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欢呼中美电影协议

2012-02-20

环球时报 2012-02-20
关键词:好莱坞文化

●本报驻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记者 吴成良 陶短房 蒋丰 青木 ●陈一 金君达

“美国发出的欢呼声与电影院里的观众一样响亮”,美联社18日报道中美电影协议时的调子同样响亮。好莱坞是美国服务业贸易优势的象征,在此前一天双方达成的协议中,无论是中国进口好莱坞大片配额的大幅增加,还是美方票房分账比例提高近一倍,都让美国人兴高采烈。彭博社报道的标题是,“好莱坞赢得进入中国的通道”。文化产品往往因为附带价值观而比普通产品更为敏感,去年日本文艺界就“韩流”进行过两轮游行示威,法国则经常叫喊要抵制“英语文化的入侵”,现在世界上最强势的美国文化获得更频繁进入中国的权利,意味着什么?奥地利媒体认为中国爱国主义电影会遇到更大挑战,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则预测了“关于争夺软实力的跨太平洋竞争”。但放更多好莱坞大片进来在中国激起的波澜,远没有外电预测的大,中国舆论19日的主调是,中国民族电影产业不会受太大冲击。中国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刚在微博中说,优胜劣汰,怕什么呢。中国著名影评人周黎明19日对《环球时报》说,只有把自己当成弱者才会觉得自己的文化被侵略。

好莱坞变成“一个更加快乐的地方”

据路透社报道,中美双方17日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根据这一协议,中国政府同意将在每年20部海外分账电影的配额之外,再增加14部分账电影的名额,但必须是3D电影或者是IMAX电影,而美方票房分账比例也将由此前的13%提高到25%。

“美国之音”18日说,这份协议是星期五在洛杉矶宣布的,星期五是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美国为期5天访问的最后一天。奥巴马政府和美国电影制造商为与中国达成的这项协议感到高兴,该协议将允许更多美国制作的电影进入中国庞大的市场。陪同习近平到这个南加州城市访问的美国副总统拜登说,协议将使美国电影公司和独立电影制片人更容易接近日渐壮大的中国观众群体。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习近平离开了洛杉矶,但是美中签署的电影协议把好莱坞变成了“一个更加快乐的地方”,根据该协议,中国将允许更多的好莱坞电影进入中国和建立合资公司。

“如果要评出中国国家副主席访美期间最无争议、最受美国朝野各界一致赞赏和欢迎的决定,那一定是美中电影协定。”加拿大广播公司的评论对美国欢迎该协议进行了总结。该评论认为,该协议将令美国电影业者和为电影产业服务的数以千计美国人受益,并保住更多就业机会。

美联社称,好莱坞和奥巴马政府星期六称赞中国同意降低进口美国电影的门槛,而这些壁垒过去把很多美国制作的电影拒之于繁荣的中国电影市场门外。美国副总统拜登称这是一个“突破”,美国电影协会说这是一项“里程碑式的协议”。美联社还说,美中贸易一直是双方的主战场,而该协议将成为双边贸易中一个“罕见的亮点”。进军中国电影市场长期以来一直高居好莱坞愿望清单的前列。

美国将从该协议中获得多大利益?一些媒体已经开始详细算账。彭博社标题为“好莱坞赢得进入中国的通道”的文章说,电影产业是美国重要出口部门,白宫说,电影和其他视听产品为美国带来120亿美元的贸易盈余,而中国是世界上增加最快的电影市场之一,2011年票房收入达到21亿美元。

美国《商业周刊》称,中国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电影市场。迪斯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伊格尔说,这项协议“代表着一个重大的机会”。华纳兄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梅耶说:“这为我们两国关系的历史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中国不怕美国大片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19日告诉《环球时报》,美国获得的直接收益并不大,只能说未来潜在的收益可能很大。但最后美国的潜在收益能不能拿到还不一定,如果国内电影产业发展得不错,美国未必能拿到预期的市场份额。

一些外电认为,好莱坞在世界范围内的强势是它未来获得更大收益的保证。法国《巴黎竞赛画报》称,在电影节和影评圈等小众范围,欧洲影片还可以与好莱坞抗衡,

但在商业票房领域则完全力不从心。中国似乎正好相反,靠行政力量,他们的影片有时也能获得票房丰收,但许多作品要么是好莱坞产品的模仿品,要么是为各种国际奖项量身定做的投机产品,它们怎能与好莱坞竞争呢?

法国“经典音像网”也说,好莱坞最大的优点,就是观众想看什么,他们就能很快拿出合观众胃口的电影快餐,“快”和“全”就是好莱坞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在全球各地包括法国都屡试不爽,中国电影人将如何应对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令人关注。

奥地利《媒体评论》杂志19日以“中国的好莱坞规则”为题说,中国有世界上最广阔的电影市场,中国可以拯救好莱坞,但随着好莱坞电影的输入,中国传统电影市场将受到冲击,比如爱国主义电影会遇到更大挑战,中国电影市场将在好莱坞大片和“升级中的民族电影”之间展开竞争。

中国舆论对于中美电影协议反应复杂,多数的声音是“不怕”。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刚在微博中把好莱坞大片称为“好莱虎”,认为“放30头好莱虎进入中国市场”对观众来说是好消息。他还说:“优胜劣汰。怕什么呢。”

“现在中国的电影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应对来自美国的竞争。”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19日对《环球时报》说。他认为,从1994年年底我国以配额的方式引进电影,到2004年美国好莱坞大片开始以分账方式进入中国,可以看到中国电影市场的开放势头,也可以看到中国电影的长足进步。实际上,美国电影开始引进的时候是中国电影的最低谷,反而是美国大片进入中国的十多年里,中国电影产业有了很好的发展。

中国著名影评人周黎明认为,中国没有放弃配额制度,只是把配额增加,因此该协议是量变而不是质变,是一种过渡性协议,和我们“摸着石头过河”的方针是一脉相承的。

据周黎明介绍,美国电影进入其他国家市场的分账比例一般在30%以上,所以我国以前的分账比例13%是很低的,对方是因为看重中国市场的未来才同意如此比例。增加到25%,从国际比例来讲还是偏低,对方愿意合作主要还是看重中国市场的未来。

敢于“与狼共舞”才会强大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在美国与中国达成的协议当中,建立合资公司或许更加令人着迷,这是因为双方合资建立的是一个制作动画片的公司,动画片领域是美国的强项,中国也一直渴望利用美国的技术和这个媒介。双方既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又出于商业上的原因。对于中国来说,动画片是中国同世界日益增强的媒体关系当中的一个“试探气球”。没有中国管理部门所禁止的性、流血和当代政治内容,动画片是以家庭为导向的,这使得动画片是安全的,既适于出口,也适于进口。文章称,好莱坞目前在推销文化软实力方面领先,但中国在试图赶上,电影很可能带来关于争夺软实力的跨太平洋竞争。

很多国家不喜欢外来文化的强势介入。德国《南德意志报》19日报道说,在柏林电影节上,一些好莱坞电影在柏林电影院播出,甚至没有加上字幕,观众还不得不接受加州的俚语,英语已经成为统治世界的文化介质。

近年来,德国人越来越因自己的文化受到美国文化的侵袭而感到担忧,德国保守党曾投票决定,要求将“德国的官方语言是德语”写入德国国家宪法。支持者表示,德语是德国的文化根基所在,其官方语言地位应当得到确立。一项由德国汉诺威大学进行的研究发现,在德国人日常使用的词汇中,23%是英语词。

金灿荣认为,强势文化向弱势文化渗透是古今中外普遍的现象,一般来说弱势文化都会做出某种抗拒的动作。我国有一段时间对文化入侵特别敏感,现在则更自信一些。

日本横滨市立大学一名退休教授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认为,对待美国大片,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出现过“文化入侵”的说法。这是把自己首先摆在一个弱势的位置,一种自卑的角度,是一种不战而降的说法。就和经济一样,一种文化只要敢于“与狼共舞”,才会强大起来,才会具有生命力。▲

猜你喜欢

好莱坞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好莱坞灵异跑车之谜
CRAZY RICH ASIANS
谁远谁近?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真真假假:好莱坞电影PK现实生活
怎样打造好莱坞大片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好莱坞暑假大片集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