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改进的新思路

2012-02-21胡资骏

统计与决策 2012年15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现代化分类

沈 琦,胡资骏

(1.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 401329;2.中国人民银行 重庆营业管理部,重庆 401147)

科学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状况的标尺,是指导农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有效参考。为了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不断向更高水平迈进,很有必要建立一套简便易行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地反应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

1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缺陷

1.1 研究现状

近年来,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不少学者和专家也对指标体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如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从农业外部条件、农业内部条件和农业生产效果三个方面入手,制定了一套描述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也有不少专家结合各省(市)实际情况,提出了省(市)级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如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根据山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参照国际上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标准,确定了一个包含6大类、26项指标的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广东省考虑到珠江三角洲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条件和现状的区域差异,建立了10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

1.2 存在的缺陷

从现有研究成果看,不论是全国性指标,还是地方性指标,都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一是指标数量偏多。现有指标体系一般都比较繁琐,二级指标过多过细,主题不突出,大多数在20个以上。个别二级指标又由几个指标组成,或者综合计算几个指标才能得到。实际上整套指标体系需要计算的指标数量往往超过30个。

二是部分指标数据提取困难。部分量化指标不能直接从相关(国家或地方)统计资料获得,有些指标没有正式统计资料的对应,必须经过复杂的计算过程才能获得。例如,农业科技进步率就是一个典型。甚至有些指标属于定性的,很难量化。

综上,本文认为现有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虽能较好地反映当前我国(或地方)农业现代化水平,但不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和直观性。因此,建立一套精简、科学、易操作的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且必要了。

2 改进当前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思路

在仔细研究现有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各细项指标后发现,部分指标实际上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如有效灌溉率和土地生产率基本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相关系数高达0.9754;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劳动生产率也是如此。本文认为,在实际操作中,这些具有强相关性的指标完全可以化繁为简,在其中抽取关键性代表指标。基于上述思路,本文提出如下简化方法:

表1 我国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聚类成员分析

第一步,将现有指标体系所有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和指标的经济涵义,确定合理分类(层)。通过聚类分析,实际上就将具有强相关性、变化趋势一致的指标分层集聚。

第二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每一层指标进行分析,按照95%的贡献率提取关键性代表指标,剔除未入选的指标。

第三步,将每一层挑选出的指标作为精简后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的基本思路,对各个指标设置权重。

第四步,根据设置好的权重,结合具体指标值,计算现代化水平的综合指数,并与标准值进行对比,确定农业发展具体阶段。

以上思路可用图1进行描述。

图1 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改进思路框图

3 改进思路的具体实践

为了检验改进思路的可行性,本文选用辛岭、蒋和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一文中提出的现代化农业指标体系为例进行实践。该文提出了共4个大类12个细项的指标体系,包括劳均农业资金投入(元/人)、农业科技投入水平(%)、农业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单位耕地总动力(kw/hm2)、有效灌溉率(%)、农业人均GDP(万元/人)、劳动生产率(元/人)、土地生产率(元/hm2)、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恩格尔系数、农业劳动力就业率(%)和森林覆盖率(%)。现在我们就按改进思路对这12个指标进行简化。(本文所有计算样本数据来源于1990~2009年度《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第一步:聚类分析,确立5层分类

本文使用SPSS(13.0)软件作为统计分析工具,先对12个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差异和数量级影响);然后运用聚类分析程序模块,采用欧式平方距离对1990~2009年12个指标的时序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我国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聚类分析结果图(见表1)。根据12个指标的经济学意义,我们采用聚类5的结果,将12个指标分为五类(见表2)。

表2 我国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聚类分析结果

第二步:主成分分析,共抽取6个指标,较原指标体系精简50%

由聚类分析得到上述结果,分类2和分类3都只有一个指标,我们仅需对分类1、分类4、分类5实施主成分分析,计算各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进而得到各指标的特征值、特征值贡献率及特征值累计贡献率,最后选择累计贡献率大于95%的指标作为主成分。

表3 分类1主成分分析结果

表4 分类4主成分分析结果

表5 分类5主成分分析结果

由表3~5的分析结果得出,提取劳动生产率、森林覆盖率、恩格尔系数、有效灌溉率为主成分,加上分类2和分类3的两个指标,原指标体系的12个指标就降维成现在的6个指标,分别是劳动生产率、农业科技投入水平、农业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森林覆盖率、恩格尔系数、有效灌溉率。

第三步: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权重

根据专家意见构造6个指标的比较判别矩阵,通过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所对应的标准化特征向量,计算出每个指标的权重值,并通过一致性检验。计算结果见表6。

表6 各项指标权重

4 结果比较

指标个数缩减为6个之后,指标标准值仍参考原指标体系,见表7。

表7 评价指标标准值

根据表6权重值和表7的标准值得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起步阶段临界值为2000.728、发展阶段上限临界值为3272.073。

将精简之后的6个指标的基础数据和权重代入评价模型,测算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与原结果比较如表8。

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在2006年进入发展阶段,改进后的指标体系评价效果和原指标体系高度一致,且评价方法更简单易行。

表8 两套评价指标测算结果对比

[1]辛岭,蒋和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6).

[2]傅晨,梁小伊,陈春霞.广东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农业现代化,2005,(1).

[3]赵建梅,文化,钱友山.北京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改进[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20(5).

[4]陈春霞.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评述[J].改革与战略,2009,25(6).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现代化分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边疆治理现代化
分类算一算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