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示好”愿重启核谈判
2012-02-17
本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焦 翔 本报记者 刘 洋
“伊朗很想大声嚷嚷,可手里握的却是根小棍儿,而不是大棒。”《纽约时报》15日用这番话总结当日伊朗“富有侵略性”,却又“复杂多变”的一天。在这一天,伊朗媒体宣布伊朗已决定给欧洲断油,却遭伊朗政府否认。同样在这一天,内贾德亲自观摩伊朗的“重大核成就”——制造出新型离心机并自行生产核燃料棒。然而美国和以色列却认为,这些仅仅是德黑兰“唬人”的招数。不过,美国《华盛顿邮报》提醒读者,德黑兰的威胁让国际油价一度冲到半年来最高点,说明“能源危机已真实地来到我们身旁”。更让人意外的是,伊朗16日宣布愿意与西方重启会谈,这会是“伊朗战争”泡汤的信号吗?
“伊朗会对欧洲断油吗?”英国《金融时报》称,伊朗官方电视台Press TV15日报道了断油消息,称伊朗已停止对荷兰、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希腊和葡萄牙出口石油,并称这是对西方对伊石油制裁的“反制裁”。但伊朗石油部随后却否认该报道,称断油决定即使是真实的,也该由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发布。更离奇的是,伊朗石油部后来再次改口,表示对断油“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金融时报》说,分析家很难看清此事仅仅是媒体报道出了错,还是德黑兰有意试探国际石油市场和西方国家的反应。文章认为,Press TV是官方媒体,此事绝不可能仅仅是“报道错误”那么简单。然而《华盛顿邮报》说,在白宫官员看来,德黑兰的断油威胁和当日宣布的“重大核成就”一样,都是虚张声势的咆哮,反而表现出伊朗领导层的绝望。白宫发言人卡尼说,伊朗的挑衅举动只是为转移注意力,试图让外界忽视制裁对伊朗产生的重大影响。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则称,德黑兰的核进展已经比他们计划中“慢了很多很多很多个月”,15日的成就“算不上大新闻,只是炒作”。
据路透社报道,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16日表示,伊朗宣布新的核成就是“夸大其词”,“他们描述的状况比实际状况要更好、更先进,目的是想让别人产生错觉,即让伊朗改变立场的可能已不复存在,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纽约时报》援引美国卡内基和平基金会专家卡里姆的话说,一切好战举动都在显示伊朗的软弱。
但国际油价16日真上涨了。《金融时报》报道称,断油消息出现后,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冲到去年8月利比亚内战期间以来的最高点,达到每桶119.99美元。文章还将断油称为伊朗先发制人的打击。虽然当日油价后来有所回落,但英国《贝尔法斯特电讯报》认为,这一涨一跌完全是任凭伊朗人的心血来潮。
加拿大《渥太华公民报》称,伊朗“断油”消息被报道前,伊朗外交部召见了上述欧洲六国驻伊朗大使,这些大使们被告知,如果拒绝与伊朗签订长期采购合同,这些国家将不再能进口伊朗石油。但签订类似协议则意味着违反欧盟对伊朗实施的石油制裁。
不过,德黑兰15日的举动并非都是对抗性的。伊朗半官方的法尔斯通讯社说,伊朗首席谈判代表、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贾利利当天给欧盟外长阿什顿写信表示,伊朗对与六国(美、俄、英、法、中、德)重启核谈判持欢迎态度,称谈判是增强合作、化解危机的最佳途径。他在信中还对阿什顿认同伊朗有权和平利用核能的立场表示赞赏。路透社称,伊朗驻俄罗斯大使萨贾迪16日在莫斯科表示,伊朗愿意重新与六国举行无先决条件的伊核会谈。
伊朗的上述表态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一丝和平的希望。然而在以色列人员境外遇袭问题上,伊朗与西方的对抗性则仍在发酵。
以色列《国土报》16日援引印度媒体爆料称,印度爆炸案发生前不久,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的负责人帕尔多还到过新德里。文章引述一家科威特媒体的话称,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曾试图在以防长巴拉克访问新加坡时实施暗杀,但此说法遭以国防部否认。
英国《每日电讯报》16日爆出更大猛料,英国情报部门匿名官员相信,伊朗正试图与“基地”组织合作袭击西方目标,伦敦奥运会将首当其冲。同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拉明警告西方国家不要从事反伊朗行动,“任何轻率的、不小心的举动都将招致严重损失”。▲