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窍胶囊配合激素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观察

2012-02-27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年13期
关键词:电测声阻抗通窍

李 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广东广州,510120)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冬春季多发是小儿而成人常见的听力下降原因之一。发病机制复杂[1],可发展为粘连性中耳炎或并发鼓室硬化症。有研究表明[2],Ⅲ型变态反应可能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之一。本研究应用通窍胶囊联合激素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旨在探讨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2012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6~85岁,平均(41.2±3.9)岁。所有病例均符合《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并经临床检查及用纯音电测听和声阻抗检查后确诊,排除鼻腔和鼻咽部病变、腺样体肥大、咽鼓管咽口机械性阻塞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经确诊后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服用通窍胶囊(广东省中医院制,批号06110603)由毛冬青、车前草、柴胡、茯苓、川芎组成,每粒重0.5 g,含生药2.24 g,4粒/次,3次/d,并予同类头孢类抗生素口服。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同时给予泼尼松(华南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60803)15 mg/d, d1~d3;10 mg/d,d4~d6、5 mg/d,第7~9天。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电测听,声阻抗检查病情恢复情况。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治愈,自觉听力恢复,且无耳胀、耳闭感觉,局部检查鼓膜颜色正常,活动好,听力检查基本正常,声导抗测试鼓室压力正常,为A型曲线。好转,耳鸣、耳胀闷感明显减轻,电测听气导(0.2 5、0.5、1、2、4 kHz)平均听阈较前提高10dB以上但未达到正常。局部检查鼓膜颜色正常,活动度改善,声导抗测试鼓室压图与治疗前相比好转,但鼓室图峰顶偏负压侧。无效,耳鸣耳胀闷感等症状改善不明显,患者自觉听力无好转,局部检查鼓膜仍内陷,活动度无明显改变,声导抗测试、鼓室压图曲线仍为B型或C型。

2 结 果

2.1 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组15例患者中,治愈11例(73.3%),好转3例(20.0%),无效1例(6.7%),有效率为93.3%(14/15)。对照组15例患者中,治愈9例(60.0%),好转2例(13.3%),无效4例(26.7%),有效率为73.3%(11/15)。2组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治疗前后电测听结果(±s,dB)

表1 2组治疗前后电测听结果(±s,dB)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分组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15(26耳) 36.58±3.69 9.24±1.023#对照组 15(25耳) 36.89±4.57 13.57±1.243

2.2 2组治疗前后电测听情况

由表1可见2组患者治疗前后电测听结果(0.25~4 KHz气导平均听阈),2组治疗前电测听值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电测听值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的更加明显(P<0.05)。

2.3 2组治疗前后声阻抗检查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15例患者声阻抗测试均提示为B、C型,治疗后14例(24耳)恢复至A型,1例(2耳)患者因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后声阻抗仍为C型。对照组治疗前15例患者声阻抗测试均提示为B、C型,治疗后11例(19耳)恢复至A型,4例(6耳)因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后声阻抗仍为C型。见表2。

3 讨 论

表2 2组治疗前后声导抗检查结果(例)

分泌性中耳炎多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前的研究认为主要是咽鼓管机械性阻塞导致患者发病[3]。其病理改变主要为中耳黏膜水肿,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鼓室内出现血清渗出积液[4-5]。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免疫因素及咽鼓管的清洁与防卫功能障碍均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密切相关。中耳积液中特异性抗体、免疫复合物、补体系统等的出现,提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为抗感染免疫介导的病理过程。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一般采用全身抗生素和激素治疗,但副作用较明显。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崔云江应用中药龙胆泻肝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并与中耳腔注射地塞米松并辅以抗生素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照,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66.7%)。胡琳在研究中观察了中药内服结合鼓室抽液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7],对4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予以中药通窍除湿汤内服结合鼓室抽液后注入醋酸泼尼松龙,结果临床有效率为87.5%。江坚将中药与微波联合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中[8],结果表明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口服抗生素、阿司咪唑或激素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9%)。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中医“耳胀、耳闭”的范畴,根据我们多年临床经验制成的中药复方制剂通窍胶囊具有祛湿化浊、行气活血通窍的作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较好的疗效。通窍胶囊配合激素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安全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手术(鼓膜穿刺抽液)损伤,及尽快且有效阻止向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甚至粘连性中耳炎的发展。本研究中,30例患者中临床总有效率为93.3%,治疗后声阻抗检测28例均恢复至A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电测听值均明显降低,治疗组降低的更加明显,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相一致[9-10]。可见通窍胶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在控制炎症的同时,对于局部和全身的免疫性反应均有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

[1] Testa D,Guerra G,Marcuccio G,et al.Oxidative stress in chronic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J].Acta Otolaryngol, 2012:[Epub ahead of print] .

[2] MRC Multicentre Otitis Media Study Group.Adjuvant ade2 noidectomy in persistent bilateral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hearing and revision surgery outcomes through 2 years in the TARGET randomised trial[J].Clin Otolaryngol,2012,37 (2):107.

[3] Seehusen D A,MacDonnell J.Steroids for the treatment of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in children[J].Am Fam Physician, 2012,85(3):235.

[4] Lee S Y,Ryu E W,Kim J B,et al.Clinical approaches for understanding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pattern recognition re2 ceptors in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J].Clin Exp Otorhino2 laryngol,2011,4(4):163.

[5] 林永臣.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0, 26(12):1254.

[6] 崔云江.分泌性中耳炎中医治疗临床探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2):163.

[7] 胡 琳.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25(5):8.

[8] 江 坚.中药联合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1):2999.

[9] 郝建莹,关 洁,姜 俪,等.通耳窍汤结合鼓膜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5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 27(5):306.

[10] 王彩云.中耳康复丸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80例[J].河南中医,2011,31(8):937.

猜你喜欢

电测声阻抗通窍
通窍活血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
化瘀通窍中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金属材料声发射信号传播的声阻抗特性研究
基于回波能量的HIFU治疗区声阻抗测量方法
电测仪表测量不稳定的原因及对策
通窍活血汤家兔体内移行成分川芎嗪的分析
鼻舒通窍合剂制备工艺的优化
《电测与仪表》2016年1-24期总目次
水管路消声器声阻抗测试技术研究
《电测与仪表》2015年1-24期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