆幸太平也。”其次,在黄慎所画《钟馗训读》中钟馗不仅自己读书,还变身为教书的先生。画面前方有几位欢笑嬉戏的孩童;中间书桌上摆放着书本以及笔架,只见钟馗威坐于太师椅中,右手执戒尺高高举起,正欲惩罚面前淘气的学生;以勾画细致的山石树木为背景,一派人间自然山川的恬静景色。再次,罗聘是“扬州八怪”中年龄最小的一位画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以“鬼”为题材的绘画,并因此而盛名满扬州。除了众所周知的《鬼趣图》之外,罗聘也画过不少钟馗画。其中一幅《钟馗垂钓》画微风轻拂,柳枝微飘,钟馗坐于小舟上,左手执鱼竿,神态自若,静候鱼儿上钩。上方题词曰:“一梦荒唐事有无,吴生粉本几临摹;纷纷画手翻样新,何不先生作钓徒。”字里行间都透露着钟馗洒脱的一面。另外,陈衡格在《中国绘画史》中将闵贞列入“八怪”之列。其《钟馗图》取斜对角线构图,以白描手法写就。图中钟馗手持折扇坐于长凳之上,宝剑斜倚于右侧,官帽放置在左手边,人物背后是一盆置于架上的花卉盆栽。画家所取仿佛是天气太过炎热,钟馗以扇取风乘凉的逍遥自在场景。
任伯年是晚清时期的一位才华横溢的著名画家,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精。他一生中涉笔钟馗之作颇多,除了传统的捉鬼形象以外,还塑造过“弹铗哦新诗”的文馗形象。如三十五岁时所作《簪花钟馗》,画中人物发髻簪花、朱袍乌靴,翘腿坐于竹凳之上,一副历经世事、满腹心事的文人气派,钟馗沧桑的面容和深邃的目光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思虑。身后桌面上摆放着打开的书本和瓶花果盘等静物,营造一片美好祥和的氛围,根本没有一点鬼界的妖气。整幅作品兼工带写,造型以线为主,以钉头鼠尾法描画的衣褶堆砌出的人物造型野逸诡奇;赋色清丽淡雅,更加体现了人物傲然独立、卓尔不群的脱俗气质。若不是腰间斜挎的斩鬼宝剑彰显身份,画中人物哪里还有半点斩鬼啖鬼的凶狠之貌。此外,任伯年另一幅扇面作品《月下独酌》中更是将钟馗的文人气质表现的淋漓尽致。画中钟馗侧身坐于石上,左手执扇,置于腿上;右手托杯,仰头欲饮。画面人物以线勾勒,松动灵活;背景山石以意笔写出,墨色简淡,意境深远;溪水横向缓缓而流,既扩大了扇面空间,又增添了气氛的寂静感,呈现出朦胧月下自斟自饮的洒脱与自在,颇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诗意。此两幅作品以神话人物为题材,却又以深厚的写生功底塑造,人物结构、动态严谨而不死板,线条疏密有致,笔墨松灵多变,都是任伯年人物画的精品。
清末画家倪田所作《钟馗仕女图》,描绘了钟馗与小妹以石为桌,相对而坐,谈天说地,饮酒品茶的情景。钟馗席地而坐,持杯欲饮;以粗笔勾勒成形,朱色大块渲染服饰,整体形象粗犷而又稳重,虽容貌只见其侧面,却仍能通过上翘的眼角和横张的胡须感受其眉飞色舞之态。小妹手执宫扇,面容沉静,一幅大家闺秀贤淑之姿;用笔纤细,赋色雅致,渲染细腻。除此之外,另有一小鬼手奉枇杷立于边缘,与石桌上摆放的酒器、瓶花、香炉呼应,使画面呈现出一派凡间兄妹谈天说地悠然自得的气息。
钟馗画作中出现的仕女角色多是指小妹,而清末王素的《五美扶醉图》却大反其道,在画中为钟馗描绘了五位容貌俏丽的美女侍从,这在钟馗画中是不多见的。王素,字小某、小梅,号逊之,惯长于在生宣上以小写意笔法画人物,此幅《五美扶醉图》也不例外。画中钟馗官帽歪斜,面向前方,在三位美人的搀扶之下侧身而行,另有两位美人为其掌灯。五位美人面目清秀,素衣乌髻,并无多余配饰,显其脱俗气质。对美人的简淡描画也使观者将目光集中在着墨较多的钟馗身上,体现其主人公的地位,亲面露微笑的表情、繁而不乱的胡须、微微挺起的肚腩、醉不能持的身态都流露出一股风流倜傥的文人气息。钟馗流水般的衣纹更突显其酩酊大醉的状态,想来若只有一位小妹必是不能将其庞大的身躯扶稳的。
清代钱慧安有一幅文馗作品被称为《跨驴何处觅知音》,源于画家的自提诗:“终南进士学宏深,呼鬼随行担剑琴,因是无人听古调,跨驴何处觅知音。”整幅画作手法以白描为主,略有皴染。人物形象取钟馗欲跨驴而上之势,干净历练,完全没有须发横张的跋扈之气;同时钟馗历来的小鬼侍从也变成了一个乖顺的书童,整个画面没有一丝一毫钟馗斩鬼的气息。曲折生长的柳树、蜿蜒消失的河堤、越远越淡的湖水使画面呈现无尽的空间感,钟馗没有了鬼王妖魔难除的忧思,却有了文人知音难觅的惆怅。
3绘文馗之缘由
古语云“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描绘形象是绘画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所以画家作画,并不只是为了表现某一物像,而是要借助他们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画家所画的事物形象,犹如指月之指,虽指在此,而意却在明月也。钟馗画也是如此,画家欲借钟馗之躯抵达情感之岸。首先,钟馗形象源于传说,这就给画家留有了广阔自由发挥的余地,画家可以凭借想象创造自己的“钟馗样”。钟馗的性格善良而外貌丑陋为世人所公认,这种美丑不齐的形象本身就含有丰富的表现力,画家通过钟馗揭示丑陋容貌掩盖之下的正义性格之美,可以把人引向更深的思考和感悟;其次,钟馗是个满腹才华却仕途不顺的文人,刚直不阿的性格又使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文人悲其遭遇、敬其气节,却又仿佛从中看见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影子,顾影自怜而又惺惺相惜,从而借其形象表现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画家画文馗有时正是在画自己,借钟馗之形,抒自己之意,表达自己“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抱负。
4结语
陈师曾在《文人画之价值》一文中提到:“文人画……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而文人感想必须借客观物象表现出来,文馗形象顺应了其抒情达意的理想和愿望,他们或是感叹于仕途的坎坷,或是愤慨于世道的黑暗,心怀不满却又无从发泄,只有通过绘画表现自己的悲愤之情,聊以自慰,由此画中文馗就是画家自身的真实写照。“力能除鼠耗,终是读书人。”是陈半丁在其《钟馗醉石图》中的题词,点明了钟馗虽然能斩尽世间妖魔,却始终是一位书读万卷的文人。钟馗画初始于驱邪祈福的传说,而文人画家却使这一题材由俗入雅,使文馗在千姿百态的钟馗画中独树一帜。时至今日依旧有很多画家喜画文馗、善画文馗,同其捉鬼之神身份一样,文人“终南进士”依旧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郭若虚(宋).图画见闻志卷六,“钟馗样”条[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2]张晨.中国题画诗分类鉴赏辞典[M].辽宁美术出版社,1992.
[3]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
[4]列夫·托尔斯泰.论艺术[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5]陈师曾.中国绘画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