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思维方法初探
2012-02-27曹小东
曹小东
创新的思维方式是发散、联想式的,并且它要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表达出来,那么究竟怎样理解“创新”这个概念呢?究竟什么是创新设计呢?“新”的概念,应当是过去没有的、划时代的、或新鲜的、新奇的。实质上,创造新意是创新设计的精髓所在。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方式的一种,一个好的创意设计的产生,也就是思维方式的创造性的改变、翻新。我们可以遵循一系列的方法来完成对我们创造性思维束缚的改造,进而通过这种改造来激发和完善我们设计中的创意。对于“创新”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例子来对它有个感性的认识:某鞋厂的两个销售员,到某地方去考察销售市场,结果他们到那里发现,整个村庄非常穷,村民都光着脚。你如果是这个鞋厂的销售员,你会怎么想呢?结果其中一个大失所望的回去了,对他的老板说“唉,那里没有人买鞋穿,人人都光着脚。”而另一个销售员却有着截然相反的观点,欣喜若狂的对他的老板说“太好了,那里人没有鞋穿,好多人需要买鞋!”同样是一样的市场,一样的消费人群,而截然相反的两种思维方式导致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以至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这例子从不同角度的思维方式揭示了创造性思维所产生的不同结果,说明了创造性思维在同一条件下所产生的不同的影响力。同样的题目或条件,换个角度去思考,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也是如此,在设计中把握不同的思维方式,探寻产生创新思维的方法,是我们所要研究和阐述的问题。
1设计中的“预期”
在设计中,由于有一定的模式可寻,加之又有对设计理论化、系统化的阐述,所以导致设计思维方式的相对模式化,如遵循一定的美学理论,构成的规律等等。当然这些是设计的基础,是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律,但它决不是设计的归宿,设计的精髓是创新。所以不要把这些规范化、模式化的理论当成设计要追寻的目标。这些成型成文的理论或是实例都是在设计思维的探索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归纳总结,它有着一定的积极的成果,可以看成是对设计领域探索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功的经验,但决不能把它的价值等同于在设计领域中起着引导开发创造性思维作用的思考方法。由于设计理论规范的存在,导致了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的思维方式,在设计过程中常遵循一种固有的模式。如在室内设计中对各个界面的处理,室内经常运用的装饰材料等等,我们好象无法突破这些限制,一次次的重复乃至大批量的调用已有的设计成果或经验。加之信息时代的计算机技术在设计领域的开发和运用,使室内设计师大量的重复使用已经建立好的模型或是装载好的图片,以拼装的方式来完成设计,来完成日趋产品化的、迎合大众惯性思维的室内设计任务。打破这种惯性思维,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开发创新思维,是我们要首先认识的问题。由此可见,人的惯性思维在思维方式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人们习惯把自己的经验或是常规的思维当做认识或是判断事物的基本准则。也就是说,人们常把事物或事物的发展凭借自己的经验想象成与自己所预料的结果是一致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预期”。然而创新思维的产生却非如此,它常常是反“预期”的,是与常理相悖的。从思维上突破这种“预期”,是开发创造性思维的首要问题。
2设计中的心理因素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不仅是单独针对设计方法或者技巧而言的,它也同时包括设计过程中对人的心理的把握。一个设计作品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设计的本身,看它是否有着与众不同的创新之处,还有就是设计要符合设计委托人的意愿或心理。也就是说,设计要满足甲方的要求,既兼顾了甲方各个方面的要求,又尽可能的把自己独到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这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设计甲方的要求或是限制很多,比如资金、期限等等,但设计师不应受到单一方面的影响而泯灭创造性设计思维的运用。相反,更应该利用这一方法,来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设计委托人或单位(以下称为甲方)对设计都有一个预期的结果。一方面,他们希望设计形成有着大众化的、他们头脑中固有的模式的结果,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在设计中有着别具一格的创新理念。如何才能解决这一矛盾?当然,一个好的设计是二者兼顾的,好的设计不但能被少数艺术家或设计师们认同,它同时也能为普通老百姓所认可。抛开设计本身的诸多概念,单从如何考虑利用人的“预期”来处理这一矛盾。而设计师为了能够取得甲方经理对设计的认同,常常绞尽脑汁。讲一个以往在设计过程中的实例,我们或许能得到一些启示:早些时候做设计表现的时候往往是用手绘效果图来展示设计意图和设计预想的效果。手绘效果图不像现在的电脑表现图,它比较费时、费力,如果达不到甲方的要求或需要局部修改时,还得完全重新绘制,相当的麻烦。当时绘制的是一个区域规划的场景的效果表现图。绘制的时候,就预留了其中一部分的线稿,没有上颜色。到给甲方委托人审阅的时候,甲方经过一番仔细的揣摩后,突然若有所得的惊喜的发现了这个存在的问题。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也就是说,甲方在指出图面的缺欠之后基本认同了这个设计方案,并提出了修改的要求。在实际的设计任务中,甲方的委托人充当的不是专业的评审角色,而是接受者的一方。他们既依赖设计者,又有着自己的一些经验性的或是预期的意见或看法,并希望能够充当决策者的角色。同时更希望借助这些经验和权力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以满足自己的参与决策的心理。所以,我们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合理的应用这一心理来完成复杂多变的设计任务。有目的的预留设计中的缺陷,是设计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手法。
3设计中的逆向思维方式
在思维方式中,逆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思考方式。我们都知道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他巧借豆和豆萁的关系来讽喻兄弟互残的行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而郭沫若老先生却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去理解而做成一首“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借此来赞扬豆萁甘愿做燃料,燃烧自己,牺牲自己的精神。由对豆萁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训斥态度转化成为“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的赞扬的态度。两首诗的前句虽字面文字相同,却隐含着不同的意思。前一首诗的“豆在釜中泣”,泣的是手足相殘害,后一首泣的是手足情深,舍生取义的行为。一个是悲戚,另一个是感激。截然相反的思维方式导致了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不同的理解,这往往是能够产生创新思维的最基本的思路。逆向的思维方式以反向的视角去审视和理解生活中的场景或是现象,从而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比如在室内设计中,我们可以有目的的灵活的应用设计中的逆向手法。比如说,把一些常用的装饰材料的应用地点换位思考,然后根据实际的应用条件和材料的固有属性来科学的合理的组织和搭配,以取得耳目一新的设计效果。当然这种设计的处理和对材料的搭配不是主观臆造的,它需要与设计的处理手法相一致,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如利用室外常用的遮阳板来代替阳台的窗帘,它不但处理光线的能力强,价格也低廉,而且又可以免去长期拆洗的麻烦,这样在室内设计中应用室外常用的装饰材料,一定会给人别具一格的感受。还有其他的好多设计中利用替换装饰材料的位置手法的例子,如利用实木地板包门窗口,做暖气罩等。
在设计中不循规蹈矩的应用材料或常用的设计手法,是逆向思维的思考的出发点。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思维方式来训练在设计中对材料的熟练掌握以至于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通过这种思考方式的转变,可以对创新设计的方法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方向性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